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湘西情結:沈從文、黃永玉、卓雅

文載江南 2024-04-15 16:13:52

——“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圖文版系列,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沈從文著\卓雅攝影\黃永玉推薦,文彙雅聚策劃,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24年1月第1版。

當下地理意義上的湘西,指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是以苗族、土家族爲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包含吉首市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鳳凰、泸溪、古丈七縣。曆史上的湘西,則指今湖南西部地區,包括今張家界市大部,湘西自治州全部,懷化市全部,以及邵陽市、常德市一部分,共二十余個縣市。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位于晉代的武陵郡,即今武陵山區東側的常德地區。

故鄉是作家、藝術家的情感根基、精神寄托,是作家、藝術家創作的原初動力、靈感源泉。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流年》中說,“失去的天堂是最美的天堂”,特別是在時代的轉型期,作家、藝術家與故鄉的精神連結愈加緊密。湘西,作爲一個文化空間,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地理物産、工藝器物、節日儀式、風土人情等,使生于斯、長于斯的作家,或反叛,或回歸,或傳承,或反哺,代代傳承,成爲一代又一代作家、藝術的文化情結。沈從文、黃永玉、卓雅的人生及爲文學、藝術創作經曆,是這一文化情結最好的诠釋。

沈從文:逃離與回歸

鳳凰縣沱江畔,聽濤山腳,一塊墓碑上書寫著“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要回到故鄉”。這是黃永玉爲其表叔沈從文題寫的碑文。

1923年,沈從文21歲,在湘西部隊當司書,因向往新文化和新文學,離開湘西,來到北京,住在北京大學附近的一個小公寓裏,並經常到北大旁聽課程。到北京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沈從文在精神上與故鄉湘西是疏離的,他的文學創作與同時代的“新青年”一樣,追隨、模仿郁達夫式的自敘傳形式,表達某種被壓抑的愛欲,書寫“生的苦悶”和“性的苦悶”。直到20年代中後期,徐志摩、胡適對沈從文偶爾創作的那類對于鄉土生活、軍中生活的浪漫描寫的作品表示出激賞,才促發了沈從文開始重新去理解湘西與自身寫作的關系,去摸索和確立自己的風格。在這種回溯的過程中,沈從文逐漸發現了自身的生命與創作的源頭,一種湘西與自身的更本質的關系逐漸呈現出來。

1934年,沈從文重返故鄉湘西,面對故鄉的山山水水,沈從文生發出對于人生、現實、曆史的某種徹悟,開始徹底地反思由知識構成的身份與權利。沈從文無限深情地低語:“我來了,是的,我仍然同從前一樣的來了。我們全是原來的樣子,真令人高興。”沈從文故鄉湘西那些水手和農人身上重新尋回真正的自己。從此,沈從文便以“鄉下人”自居:“我希望活得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爲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透入些!”沈從文通過對故鄉湘西的回歸,重新發現了自然、人性,重新界定了文學、曆史。沈從文從故鄉湘西的農民和士兵爲愛憎情欲、日常風俗、歌哭儀式中,找到了曆史的秘密、人心人性的秘密,也由此發現了創作的秘密。

黃永玉:出走與反哺

2023年6月13日,著名藝術家黃永玉與世長辭,享年99歲。黃永玉12歲獨自外出謀生,14歲發表作品,32歲享譽全國,50歲考駕照,80歲上時尚雜志封面,93歲還開著法拉利飙車玩……這樣一個有趣的靈魂,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故鄉——湘西。黃永玉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要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黃永玉,這位“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在他的《太陽下的風景》一文中曾這樣寫道:“我們那個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麽原因,常常令孩子們産生奔赴他鄉獻身的幻想。從曆史角度看來,這既不協調且充滿悲涼,以致表叔(沈從文)和我都是在十二三歲時背著小包袱,順著小河,穿過洞庭去翻閱一本大書的。”

黃永玉是繼表叔沈從文先生之後,湘西文化的又一座高峰。黃永玉12歲離開鳳凰,足迹遍及閩、贛、粵、港、台。但無論走得多遠,鳳凰始終是黃永玉心靈上的故鄉。“鄉愁,它是不會消逝的,也不會讓它消逝的。”黃永玉自稱“湘西老刁民”,對故鄉情深意長。他說:“故鄉是我的藝術之根,我的本事在外面用完了,創作源泉枯竭時,就回來取一些本事和靈感。”

黃永玉對家鄉湘西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都極其關心,用自己對故鄉的真情和實際行動,來反哺他生于斯、長于斯的湘西故鄉。黃永玉曾說,他的墓碑上只寫5個字:“愛,憐憫,感恩”。

1983年,黃永玉受吉首釀酒廠邀請,爲“湘泉”設計包裝,土黃色的瓶子,上面紮著一塊紅布,獨特的設計包裝,識別度極高,爲湘泉酒打開了市場。數年後,黃永玉又爲吉首釀酒廠又設計了一款新産品,這款産品就是現在的“酒鬼酒”,黃永玉爲酒鬼酒畫了一幅畫,一個酒鬼背著酒鬼酒的酒壇,並配了一首詩:“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贅,酒鬼喝酒鬼,千杯不會醉,酒鬼出湘西,涓涓傳萬裏。”

2010年,86歲黃永玉,聽說家鄉孩子們上學,過沱江非常不方便,萌發了在家鄉沱江上修橋的念頭,分別在鳳凰城內沱江上捐建“風、雪、雨、霧”四座仿古風雨橋,在吉首城內峒河上捐建了 “肥、愛、花、醉” 四座仿古風雨橋。

卓雅:傳承與創新

黃永玉親筆撰文推薦、支持卓娅的拍攝創作

卓雅,祖籍湖南懷化洪江,“老湘西”後代,20世紀八十年代末畢業于江西大學新聞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一級攝影師,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稱號,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授予“國際婦女”稱號,被湘西州鳳凰縣委、縣人民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1981年底的一天,卓雅在長沙五一路書店,偶遇一本《沈從文散文選》,買回家後一口氣讀下來,不忍掩卷,從此,卓雅愛上了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也愛上了沈從文先生文字裏的湘西。卓雅在對沈從文的作品,進行大量深入閱讀後,迸出了一個想法——用攝影的形式表現他筆下的湘西。

在湘西三十余年的拍攝創作中,卓雅傾注大半生精力與心血,用鏡頭呈現沈從文的湘西世界,用鏡頭凝固漸行漸遠的湘西風景。因此,卓雅被譽爲“用‘鏡頭裏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攝影家”。

對于卓雅的拍攝創作,黃永玉先生曾親自撰文寫道:“卓雅重掀波瀾的意義就在這裏,我希望有心人順著這個有趣的命題多爲永恒的湘西做點文章。”這也許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作家、藝術家最大的心願;卓雅的拍攝創作,也是對湘西先賢和湘西文化最好的傳承和創新。

2024年1月,由沈從文後人沈龍朱親自授權,卓雅跟拍三十余年,編纂結集而成的“沈從文的湘西世界”系列叢書(《逃的前一天》《夢無憑據》《神之再現》),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湘西這片神秘的土地造就了沈從文充滿詩性、神性和靈性的文學才氣。沈從文的作品帶你走進浪漫純淨的湘西世界,追尋沈從文先生魂牽夢萦的靈魂故土,探尋至純、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卓雅的拍攝創作,爲沈從文先生筆底的湘西世界添上新色,湘西故事裏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從此有了生動的臉龐和具象的風采。(缪宇星)

0 阅读:6

文載江南

簡介:打開一扇窗,給你傳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