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産業彰顯新業態

經濟日報 2024-05-14 06:40:41

近日發布的《2024中國科幻産業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科幻産業總營收1132.9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1%。科幻文旅産業營收310.6億元,同比增長106.7%。我國科幻産業正在加速增長,各業態間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若幹年前提到科幻,很多人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文學作品。如今,從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再到科幻文旅産品,科幻涵蓋的內容不斷豐富。隨著影視工業和商業運營逐漸成熟,科幻産業也在逐步壯大。作爲將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興産業,科幻産業正將“科幻創意”轉化爲文化産品,推動文化産業多元化發展。

科幻産業發展源于科技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科技,成爲科幻創作者馳騁想象力的源泉,爲科幻産業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在備受觀衆喜愛的科幻影視作品中,所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要靠技術效果來實現,這些效果依賴影視工業相關企業的技術突破。

科幻文化與産業也推動科技不斷“進化升級”。去年《流浪地球2》上映後,多家央企在微博上向電影主創團隊展示其頗具科幻感的研究成果,還有企業留言“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引發衆多網民驚歎:“原以爲是科幻片,沒想到是紀錄片。”科幻文化已不僅僅局限于文學、影視創作,而是作爲一種具有啓發性的文化,在激發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現代潛艇、手機等工具的發明就是受到科幻作品的啓發。當前的科技變革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我們現在看到的科幻場景,也許很快便觸手可及,這也是科幻令人著迷的一大原因。

不過,雖然當前我國科幻産業發展勢頭迅猛,但與其他文化産業類型相比,總量仍然較小,科幻IP的商業化開發多集中于頭部,還有巨大的潛力尚待挖掘。科幻産業尤其是科幻影視制作産業還面臨一些待解難題。比如,雖然原創科幻作品體量不小,但資金投入大、制作周期長、市場回報偏低等問題,讓投資者對不少科幻IP的開發望而卻步。解決科幻産業“缺衣少糧”的問題,亟需有關部門和整個行業在資金投入、人才培養、項目孵化等方面謀篇布局,促進更多新的優質作品誕生。

未來,我國科幻産業要繼續突破創作空間,通過不斷提升工業化水平來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體系,用創新“照亮”發展之路。(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臧夢雅)

(中國經濟網供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