你以爲日本只偷襲過1次珍珠港?足足有3次,只是後2次純屬搞笑

海事先鋒 2024-03-29 09:18:39

要說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高光時刻,那堪稱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槍的“偷襲珍珠港”行動,絕對可以名列前茅,很多人張嘴就能喊出一嗓子“虎!虎!虎!”而從6艘日軍大中型航母上放出的兩波大規模空襲機隊,也確實讓珍珠港港內的美國海軍損失慘重,更讓舊日本海軍在此役後的幾個月內,堪稱在太平洋上再無對手,盟軍艦隊要麽只能東躲西藏,要麽就是紛紛被舊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擊沉,也讓時任舊日本海軍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一度在日本國內被“神話”了。不過呢,圍繞著珍珠港,有趣的事情還多著呢,今兒個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遭到偷襲後的珍珠港

說起發生于1941年12月7日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世人皆認爲這是日本人在看到塔蘭托襲擊戰的成功後,所進行的一次規模更大的“複刻”。確實,在1940年11月11日夜間,英國皇家海軍僅以出動21架艦載機、損失2架、消耗8枚魚雷和少量航彈的代價,就擊沉擊傷了多達3艘意大利海軍戰列艦,以及數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幾乎讓意大利海軍一半的戰列艦瞬間失去戰鬥力。此役的成功證明了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的巨大威力,向世人證明了航母和小小的艦載機也能擊沉“不可一世的戰列艦”,戰列艦的海上霸主地位開始逐步讓位于航母。正因如此,在同樣無比重視發展航空母艦和航空打擊戰術的山本五十六這裏,塔蘭托襲擊戰確實算得上是一個藍本。

山本五十六

不過呢,在確定以航母機動部隊爲主力偷襲珍珠港之前,舊日本海軍高層其實也有過別的想法。畢竟,山本五十六雖是海軍總司令,但高層將領中也確實存在很多思維守舊之人,山本不可能只因這些人與自己意見不一就撤了他們,這些將領的聲音亦不容忽視。在決定以航母和艦載機偷襲珍珠港之前,舊日本海軍內部也曾出現過其他設想,那就是借鑒和模仿比塔蘭托襲擊戰更早的一場同樣經典的戰例——斯卡帕灣偷襲戰。

二戰德軍U艇

這場比塔蘭托襲擊戰早上演約1年的偷襲戰,是納粹德國海軍以潛艇對英國皇家海軍錨地的一次攻擊。在大西洋戰爭初期,身爲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三劍客”之一的王牌艇長普裏恩指揮著U-47號潛艇,以高超的技術和無與倫比的運氣偷偷潛入被英國人視爲固若金湯的斯卡帕灣。這艘僅有700噸級排水量的潛艇不僅擊沉了滿載排水量超過3萬噸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致使艦上800余人死亡,還擺脫了英軍的搜捕和堵截,神奇地從斯卡帕灣中成功脫身並返航,幾乎可謂是創造了人類海戰史上的一次奇迹。哦對了,順帶一提,這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在大西洋戰爭初期的“三劍客”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普裏恩,另外兩個人是誰呢?各位能答出來嗎?

二戰時期的日軍潛艇

說回舊日本海軍,雖然後世之人在評論舊日本海軍潛艇部隊時,經常會得出諸如“作戰效能低下”、“擊沉總噸位戰果不高”和“高層對潛艇部隊運用方法有誤”等結論。但事實上,被認爲在舊日本海軍裝備和作戰序列中地位不高的潛艇部隊,其實也是該國海上戰力的重要一環。

舊日本海軍艦隊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當年的美日太平洋戰爭能像日本之前設想的那樣,來一場主力盡出的洋上決戰,那在日本人一廂情願的所謂“九段作戰”中,由大型遠洋潛艇、中型潛艇和小型特種潛艇等所組成的水下力量,將扮演起無可取代的角色。尤其是大型遠洋潛艇,它們在第一階段作戰中就會登場,負責監視美軍艦艇動向並伺機搞水下偷襲。而中型潛艇和小型特種潛艇則分別在第五和第八階段投入戰鬥,持續襲擾美軍艦隊,以便在第九階段的大決戰爆發前,盡可能地將美軍主力艦隊的實力削弱到原有的70%以下。

