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轟炸,中國建設”,外媒指出兩強國不同道路,讓各國來選擇

照理拍案 2024-05-13 16:54:12

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訪華,回國之後他表示說法國要努力帶領歐盟在中美兩強的世界成爲第三極,其實馬克龍的話有一個國際上人人共知的大背景,那就是中美兩國事實上已經是當今這個世界的兩個超級大國了。看GDP總量雖然美國第一中國第二,現在德國第三日本第四印度第五,實際上咱們這個第一第二是完全的第一集團,我們把第三第四第五拉開了幾倍的距離。

而另一方面確實中美兩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是極爲巨大的,但是又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在哪裏呢?最近澳大利亞的一個媒體用一個簡短的標題精准的概括了,那就是《美國轟炸,中國建設》。該文認爲在西方主導的殖民時代,中國一度是一個被嚴重削弱的國家,然而中國的非凡崛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扭轉了這一頹勢。

是的,從當年的荷蘭西班牙到大英帝國,再到今天的美國,它們統治世界的方式其實都是比較相似的,那就是用武力。尤其是二戰之後,美國的實力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的戰略計劃是確保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再次挑戰美國的霸權,所以美國就在世界上四處點火,然後發揮自己世界警察的作用,繼而攫取全球的霸權。

而與美國最不同的是,中國在建設的過程中幾乎選擇完全避免戰爭,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2000多年來的曆史相一致,中國在曆史上避免戰爭的行爲比歐洲更加的顯著。中國從不轟炸別人,而是建設建設再建設,結果是驚人的,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該文認爲中國建設的經驗不但是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迹,使得近10億人擺脫了貧困。而且中國正在把這個經驗帶給其他國家,與老美不同的是,美國霸權行使的地方到處都是戰火災荒,而中國帶給那些不發達國家的是基建,是廉價的工業制成品,是大量的改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最終全球人心向背將如何?一目了然。

美國的很多戰略說實話都是脫胎于英國,英國作爲一個島國,它最願意搞的就是大陸均衡政策,就是希望整個歐洲大陸上不要有任何一個強大到足以統一全歐洲的國家,那樣作爲一個島國的英國,它的力量在此消彼長之下就顯得太小了,所以英國就要充當攪屎棍就要不斷的挑事,就要使得歐洲大陸上永不和諧。而今天某種意義上講,美國不就在扮演這樣攪屎棍的角色嗎,前幾天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一個議案,撥超過900億美元援助幾個熱點地區,烏克蘭給600多億,以色列給200多億,爲什麽要給這些錢呢?就是因爲美國希望這兩個地方進一步亂下去。

誰都知道,想要終結俄烏戰爭其實非常的容易,只要美國把它的支持撤下去就得了,特朗普幾次三番的表示說他只要一選上美國總統,24小時之內就能終結俄烏戰爭,可是在美國的主導之下,俄烏戰爭不可能結束的那麽快。美國衆議院的這個議案剛一通過,俄羅斯媒體就評論說美國這是准備把仗打到11月份總統大選,而且對于美國來講,只要俄烏戰爭繼續,那麽全歐洲就被迫綁在美國的戰車之上,美國的軍工集團也能跟著發大財。

不止俄烏,對以色列的支持更是人神共憤,誰都知道以色列是武裝到牙齒的,以色列相比于巴勒斯坦難民,那個武器都不能用代差來形容了。可是當巴以沖突再起之後,美國要援助的不是巴勒斯坦而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希望建國,美國的代表在安理會幾次投反對票,使得這個議案被終止。美國是誠心想讓巴以沖突再亂一些,甚至這樣的沖突已經反噬到美國國內了。

今天有大量的美國高校的大學生站出來指責他們的政府在縱容戰爭,在充當殺人犯,可是美國國會馬上通過了相關議案,誰在美國再支持巴勒斯坦那就是反猶,那有可能要遭遇到法律的嚴懲。很顯然,對美國來講中東再亂下去,也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當然美國在全世界挑事的絕不止這兩個地方,美國還在很多敏感地區也在挑事,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符合美國的國家根本利益的。

