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一師長的一個決定,讓國民黨30萬大軍慘敗

榮軒談曆史 2024-05-01 07:33:01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兩黨談判失敗,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軍對我軍根據地發起瘋狂進攻,想著靠武力奪取勝利的成果,但是此舉並沒有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

我軍順應時代潮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力求祖國統一,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戰後,我軍很快就從被動作戰轉爲了主動反擊,但還有部分負隅頑抗分子,其中就是以白崇禧的桂軍爲代表。

白崇禧仗著手下有三十萬的軍隊,對我軍的勸降不屑一顧,盡管已經對他多次進行爭取,可他依舊堅持自我,不肯投降。

但是白崇禧也是有著膨脹的資本,三十萬的軍隊畢竟不是小數目,所以要想殲滅他一定要制定周全的計劃。正當我軍做好戰略部署後,一個突發情況竟然意外改變了整個戰局。

在我軍行軍途中,一支部隊卻突然失去了聯系,等到再聯系上時,部隊已經深陷重圍。這支部隊就是135師,師長丁盛在意識到不對時,並沒有顯得驚慌失措,反而是冷靜沉著的思索著如何破局。

殊不知也正是他的這一次決定,讓整支部隊最終轉危爲安,也致使白崇禧的三十萬國民黨軍慘敗。這又是什麽情況呢?丁盛究竟做出了什麽決定才能改變戰局呢?

一、通訊設備意外損壞,部隊誤入敵軍深處

衡寶地區是白崇禧防守的重點地區,此地易守難攻,若是想要徹底殲滅白崇禧,必須將衡寶打下來,白崇禧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所以在該地區派遣重兵把守。

我軍經過缜密研究後,決定讓四十五軍和四十九軍攻打衡寶地區,這兩支部隊都是我軍的精銳,且地區基本上都是山地,兩支部隊又極爲擅長山地作戰,所以這種攻堅任務交給他們正合適。

正當制定好詳細作戰計劃後,所有部隊都准備按照指令進入作戰地區,卻沒想到敵軍突然打亂了部署,我軍也必須作出相應調整。之前應該向南方推進的135師,如果再按照之前的部署行軍,那麽他們必定會陷入敵軍重圍之中。

爲此,司令部下達了暫緩行軍的命令,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135師在急行軍過程中,電台意外遭到了損壞,沒有收到暫停行軍的命令,還是按照之前的命令到達了作戰位置。

待到再與司令部取得聯系後,他們才意識到此時他們已經深陷敵軍包圍,成爲了一支孤軍深入的部隊。情況不容樂觀,現在敵軍的數量是他們的數倍之多,稍不留神,他們就會全部犧牲在這裏。

所幸,135師師長丁盛此時並沒有慌亂,他一直思索著如何破局。現在白崇禧還沒有發現他們,此時若是撤退的話,很容易被敵軍包圍全殲。

二、就地反擊,靈活作戰

天無絕人之路,135師雖然深陷敵軍包圍圈,但是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敵軍腹部,若是運用得當的話,勢必會給敵人致命一擊。

主動出擊可能會九死一生,但是臨時撤退的話肯定十死無生,丁盛決心以自己爲誘餌,爲大部隊進攻爭取時間,裏應外合,徹底殲滅白崇禧的三十萬軍隊。也正是他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爲之後的勝利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于是,丁盛向司令部請求作戰,經過一系列商討後,司令部覺得丁盛的計劃可行,現在135師已經插入敵軍後方,而且敵軍此時並不清楚我軍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迷惑敵人。

就這樣,司令部同意了丁盛的計劃,讓他主動出擊,痛打敵軍。待到135師在後方對白崇禧發起進攻時,白崇禧還很懵逼,這是他的大後方,竟然還有解放軍部隊存在,實在是令人詫異。

但是這種慌亂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他知道這是他的領地,這支部隊孤軍深入就是在找死,所以他派遣了一個營去收拾135師,本以爲手到擒來卻沒想到讓他吃了大虧。

一個營去攻打一個師,縱然周圍都是他的部隊,可是135師並不是吃素的,在師長丁盛的帶領下,全軍將山地作戰的本領發揮到了極致,把白崇禧的一個營打得節節敗退。

丁盛也比較聰明,一開始並沒有展現出部隊全部實力,一直在邊打邊退,這讓白崇禧根本不清楚丁盛手下究竟有多少人,所以也不敢輕舉妄動。在這種情況下,丁盛帶領部隊在白崇禧的領地內橫沖直撞,把白崇禧搞得焦頭爛額,這讓白崇禧對此毫無辦法。

