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安排宮女意欲毀掉範閑名聲後,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爲什麽皇帝解釋過一遍,還罵太子根本沒聽明白

阿福物語 2024-05-10 16:20:12

範閑第一天進入京都的時候,護送的黑騎突然都被撤走,只留下範閑孤身一人。

暗處還潛藏著未知的危險。

一行宮女躲在暗處,准備等範閑的馬車過來時沖上去,哭訴自己的遭遇,汙蔑範閑毀掉他的名譽。

還好,及時被埋伏在此的禁軍發現並全部解決。

一切都發生的悄無聲息,範閑什麽都沒有察覺。

這一邊,範閑的馬車突然被一個陌生人拉到慶廟門口,好讓皇帝可以暗中觀察他。

皇帝知道範閑這一天進京,所以故意安排出宮。

一方面來試探大內侍衛副統領宮典的忠心,另一方面是觀察這個從未見過面的兒子範閑。

之前範閑在儋州就遭遇過刺殺,這次進京肯定危機重重,老父親首當其沖幫兒子掃清障礙。

回宮後,長公主就被皇帝訓斥,但是她卻依舊咬緊牙關,打死也不承認。

很快,太子出現來替姑姑背鍋,主動承認是自己所爲。

皇帝接下來的一番話就很有深意了。

簡單來說就是,王公貴族和老百姓本質上都是人,但皇室爲什麽讓老百姓感到敬畏,除了依靠軍隊武器來威懾,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就是律法,聲譽來贏得和穩住民心。

任何流言蜚語都會損害皇家顔面,淪爲世人恥笑的話柄。

說畢,皇帝問太子明白沒有,太子答,明白了。

皇帝卻更生氣地說,你不明白!

這是爲什麽呢?

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太子其實很聰明。

範閑半夜毆打郭寶坤,故意報上自己所做的詩,想要把事情鬧大,好毀掉和林婉兒的婚約。

府尹大堂上,太子緊急趕來,借用京都府尹梅執理的幫助,捉拿騰梓荊,要定範閑的罪。

事後,皇帝讓梅執理告老回鄉,卻在途中做成馬匪截殺,殺害梅執理一家人性命。

太子聽說後,立馬察覺出皇帝讓範閑進京的意圖,那就是把範閑當做魚餌,引誘京都的魚兒們上鈎。

還有,範閑夜審司理理之後,得知牛欄街刺殺背後的指使是林珙,隨後五竹敲暈範閑,殺了林珙。

林珙之死,牽扯之人衆多,先不說他是太子黨,除此之外,他身份高貴,是當朝宰相林若甫的兒子。

他一死,林相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皇帝也會需要查明真相。

太子自然會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把範閑打到谷底。

太子不僅猜到司理理已經告訴範閑名字,而且範閑會以保住司理理性命爲條件,讓她隱瞞真相不讓任何人知道。

並且故意把自己的猜測說給範若若聽,好讓範閑做出應對,露出馬腳。

另一方面,他馬上帶兵沖到監察院門口,准備硬闖進去救出司理理。

硬闖監察院失敗後,太子面見皇帝,又改口說是二皇子殺了林珙。

從皇帝的笑聲中可以知道,他對太子故意汙蔑二皇子的目的已經清楚。

當然,事後太子被罰禁足三天的時候,那個美麗的笑容也說明了一切。

說了這麽多,可以看出太子一直都在扮豬吃老虎,故意表現沖動,魯莽的樣子,目的就是欺騙所有人,隱藏鋒芒,讓人以爲他很弱。

此外,還有個有力證明,能說明能被立爲太子不是因爲傻白甜而得來的。

那就是皇帝的眼光。

皇帝有4個兒子,老大常年駐守邊關,不僅是庶出,而且母親不是慶國人,故而被排除。

老四,年齡還太小,不能參與太子之爭。剩下就是老二跟老三。

一般來說,立太子無非兩種方式,要麽是長幼嫡庶,要麽是論能力才學。

如果是前一種,排除了老大,太子之位應該落在老二身上,而不是現爲太子的老三。

那麽可能性只能爲後一種,那就是太子的德行學識能力,都在老二之上。

皇帝不可能把自己一手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一個昏庸無能之人手中。

既然如此,皇帝訓斥太子的那一番話也很好理解,不要用後宮清譽來冒險。

可如此簡單的道理,皇帝爲什麽說太子不明白呢?

答案很簡單,皇帝知道太子喜歡長公主,這幾句話不僅是指這次宮女要毀掉範閑名譽的事,更是指太子喜歡長公主,實在不可爲。

太子喜歡畫畫,房間裏有很多幅畫,但是都沒有五官。說明太子心有所屬,又害怕人知道。

皇帝擁有監察院的掌控權,京都內外一應大小事情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太子喜歡長公主自然也瞞不過他。

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長公主被責問後,不承認自己是幕後主使。

這時候,皇帝卻突然不說話,而是靜靜地坐著等人來。

他知道,太子一定會馬上跑來替姑姑求情。

所以,皇帝才會在解釋一遍後,還非常憤怒地喊出那句,你不知道!

這裏面包含著對太子的斥責,痛心,以及敲打。

自己親手培育的兒子,各方面都出衆,未來的江山也會交到他的手中。然而,太子卻爲情所困,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皇帝怎麽能不怒其不爭呢。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