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宋朝:仁宗不愧爲仁

彥東 2024-02-19 22:11:10

宋仁宗年間,天下繁富、人民樂業。仁宗身爲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個人生活卻很儉樸、自持。

有一次,時值初秋,禦膳房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裏:弄來的,待從答說從遠道東海之濱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值錢一千文。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怎麽吃得下去!”說完放下筷子,命待從立即撒去。

又有一次,仁宗批閱奏章到深夜,忽感寒氣襲人、腹中饑餒,很想喝碗羊肉湯驅寒充饑。仁宗放下禦筆、轉身吩咐身旁的內待出去傳膳。內待遵旨正要出去。“回來,不必去了,給朕徹杯熱茶來就行。”仁宗略一思慮,叫回了內待。

第二天,曹皇後聞知此事,心疼的問道:“陛下勤勞國事,宜善保龍體,想吃羊肉湯,盡管吩咐禦膳房做了送來就是,怎麽能忍饑使龍體受損呢?”

仁宗笑道:“皇後過慮了,朕只是覺得宮中因一時之需,隨便索取的話,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朕昨夜若吃了羊肉湯,禦廚就會夜夜宰殺備辦,此例一開,一年下來要數百只。長此以往,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爲朕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朕于心不忍,因此甯願忍一時之餓。”

仁宗閑暇時喜遊宛林。一次待從大臣建議道:“陛下富有四海,宛囿卻顯局促,請下旨增而廣之。”

仁宗淡笑搖首,緩緩道:“先帝留下若大苑囿,朕還覺得太寬闊了,怎麽能再增而廣之呢?”

仁宗如此節儉,是不是因爲國計民生太過于艱難,才如此爲之?不是,正好相反,仁宗年間,是中國古代最富裕的時代,國家的年平均財政收入約爲10000萬貫(約合7000多萬兩白銀)左右。唐、宋時,因爲白銀稀少 (中國不是産銀國,白銀大多是由對外貿易中獲得),銅錢才是國家常用流通貨幣(一貫爲850文左右的銅錢, 1.5貫可兌換白銀一兩)。仁宗時的人口約爲2200多萬戶、7000- -8000萬人, GDP占世界的50%以上,人均國民生産總值爲2000多美元(按今天的標准計算)。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仁宗時期國家的富裕程度,可以毫無遲疑的說,早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中國已經步入小康社會。

宋代官員的俸祿是極爲優厚的:宰相的正俸爲月薪300貫,縣令的正俸爲月薪15貫,官員們除了正規工資外,還有各種津貼補助。仁宗年間600- 700文可買一石大米(古代大米是按石來計量的, -石約爲今天的的60公斤),15貫約爲12750文錢,可買20石左右的大米,也就是是1200公斤大米。按今天的市價換算1200公斤大米價值7200元RMB(以6元/公斤計算)。由此可得出仁宗時官員收入:縣令月正工資爲7200元RMB ,宰相月正工資爲144000RBM ,再加..上各種津貼的話,官員待遇之優厚可想而知。

仁宗皇帝自然不需領工資,國庫劃給皇上的月用想來必定也是筆大數目,仁宗卻如此節儉、節制,可見其修爲不凡。節儉才會愛物,愛物方能愛人,愛人者仁也。仁宗之仁,豈不是就這樣陶冶而成的!

仁宗的寬仁厚德,在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次仁宗用膳時吃到一粒石子,幾乎喀掉牙齒。仁宗疼痛之極卻並沒聲張,而是默默吐出石子,還不忘告誡身邊的內待道:"不必張揚,以免無辜之人受重責。”

又一次,仁宗在禦花園漫步, 走著走著,口渴起來。仁宗頻頻回頭四顧,發現跟隨的內待與宮女便未攜帶水壺,仁宗連忙加快步伐往宮中行去。隨從之人也不明白皇上今兒個是怎麽了,如此匆忙?只得緊緊跟上。

仁宗走進宮中時,已口幹舌燥、嗓子冒煙,連喊嫔妃快倒水來。貴妃倒了水,遞到仁宗手中不解的問道:"陛下口渴,喊身邊伺候的隨從就是,怎麽渴到如此地步?"

仁宗接過水,顧不上回答,咕嘟、咕嘟的喝了個痛快,喝完放下玉杯,長長舒了口氣,才笑著說道:“這些蠢才都沒帶水壺來著,朕若是聲張,他們豈不是要受責吃苦了?只好忍住口渴,趕著回來就是。”

古代時等級地位森嚴,皇宮中的太監與宮女,在世人眼裏只不過是待候皇上的奴才罷了。曆朝曆代的皇帝有幾人?能把這些可憐的人當人看的?可我們的這位仁宗皇帝,這位仁厚長者,不僅給予了他們做人的尊嚴,還時時體恤、處處著想,這樣的皇帝,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怎能不令人萬世景仰?仁宗不愧爲“仁”!

2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4-02-23 10:31

    不靠拼湊謠言混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