U-47號艇長普裏恩

正因爲有著“以潛艇打前鋒”的慣例,再加上即便是塔蘭托襲擊戰證明了航母和艦載機的威力,但舊日本海軍高層將領中仍有不少人對航空母艦的能力有懷疑,故當山本五十六于早期提出以航母艦載機爲主力偷襲珍珠港時,依然有不少人覺得這種想法過于冒險,並建議山本“還是優先考慮使用潛艇爲好”。只不過,偷襲珍珠港的實戰過程和結果證明,想在珍珠港複制普裏恩在斯卡帕灣中堪稱“神績”的表演,顯然還是太難爲舊日本海軍潛艇部隊了。

“甲標的”微型潛艇

相比起最深處可達60米,平均水深接近30米的斯卡帕灣,珍珠港的平均水深只有約12米,別說是噸位幾百噸的中型潛艇了,就是不到50噸的“甲標的”微型潛艇,都很難在港內一邊小心翼翼地確保不擱淺,另一邊還要提心吊膽地提防自己被美軍發現,就更別提擇機發動攻擊了。不僅如此,艇內設備極度有限的“甲標的”基本可用“簡陋”二字來形容,在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的水下,拿這種可靠性不高的微型潛艇去偷襲泊位上的美軍戰艦,屬實和送人頭沒啥區別。舊日本海軍以艦載航空兵部隊和水下微型潛艇實施立體化協同作戰的想法確實很不錯,只不過惡劣的水深條件、美軍布下的反潛網和“甲標的”的不靠譜,讓水下偷襲作戰變成了送人頭,由大型遠洋潛艇投放的5艘“甲標的”沒有哪怕1艘成功打擊美艦。

直接指揮偷襲珍珠港的南雲忠一

不過呢,日本人也沒有放棄這種在當時看起來很時髦的“立體化協同作戰”思維,在1941年12月7日首次成功偷襲珍珠港後,又發動了至少2次襲擊,但這2次襲擊的知名度並不太高,那就是“K號作戰”。了解偷襲珍珠港事件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由于南雲忠一的小心謹慎,由6艘大中型航母組成的舊日本海軍偷襲艦隊,僅對珍珠港實施了2個波次的攻擊,雖然一度讓港內的8艘美軍戰列艦4沉4傷、讓4艘美軍巡洋艦1沉3傷,還擊毀了約260架美軍戰機,但大量諸如彈藥庫、油庫和幹船塢等港內設施都完好無損。對于淵田美津雄和部分參謀提出的“應對珍珠港實施第三波攻擊”的建議,南雲忠一堅定地不予采納,而是見好就收地打道回府了。

二式大艇

但在山本五十六等一些海軍將領看來,這些完好的設施依然是心頭大患,還是要除之而後快才行。那再來一次偷襲珍珠港行動如何?顯然是沒戲的。一方面,被“打醒”了的美軍不可能再如開戰前那樣“傻白甜”,必然會大幅加強對珍珠港的各項防禦,以及對日軍艦艇動向的監控。另一方面,當時舊日本海軍已經開始了對東南亞和印度洋方向的進攻,多艘主力航母都被用到這些地方,撥不出太多力量去對珍珠港發動第二次襲擊。那該怎麽辦呢?以日占馬紹爾群島到夏威夷長達6400公裏的往返距離來看,毫無隱蔽性的水面艦艇很難再輕易接近珍珠港,潛艇的隱蔽性雖好,但還玩微型潛艇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套肯定還是白送人頭。既然水面和水下都行不通,那顯然就只剩下了空襲這條路。

二式大艇是一種水上飛機

而在當時日本航空工業實力最強的五家公司,即三菱航空、中島飛機、川崎飛機、川西飛機和愛知鍾表電機中,玩水上飛機很有一套的川西恰好剛剛推出了一款名爲“二式大艇”的四發大型水上飛機,其有著媲美當時大型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和升限,更有著約7000公裏的最大航程,是舊日本海軍手中飛行距離最遠的軍用航空器。既然如此,“遠程奔襲珍珠港”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二式大艇這種新銳裝備的身上。

