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只是前菜,天水的大餐遠超你的想象

華輿 2024-03-27 14:30:56

天水的麻辣燙火了,天水出圈了。

有一批“硬核”遊客,被稱爲旅遊“特種兵”,講求坐半夜的火車硬座,看清晨的日出,主打的就是一個“去過”。

生活當然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爲了一碗麻辣燙千裏迢迢奔赴遠方,仍然令人驚異。

面對人山人海的食客,天水做麻辣燙的大叔忙出了“表情包”,有的店鋪甚至因爲顧客太多,被迫暫停營業以備料。

網友紛紛喊話天水“潑天的富貴來了”。天水在高鐵站設置歌舞表演,開啓了麻辣燙公交專線,還延長了本該在正月十五結束的社火。

▲在天水市秦州區的一條小吃街,一個麻辣燙攤位的攤主在制作麻辣燙。(圖片來源:新華社)

麻辣燙成了天水的新名片,但天水不僅只有麻辣燙。

距今約八千年的大地灣文化被認爲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天水也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故裏。

伏羲故裏

一般認爲,天水是伏羲故裏。

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隨著1958年考古學家在天水秦安縣發現大地灣遺址,中國在三皇時期的許多傳說被證實。

傳說伏羲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通曉人世間的一切法則。他帶領人們造書契、充庖櫥、制嫁娶、創九針、做琴瑟,逐漸建立文明社會。

太昊伏羲祭典,是流行于甘肅省天水市的傳統民俗。1988年,天水市政府正式舉辦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自2013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自2014年起,公祭伏羲大典成爲甘肅省長期保留舉辦的重點節慶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同時舉辦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日同時共祭。

天水所舉辦的伏羲公祭,既是寄托對祖先的思念,又將每個人的愛國熱忱具象化。

秦與西戎

我們稱自己的國家爲中國,但是其他國家稱呼中國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今天英語中的China一詞,就有可能是來源于印度梵文對“秦”的音譯。可見秦統一雖然只有短短兩世,但給世界帶來了巨大震撼。

秦作爲諸侯國存在了六百多年。秦人先祖贏非子在此牧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即今天的天水一帶。此後秦國領地不斷擴張,直至統一天下。

秦國作爲“夷狄”,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有天然的優勢,用相對和緩的懷柔政策與各民族相處。並且秦的領地遠離中原,秦人也與這些民族雜居在一起。春秋五霸中有四個都是中原霸主,唯有秦穆公被稱爲“西戎霸主”,早期的華夷一體現象開始出現。

到了戰國時期,華夷隔閡隨著彼此交流的深入被不斷稀釋,被周王室邊緣化的“蠻夷之族(秦、楚)”也開始逐漸走向中原。除了疆域糅雜,華夷之間的文化認同也不斷加深。

秦從一個小國,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這與各族交融密不可分。

絲綢之路與杜甫西行

唐宋時期,天水被稱爲秦州。杜甫是河南鞏縣人,但半生客居西北,生平的活動區域與絲綢之路極其密切。彼時的秦州是絲綢之路的腹地,也是唐代馬匹、茶葉和絲綢等貿易的集散中心。乾元時期的唐朝已由盛而衰,戰火連綿。而杜甫西行的原因,其中一種說法是“關輔大饑,生事艱難”,躲避饑荒。

本來秦州不如長安繁華,但和戰亂的中原相比,反而成了富庶安甯之地。杜甫眼中的秦州一派生機盎然,風光旖旎,但想到大唐已然大廈將傾,自然心情複雜。他在《秦州雜詩》中寫道: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

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

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可見此時的秦州已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中心,也成爲了中原人的避難所。

到了宋代,朝廷開始面臨遼、西夏等政權的威脅,亟需大量戰馬。但北宋由于無力收複幽雲十六州,失去了牧馬之地,只能靠交易來獲取馬匹。鹹平元年(998年),秦州置市馬務,以布帛、茶葉交換馬匹。宋夏戰爭爆發以後,秦州成爲北宋唯一的市馬中心。

由于馬匹交易量太大,相應地帶動了當地糧草、茶葉和鹽的交易,大批商人來此經商。秦州也是各國使團的必經之地,無論是西域各國使團前往京師,還是北宋派使團出使其他國家,都會經過秦州,這點在《宋史》中的記載比比皆是。

無論是各國民間貿易還是官方往來,秦州都是重要的中心。對于北宋來講,秦州是極邊之地,但放眼整條絲綢之路,秦州卻地處北宋、西域、遼、西夏之間,成爲各族交流商貿的中心。

甘肅民間有句俗語:“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天水這個地名優雅空靈,其由來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莫衷一是。不過其“隴上江南”的風光卻是千年不改,古今如一。

一碗麻辣燙只是“楔子”,天水深厚的曆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才是“主菜”。天水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食、美景,更展示著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足迹。(完)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衆號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