一方面,這個世界只有不斷的戰爭,美國這個軍工複合體才能賺到更多的錢,過往兩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都不太好的,大背景之下,美國的軍工集團是大發橫財。甚至美國國內就有人評價說,爲什麽4年之前特朗普會輸掉他的連任之戰,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朗普任內,他作爲一個商人他真的沒有發動任何一場對外戰爭,所以美國的軍工集團賺不到錢,他們就要換一個能打仗的總統。換了拜登太好了,美國在後面一竄火,馬上俄烏就打起來了,一打就打了快兩年半了,在這個狀態之下,美國的軍工集團當然賺得盆滿缽滿了。

而另一方面由于俄烏的戰火使得美國在整個歐洲的影響力大增,大把的歐洲國家感覺到戰火,有可能燒到自己的邊境,所以主動的要加入到北約,主動的邀請美國駐軍,主動的希望美國把核武器放到他們的領土之上。而且由于戰爭過去兩年歐洲大把的資金外流,大量的生産線外遷,美國非常輕易地完成了一波對歐洲的收割。

甚至也是由于戰爭,歐洲再也不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了,所以美國給自己的天然氣和石油又找了一個好的銷售渠道,要知道頁岩油革命成功之後,美國實際上已經變成一個能源出口國了。美國此前最擔心的就是俄羅斯的天然氣是通過管道過去的,便宜方便,可是美國的天然氣需要LNG船運過去,沒有那麽多船運費也高,所以在和平年代歐洲是不會買美國的天然氣的。可是這下好了,戰爭一起,歐洲各國要算政治賬不能算經濟賬了,當然就只能買美國的天然氣了,所以我們說美國剝削世界實際上換了一種方式。

以往的殖民時代,西班牙也好荷蘭也好大英帝國也好,它們都是去掠奪殖民地的資源,去搶奪殖民地的人當奴隸,然後傾銷自己的産品,從而完成經濟上的剝削。而今天的美國采用的是做世界警察的方法,我在各個熱點地區挑事,然後美國的軍力介入,一方面去賣軍火另一方面造成恐慌情緒,繼而去收割那些地方,美國的做法似乎更爲高明一些,它並不是赤裸裸的去搶,而是制造混亂讓你害怕,主動投向我的懷抱,但是美國的方法又造成了多少生靈塗炭呢?

反過來講,澳大利亞媒體認爲中國正采取一種與美國完全相反的方法,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總體,積極影響頗受人們重視,全球南方如今從經驗中明白,西方世界無法提供任何類似的援助。大家記得吧,兩年多之前,拜登剛剛上台之時他曾經鼓吹過一個超過40萬億美元的重建更好世界計劃,當時拜登的想法是我剛上台,我接過的是跟特朗普一樣的爛攤子。拜登自比羅斯福,要通過大量投資提振美國經濟,所以拜登推了一個2萬億美元的基建刺激計劃,同時拜登要在全球推一個超過40萬億美元的重建更好世界計劃。

可是到今天大家還聽得到這個計劃的宣傳嗎?沒有,美國上哪拿出這麽多錢來,對美國來講有這個錢不如多買點軍火,再多賣點軍火再多挑點事,它就賺到錢了。可是反觀我國,我們的一帶一路夥伴在全球已經有超過150個國家了,大量的全球南方國家在和中國的合作的過程中,真的實現了經濟的飛速發展。美國帶給這些國家的是槍炮是混亂是災荒,而我們帶給這些國家的是高速公路是核電站是高速鐵路是橋梁更有寶貴的資金,我們如今已經跟幾十個國家簽訂了本幣互換協議,當這些國家建設經濟最爲缺乏資金的時候,我們大把的給予。

當然了,我們也換得了對方的基建,換得了對方的市場,這是一種新的共贏,當美國又不斷的用它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打開一個又一個市場之時,我們是真心實意的和人家合作共贏,給人家帶去寶貴的資金、中國相對廉價的商品以及我們高超的技術,所以全球不發達國家正在眼睜睜的看著中美兩種模式展現出不同的前景。它們是願意像歐美日韓那樣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之上,向一個又一個無底洞投下寶貴的資金呢,還是想像別的國家那樣接受中國的幫助接受中國強大的基建,購買中國廉價的商品,繼而贏得本土經濟的大發展呢?美國轟炸,中國建設,這些國家遲早都會明白哪個模式更好。

1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