二式大艇在夜間偷襲珍珠港

那麽,剛才提到的“立體化協同作戰”思維體現在哪裏呢?倒是也很簡單,那就是由二式大艇和潛艇部隊打配合,只不過潛艇並不投入對珍珠港的襲擊,而是在二式大艇的飛行途中提供油料補給。畢竟,這二式大艇再能飛,也只是堪堪滿足空襲的往返航程需求,在搭載大量沉重的油料、炸彈、自衛用機炮炮彈和機槍子彈後,二式大艇也很難獨自實現遠程奔襲和返回。而二戰初期的舊日本海軍還沒打算像走投無路的戰爭末期那樣,搞什麽有去無回的單程“神風特攻”,故潛艇部隊就被賦予了在二式大艇飛往珍珠港的途中,爲其實施一次海上加油的任務。轟炸任務完成後,二式大艇則無需再次在海上加油,可用剩余油料堅持到返回馬紹爾群島,畢竟沉重的炸彈都被投了下去,飛機能輕不少。

現存的二式大艇

只不過呢,舊日本海軍想得挺美好,但這二式大艇畢竟是川西公司剛研發成功的産品,産能鋪開需要時間、人員訓練和編寫教學大綱也需要時間、熟悉裝備特性並發展出相關戰法更需要時間。因此,在1942年3月的首次“K號作戰”中,舊日本海軍只湊出了區區2架可用的二式大艇和機組成員,以每架攜帶4枚航空炸彈的形式投入空襲,目標是轟炸珍珠港內的一座大型船塢。

二式大艇飛行距離不俗

平心而論,長途飛行和補給的過程還是很順利的,一切都按照舊日本海軍高層的預想發展,但當年的美國是誰?那可是在雷達技術上比日本強出一個身位的國家,飛行高度高且體型龐大的二式大艇自然不可能躲過美軍的防空雷達,即便日本人是“在晚上摸進村”,雷達依然清晰地發現了它們。雖然美軍派出的P-40戰鬥機沒在空中找到目標,但珍珠港還是響起了防空警報並采取了夜間燈光管制措施,整個軍港漆黑一片。更要命的是,在雲層中試圖躲避美軍攔截的2架二式大艇,還失去了目視接觸,即走散了。沒轍,這2架二式大艇的飛行員就只能摸著黑憑感覺投彈,結果就是一個把炸彈都扔進了海裏,另一個則把炸彈投到了距離目標遠達10公裏之外的山頭上,均未對美軍造成絲毫的影響,這第一次“K號作戰”就這麽結束了……

二戰期間的日軍潛艇

行吧,雖然頭一回並不成功,但好歹說明“潛艇+二式大艇”的組合能實現對珍珠港的遠程奔襲打擊。受此鼓舞,舊日本海軍在3個多月後實施了第二次“K號作戰”,方法基本完全照搬第一次的所謂“有效經驗”,還是讓潛艇攜帶額外的補給燃料赴二式大艇飛行途中的必經之地,即位于夏威夷群島中部的“弗倫奇弗裏蓋特礁”,然後讓二式大艇在這裏與潛艇彙合,加完油後繼續襲向珍珠港。但這次就沒那麽簡單了,由于美軍開始逐步破解日軍的加密通訊,對“弗倫奇弗裏蓋特礁”附近海域提高了警惕,故當執行加油任務的伊-123和伊-121這2艘潛艇抵達相關水域後,突然發現美軍的1艘布雷艦和1艘水上飛機母艦就在附近“轉悠”呢,2艘日軍潛艇根本不敢露頭,作戰行動不得不就此放棄。再之後,就沒有之後了,舊日本海軍再也沒能對珍珠港有什麽威脅……

二戰期間的日軍潛艇

其實呢,自偷襲珍珠港行動後,2次“K號作戰”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脫離“偷襲作戰”的範疇了,而是應該被視爲“強攻作戰”。美軍在珍珠港吃了大虧,不可能還傻乎乎地武備松弛等著挨第二頓打,只會在整場戰爭期間都提高警惕,絕不會讓日軍再輕易得手。既然行動突然性大大降低,那就很難被視作是偷襲,而是風險性激增的強攻。舊日本海軍能“全須全尾”地結束首次“K號作戰”,其實就已經是燒高香的事情了,但狗屎運可不會總常伴左右,該認清現實時就得認清。

況且,即便是這種所謂的長途奔襲作戰能多成功幾次,以每次只能出動區區幾架二式大艇的兵力規模和同樣有限的攜彈量,珍珠港也不會受到多大傷害,充其量也就是惡心一下美軍。把大量寶貴的燃料、潛艇、大艇和人員的性命投入到這種行動中,本質上就是一種浪費……

0 阅读:80

海事先鋒

簡介:帶您領略一個不一樣的海軍裝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