三、相互配合,全殲敵軍

在外,白崇禧需要面對我軍主力的強烈進攻,在內,還需要時時刻刻防備丁盛的135師,以防他在背後捅自己一刀,內外夾擊下,白崇禧根本無力應對,爲了保全實力,白崇禧萌生了退意。

可是我軍面對這種能夠消滅他的絕好機會又怎麽能讓他溜走呢,因此,司令部下達命令務必讓135師在後方拖住白崇禧,不讓他有溜走的機會。

要知道這個任務是極其艱巨的,135師身處敵軍後方,稍不留神就會全軍覆沒,現如今白崇禧只是暫時不清楚丁盛到底有多少人,所以打起仗來一直畏手畏腳,等他緩過神,集中優勢兵力對135師發起進攻,那麽135師的情況就會變得岌岌可危。

可是打仗就會有犧牲,135師全體官兵明白此刻他們的重要性,身爲一名共産主義戰士,他們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丁盛跟司令部保證完成任務,靠著戰士們不懼生死的精神,死死咬住白崇禧,將他拖在了衡寶地區不能動彈。

白崇禧也明白,以如今的形勢,若是不徹底消滅這支135師,他們肯定就走不掉了,所以他緊急增派部隊想要將其一網打盡,爲順利撤退保留實力。

爲了吃掉這支部隊,白崇禧派出了五個師的兵力去圍剿,他相信即使135師再怎麽能打,面對著數倍多于他的敵人,就算靠人命堆也能取得勝利。

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即使敵軍的人數遠遠大于135師,師長丁盛並沒有懼怕,衡寶地區多是山地地形,135師最爲擅長山地作戰,靠著地利優勢他們不斷迂回作戰,打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白崇禧無法取得速勝,135師就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紮在了他的心髒部位,使他動彈不得。而且爲了消滅135師,五個師的兵力全被135師拖住,這也爲我軍主力進攻贏得了時間。

白崇禧見135師遲遲吃不掉,外圍我軍進攻步伐又不斷加快,爲了避免被我軍全殲,他只得放棄對135師的進攻,轉而從衡陽向西撤退。

但是此時再改變作戰計劃已經爲時已晚,在他圍攻135師的時候,我軍主力基本上已經全部到位,現如今已經變成了我軍將敵軍包圍,靠著裏應外合,徹底阻斷了白崇禧的退路,之後經過幾次作戰,終于全殲了白崇禧的三十萬軍隊,衡陽會戰我軍取得了最終勝利。

這場勝利的關鍵正是135師在敵後英勇奮戰,拖住了大部分敵軍,讓白崇禧判斷出現了失誤,才給我軍全殲的機會。也正是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軍在之後的進攻中勢如破竹。

135師師長丁盛功不可沒,若不是他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出正確的反應,這場戰役能不能取得勝利還兩說。因此,這場戰役讓他名聲大噪,人人都知道丁盛的威名。

之後,丁盛更是在戰場上指揮了一場又一場戰役,這也讓他逐漸成長起來,職位變得也越來越高。

四、保家衛國,丁盛師長義不容辭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爲了保家衛國,將敵人阻擊在鴨綠江外,我國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此時英勇善戰的丁盛被任命爲了五十四軍的軍長。

他的對手就是李承晚領導的南朝鮮軍,南朝鮮軍號稱強軍,誰都可以碰一碰。進入朝鮮後,丁盛並沒有輕敵,一直率領部隊穩紮穩打,借著有利的地形,又配合相應戰術給了南朝鮮軍致命的打擊。

在丁盛眼中,南朝鮮軍縱然是精銳,可是與他們部隊相比較起來還差得很遠,不堪一擊,事實也是如此,南朝鮮軍是只紙老虎,色厲內荏,在這場戰爭中,丁盛又立下大功。

後來,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他更加大放異彩。他靠著靈活的指揮,大膽的決策,在我軍兵力弱勢的情況下,對印軍精銳第七步兵旅造成重創,使得印軍對他談之色變。

後來,戰爭結束後,印軍在舉行軍事演習時,還將丁盛帶領的五十四軍作爲假想敵進行演練,可謂是對丁盛懼怕到了骨子裏。



參考文獻:

楊學功著. 1949決戰京滬杭 渡江戰役勝利紀實[M]. 2021

張少華,藍華英,管冬梅. 可愛的于都[M]. 20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