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買房!很多人之前的偏見,被啪啪打臉!

樓市溫宅 2024-05-14 20:07:54

01

樓市溫州  LOUSHIWENZHOU

十幾年前,溫州一份報紙上的情感專刊,大致講了這麽一則故事:

一對情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男生婚房在龍霞,被丈母娘嫌棄,要求男生在鹿城買套房,但是男生沒錢。最終,女生迫于家裏壓力,與男生分手。幾個月後,女生訂婚了,婚房在下呂浦6區旁某小區。

下呂浦6區及周邊小區

不久前的某個周日早上,從外地回來,下了飛機乘坐S1線到龍霞路站,再打車趕去下呂浦的雲天樓米蘭國際酒店吃飯。

龍霞路站門口就有出租車停著,周日中午不堵車,到酒店才5分鍾左右。下車後,擡頭看到邊上的小區,想起了這則十幾年前看過的故事。

S1線龍霞路站

從龍霞到下呂浦6區,這短短兩公裏路程、5分鍾車程,就拆散了一對情侶,著實可惜。

但在那個年代,溫州人認知裏,下呂浦屬于鹿城,龍霞屬于瓯海,金溫鐵路是一條巨大的鴻溝,部分溫州人對兩側的認可度存在巨大落差。

當然,那時候的龍霞,周邊有城中村、工業區等,環境不佳也是事實。

龍霞住宅區

而現在,瓯海發展迅猛,龍霞的環境也改善了,邊上的同人欣園、湖濱1號、麓湖灣等小區,都住著大量鹿城人。

龍霞附近的新小區

不管是龍霞還是下呂浦,現在都舊了,還基本是樓梯房,同屬“老破小”。

在二手房市場上,學區一般的下呂浦6區,已經很難賣到15000元/㎡以上了,而龍霞住宅區也能賣到約13000元/㎡,兩地房價基本拉平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下呂浦部分區域與龍霞住宅區,價值差距已經不像當年那麽大了。

下呂浦6區

這類因地段偏見而産生的故事,在溫州曾屢屢上演。

有一位60後溫商,年輕時因婚房在洪殿,被住五馬街的老婆閨蜜嘲笑“怎麽嫁了個這樣的人”。如今他身價不菲,講起這段往事還是耿耿于懷。

滄海桑田之下,曾經的偏見已淪爲笑談。笑談之余,這些曾經的偏見,又影響了多少人的一生。

02

樓市溫州  LOUSHIWENZHOU

或許現在看來,這種偏見很可笑。但此前,溫州還有更多可笑的偏見,只是隨著城市發展被不斷打破。

上世紀90年代,繼人民路後,小南路也改造了。短短600多米的小南路,竟也能産生偏見。有人以雙蓮橋爲界,認爲雙蓮橋以南靠近垟頭下,不如雙蓮橋以北靠近人民路。當然,這樣的偏見存在沒多久。

曾經的垟頭下

後來,有人認爲的“城裏”,東至車站大道,南至錦繡路。

當時,錦繡路還叫城南大道。部分溫州人流傳著這麽一句話:甯要大南門一套房,不要下呂浦一棟樓。

很快,時代廣場及以南的車站大道,崛起爲溫州“金融街”,車站大道以東、錦繡路以南更是成爲市行政中心所在地。

下呂浦及車站大道

到了本世紀初,對于江濱路,部分溫州人還只認可車站大道以西,覺得過了車站大道都“不行”。

而現在,車站大道以東的江濱路,正在建設炙手可熱的濱江CBD。

濱江CBD

這些城市重點區域的發展,都是對以上偏見的啪啪打臉。

不過,對湯家橋路以東、金溫鐵路以南的偏見,曾很長時間在部分溫州人認知中根深蒂固。

這兩條分界線,大致與鹿城區邊界重合。當時,龍灣、瓯海基本“有區無城”,城市形象、人居環境很差,不少購房者難以接受。

更何況,機場大道西口曾有個收費站。落地的金溫鐵路,對城區有明顯的分割。

分割城區的金溫鐵路

那些年,溫州城市建設趨于停滯,城市框架也沒有拉伸,還因土地出讓規模過小,造就了全國第一房價。當時這些做法對溫州的傷害,持續至今。

03

樓市溫州  LOUSHIWENZHOU

直到2010年左右,溫州城市框架才全面走出鹿城區,七都、三江、南湖、瓯海中心區、瑤溪等幾乎零基礎的板塊,全面掀起建設浪潮。

其實,當時不少溫州人,仍對這些板塊充滿著偏見。較早一批到這些板塊買房的市民,買房時也是總伴隨著親朋好友的各種質疑,甚至嘲諷。

後來,當南湖有了萬象城,瓯海中心區有了商務區,這些“高大上”的建設令人刮目相看,也讓這些新興板塊的居民,有了優于老城區的全新生活方式。

瓯海中心區

如今回過頭來看,2013-2016年去這些新興板塊買商品房的市民,基本都掙了。即便現在樓市又是一個低谷,這些板塊的二手房價,仍高于當時買入的價格。

而部分溫州人“引以爲傲”的老城區,若無江景、優質學區加持,其他幾乎所有小區,現在二手房價基本不高于2014年的低谷,“老破大”還明顯低于10年前。

老城區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生活在老城區,但越來越多年輕人、富豪,都在搬往新興板塊。越是有一二線城市生活經驗的人,越青睐城市界面更新、人居環境更好的新興板塊。

04

樓市溫州  LOUSHIWENZHOU

任何城市,都有充滿傲慢與偏見的人,帶著的莫名優越感。

然而,恰恰是敢于打破偏見的人,在這一輪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享受了發展紅利。

當然,這些板塊自身建設給力,才是對偏見最有力的回擊。

建設中的濱江CBD

如今,當溫州擁江面海建設大都市,更要在跨越地域、習俗時打破更多偏見,推動不同城區之間大融合、大發展。

茅竹嶺以東、瓯江以北,都該當作溫州城區來看待了。

推動人們打破偏見、改變認知,更重要的是交通連接、資源導入、城市建設,讓這些新興板塊走進更多溫州人的生活圈。

倘若有更多跨江橋梁、城市快速路、軌道交通,去各大新區更高效、便捷。

倘若各大新區也有優質教育資源,能長期安心住在這裏。

倘若新區有更豐富的商業設施、更多的綠地景觀,生活方式更現代、更美好。

那麽,人們的偏見,就會越來越少。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