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陳永貴因一份報告發脾氣,李先念:以後內參不要給他送了

怪識曆史 2024-04-20 12:46:43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0年,辭去工作,賦閑在家的陳永貴因爲一份文件大發脾氣,說道:“以前大寨村爲國家做了多少貢獻,現如今怎麽成了累贅!”

陳永貴在家中發火的消息被李先念得知後,李先念對身邊的秘書說道:“從今以後,就不要給陳總理送內參了,他看不得那些。”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李先念決定不再給陳永貴送內參?這背後究竟有怎樣一段曆史往事?

因爲看到批評自己的材料,陳永貴大發脾氣

1980年,陳永貴因爲看到了一份材料在家中大發脾氣,因爲這份材料中有大量批評他與大寨村的文件。這份文件爲何對陳永貴發出了批評,裏面究竟寫了什麽,讓陳永貴大發脾氣呢?

1978年,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共和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嶄新曆史時期。農村推廣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成爲了共和國改革開放的起點。考慮到推動改革需要一批銳意進取的年輕人,所以當時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永貴,就主動辭掉了自己的職務,提前回到家裏過起了頤養天年的生活。

陳永貴雖然辭去自己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但爲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的他,依然關心著國家大事,于是鄧小平、李先念等人特別批准可以將國務院的一些內參文件交給陳永貴來觀看。

令陳永貴沒有想到的是,在1980年的一份國務院內參中,竟然有一份批評自己的文件,裏面例舉了關于大寨村集體制的種種弊端,其中還包括不少對陳永貴本人反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觀點的種種批評,這讓陳永貴對此感到十分不滿,他說道:

“我不明白,之前大寨村爲國家做了這麽多貢獻,現如今怎麽成了反例!”

陳永貴爲共和國做過多大的貢獻

曾經是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永貴,因爲1980年批評自己的一份內參大發脾氣。回顧陳永貴曾經爲共和國做出的貢獻,人們就會認爲陳永貴有一些情緒不無道理。那麽,陳永貴究竟爲共和國做出過多大的貢獻呢?

陳永貴出生于山西省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期的他,曾爲地主家做長工謀生。直到土地改革後,陳永貴才分到了一份土地,翻身做起了自己的主人。擁有了一份土地的陳永貴,在山西大寨村身先士卒,勤勞肯幹,最終被當地的父老鄉親推舉爲了大寨村生産隊的大隊長。

20世紀60年代,共和國因爲極端的氣候天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敵方鄉村的糧食都面臨欠收的困境。在大寨村受災的關鍵時刻,陳永貴帶領當地村民開溝疏水,修築大壩,不僅確保了大寨村當年的糧食收成,而且還將盈余的糧食積極支援給其他受災的地區。

毛主席得知陳永貴的英雄事迹後,寫下了批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陳永貴和他的大寨精神在全國一舉成名,他也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成爲了共和國的副總理。

李先念批注:今後不要給陳總理看內參了

1980年,陳永貴因爲看到一份批評自己的內參大發脾氣。李先念得知後,對身邊的秘書說道:“今後就不要給陳總理看內參了。”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李先念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陳永貴雖然曾爲共和國的農業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但在改革開放的嶄新曆史時期,過去陳永貴推崇的集體制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加上思想保守的陳永貴曾反對過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推廣,這是他在當時受到內參文件批評的原因。但對于一個爲共和國奉獻半生的老人來說,這在情感上顯然無法接受。

1980年的陳永貴,已經是一名年近七旬的老人。李先念擔心情緒激動的陳永貴會傷了身體,于是才對秘書叮囑道:“從今以後,就不要再給陳總理看內參了。”

但是,脾氣倔強的陳永貴並沒有一時間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向國家申請去北京的東郊農場種地,他希望自己能夠在人生最後的幾年,繼續發揮自己的余熱,爲共和國做出一份屬于自己的貢獻。

不過隨著改革開放大業的穩步進行,看到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鄉村一天天富裕起來,之前固執己見的陳永貴,也不禁爲改革開放豎起了大拇指。

1986年,陳永貴因爲癌症病逝,享年72歲。

25 阅读:23009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2:12

    大寨精神永不過時!跟長征一樣,它是一首艱苦奮鬥的史詩!

    藍色雨滴 回覆:
    你說的非常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