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2歲被解除職務,曾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張農村實行“包産到戶”

悟空談曆史 2024-05-10 07:32:51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農業實行的是“大集體”,並不是現在的“包産到戶”,直到1982年1月,中央發布了“一號文件”,正式確定了“包産到戶”的合法性。在確定“包産到戶”合法性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張農村實行“包産到戶”,這個人就是杜潤生。

杜潤生出生于1913年,山西省太谷區陽邑村人,1927年,在舅舅的幫助下,杜潤生進入太原國民師範讀書。伴隨著讀書的增多,杜潤生逐漸覺醒了愛國主義思想,開始參加反帝、反封建等愛國運動,致力于探索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道路。

1933年,杜潤生前往北平,考入北平師範大學文史系讀書。也是在北平期間,杜潤生參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6年,杜潤生加入了我黨,此後他在我黨的領導下投身抗日救國的時代號召當中,活躍在山西太行山一帶,從事根據地的建設,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杜潤生南下到達大別山一帶,參與領導了當地的土地改革,不僅有效地牽制了淮海戰役的敵人,而且還帶領廣大群衆支援前線,爲我軍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支持,促進了淮海戰役的勝利,爲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杜潤生擔任了中南局秘書長等職務,參與領導了中南地區的土地改革。在中南地區的土改運動中,杜潤生提出了分階段進行土改運動的主張,得到了中央的肯定與表揚。也因爲在土改運動中表現出色,1953年,杜潤生被調到中央,擔任了農村工作部秘書長,參與領導全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

在此期間,杜潤生支持鄧子恢提出的農業合作社多樣化的主張,他也因此受到批評,1955年,42歲的杜潤生被解除了職務。1956年,杜潤生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擔任了副秘書長,此後他參與起草了一系列文件,尤其是在保護知識分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杜潤生也受到沖擊,但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力所能及地保護中國科學院的知識分子,造反派也持續迫害杜潤生,杜潤生不僅被暫停了工作,而且還被開除了黨籍,但他一身正氣,以堅強的意志度過了那段特殊的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杜潤生恢複了一切名譽,並恢複了黨籍,同時,他也複出工作。1979年,杜潤生擔任了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期間,他向中央谏言,主張農村實行“包産到戶”,以發展農村經濟。不過,當時“包産到戶”的阻力很大,很多人也勸說杜潤生不要搞“包産到戶”,但杜潤生沒有被困難嚇倒,多次向中央谏言,繼續主張實行“包産到戶”。

1980年,杜潤生又提出首先在貧困地區試行“包産到戶”,這個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此後“包産到戶”的試點區域逐漸增多,1981年,中央召開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後,杜潤生根據會議精神,起草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這份文件也被稱爲1982年“一號文件”。

也是在這之後,“包産到戶”的合法性正式確定,此後杜潤生又參與起草了1983年到1986年的“一號文件”,爲我國的農村改革確定了方向,杜潤生也成爲農村改革重大決策參與者和親曆者,被譽爲“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非常長壽,于2015年因病去世,享年102歲。

2 阅读: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