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版本的武松,哪一個最得原著之精髓呢?

金剛聊曆史 2024-03-31 00:24:05

武松是水浒群戲裏的香饽饽,曆來飾演武松之演藝人員,甭管演出效果好壞,無一例外都因此成名。原因無他,武松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即便演員並不給力,但也不太影響收視率。

畢竟水浒原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擺在那裏,想不出名真的很難,即便讓玉樹臨風,風流倜傥的曹哥飾演武松,估計也能一炮而紅吧?

正因爲水浒原著的光環加持,武松這一角色曆來爲演藝界人士所必爭,而祝延平、丁海峰和陳龍三位優質演員無疑是其中的幸運兒。

至今,丁海峰予人最深刻的印記還是停留在了98版的武松一角上。好的角色,好的熒幕形象,通常是可以吃一輩子的,六小齡童吃孫悟空,丁海峰吃武松,焦恩俊吃李尋歡,是完全可以一直這樣吃下去的。

然而飾演武松絕非丁海峰一人之專利,早在丁海峰之前,祝延平就曾飾演武松,也曾引發當年的收視狂潮,香港的狄龍先生也不甘人後,在電影版水浒裏飾演武松一角,可惜並無出彩之處,也算中規中矩。

但是說到深入人心的武松形象,還是內地演員飾演得更好,祝延平珠玉在前,丁海峰後來居上,但到了第三代武松飾演者陳龍身上,武松的形象也就隨之變味了。

陳龍版的武松不再是神勇無敵的狀態,而是略顯瘦弱和猥瑣了,對付一個區區西門慶需要聲嘶力竭並且以命相搏嗎?難道西門慶比景陽岡上那只吊睛白額大虎還要更勇猛一些嗎? 導演和編劇們是不是完全弄擰了原著的意思呢?

仔細推敲原著的打鬥細節,西門慶曾一腳踢飛武松右手的刀,令人眼前一亮,以爲西門慶好生了得,結果形勢反而急轉直下,反被武松抓住機會,閃身近上,按住西門慶的腳,以一記過肩摔將西門慶直接掼下街心裏去了。

從這些細節描寫來看,西門慶一腳踢飛武松右手的刀,不但不能扭轉局面,反而使形勢急轉直下,最後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那麽當初這一腳的意義何在?

由此可見,西門慶一腳踢飛武松右手的刀,不但證明不了自己的武功了得,反而更能反襯出武松的武功了得。即便被踢飛了刀子,又能咋樣?赤手空拳的武松反而更加厲害,這一點恐怕是西門慶意料不到的吧?早知如此,何必多此一“腳”呢?新版水浒編導們,罔顧原著形髓,恣意增刪情節,遂使武松形象疲敝,不再有英雄之神采了。

以陳龍略顯短瘦的身板,更適合演出武松身邊的跟班,而不適合飾演武松,演出失敗事小,敗壞武松形象事大,還望各位編導們高擡貴手,不要再胡亂翻拍文學名著了!以免贻笑大方。

演員陳龍的形象和演出,直接使原著武松“神人”的設定淪爲凡人,與世俗武夫形象一般無二,這是大爲不妥的。

按照書中描述,武松的形象那是雄赳赳,氣昂昂,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氣概,話語軒昂,吐萬丈淩雲之志氣,豈是一般武夫能夠望其項背者?

祝延平較之陳龍,就形象氣質而言,是更具有英雄氣質的,但整體表演中規中矩,並無過人之處。片中的祝延平總是一副眉頭緊鎖的樣子,給人的感覺有些壓迫和緊張,實際上和原著武松形象對比,相去甚遠。

原著中的武松,重點突出“神”、“狠”、“冷”等數字,神在形象氣質,狠在打架鬥毆,冷在爲人做事。

武松絕不是平易近人之人,而是愛憎分明,拒人于千裏之外的冷酷果敢的獨行俠。這樣的人,樹敵很多,交友亦不少。只是武松自己並不介意,敵人多了,殺掉便是,朋友多了,痛飲便罷,一派古代遊俠兒的作風。

骨子裏的武松是非常自信而富有神采的,曆來之武松飾演者,有得其形者,比如狄龍和祝延平,都是熒幕形象足夠高大威猛的漢子;有得其神者,唯丁海峰一人而已,武松眼神之犀利,性格之冷酷,只有在丁海峰身上得以重現,而陳龍的表演,形神皆不得,是三個電視劇版本中最乏善可陳的一個版本,甚至讓人對武松的武力水平都産生了質疑。這就與原著重點刻畫的英雄形象大相徑庭了吧?

那麽您怎麽看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