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211的分數,憑什麽上職業本科?

中國新聞周刊 2024-05-17 09:41:26

越來越多的職業技術學院,升級爲職業本科院校。

近日,湖北省教育廳公示稱,擬同意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武職院”)爲基礎設立武漢職業技術大學。這是湖北省首個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大學。

事實上,最近多地新增多所職業本科院校。比如同樣在5月,浙江的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的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學院、青海的青海職業技術學院升級爲職業本科院校;4月下旬,江蘇的蘇州市職業大學、揚州市職業大學都發布公示,擬成爲公辦本科層次的職業院校。

近期,教育部還公布了2024年新增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擬招生專業點188個。

5月15日,教育部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其中提到擬同意設置24所本科高等學校,包括江西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南甯職業技術大學等13所公辦職業本科院校。

各地紛紛設立,職業本科院校,要大規模來了?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圖/視覺中國

多城“押注”背後

武職院前身是創立于1972年的長江電訊技術學校,1999年,其與湖北省電子工業學校合並組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湖北省工業設計學校、湖北省一輕工業學校並入。

在全國的高職院校中,武職院處于頭部位置。該校2007年成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成爲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並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此外,該校還是國家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該校的光電技術應用專業,入選了高水平專業群(A檔)。這一頭銜號稱職業院校中的“雙一流”,全國僅141所高職院校的專業入選,其中高水平專業群(A檔)僅26家。

而光電産業,正是武漢重點打造的新興産業。2023年12月,首屆中國光電子産業集群大會在武漢光谷召開,武漢宣布成立光通信、激光、新一代信息網絡産業協同創新聯合體,欲加速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産業集群。想要壯大這一産業,勢必需要一定數量的應用人才,而武職院的光電技術應用專業正與此對口。

最近新升級成爲職業本科的高職院校不少都與武職院類似,比如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與武職院同爲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學校(A檔)建設單位,並奪得“2023軟科中國高職院校排名”綜合類院校榜首,其王牌專業同樣與當地支柱産業息息相關。這被認爲是越來越多城市“押注”職業本科的關鍵因素。

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擬新增招生的188個職業本科專業點中,多個專業涉及新興産業應用級人才的培養。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深職大”)爲例,今年其新增的職業本科專業包括集成電路工程技術、軟件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與應用、機械電子工程技術、大數據工程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制藥工程技術、新材料與應用技術、工業設計和護理。這些專業大多數涉及深圳重點投入的産業。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看來,自從2019年職業院校可以設置本科以後,各地的職業院校,不少都有很強的升本欲望,除了學校本身想要升級的動力,更因爲學校背後地方政府産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就提出相關提案,建議加快職業教育本科建設,提升就業層次。在他看來,我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短缺,不能滿足産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要求,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蘇華認爲,要把發展職業本科教育,作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點,逐步擴大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職業教育高考中的招生規模,增加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供給數量。

另外一種學曆教育?

事實上,早在2019年5月,教育部就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高校,15所職業院校入選。

不過當時試點的數量,遠不及近期新增的數量。

在幾年試點之後,一項關鍵問題被擺在眼前:進入職業本科學習的途徑有哪些?

通過高考進入職業本科大學,是主要途徑之一。此外,不論是普高還是中職的畢業生,還可以參加春季的高職院校單獨招生進入高職,不少職業本科大學也采取這一策略。

儲朝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招生上,目前職業本科和職業專科主要區分還是在分數上,職業本科的招生分數通常要更高。

一直以來,在職業院校中處于頭部位置的深職大,其招生政策,在行業內備受關注。

2023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更名爲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並首次設置6個職業本科專業,面向廣東省招生200人。它們包括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現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等熱門專業。

根據招生結果,要想被深職大職業本科錄取,參加普通高考的物理類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爲555分,而2023年廣東物理類本科錄取線爲439分。這意味著,深職大職業本科的錄取分數線超越本科線116分。相似分數在廣東甚至可以被一些“211院校”錄取。

有業內專家擔憂,如果依然通過普通高考的模式招錄,職業本科會迅速成爲另外一種學曆教育,失去其職業教育的本質和特色。

在儲朝晖看來,相比傳統的本科類工科教育,職業本科的相關專業,對學理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對操作性的要求更高。

他說:“職業教育本身應該以技能教育爲主,它跟學曆教育從性質上、主旨上、追求方向上都有顯著的差異。如果學曆教育的驅動力過強,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技能教育,特別是職業本科這一領域。”他提到,一些技能發展,有關鍵期、敏感期,如果過晚分流,可能會讓一些學生錯過技能學習的敏感期、最佳期。

隨著職業本科院校逐步增多,不少省份也開始探索新的入學模式,比如在浙江,2023年有300多名初中畢業生進入“中本一體化”貫通教育階段,比2022年增加了118人。

所謂“中本一體化”,指的是學生在完成3年的中等職業教育之後,無需參加普通高考,通過統一的轉段考試,過線之後即可升入對應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完成4年本科的學習。

有業內人士認爲,這種模式本質是打通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探索,意味著讀中職後,未來仍然能上大學,甚至直升的不只專科,還有本科。

在蘇華看來,要加快構建中職、高職、本科和專業碩士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還要拓寬生産一線勞動者的職業發展通道,擴大職業院校招收一線勞動者的比例,進而促進社會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流動與提升。

避免“換湯不換藥”

除了避免“學曆教育化”,作爲一種層次更高的職業教育,外界對于職業本科的期待,還包括其如何補齊目前國內職業教育的短板,打造更優質的職業教育。

以職業教育強國德國爲例,在本科階段,其主要分爲三類高校,分別是綜合性大學(Uni-universitaet)、工業大學(TU)和應用技術大學(FH-fachhochschule)。相對于綜合性大學和工業大學,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更加注重實踐操作,目的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在當地也更容易找到工作。

“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跟市場、跟企業結合得非常密切。我們職業教育現在突出的問題是,不少學校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與市場相對疏離。”儲朝晖說。

比如,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實踐教學,強調實習和項目制作環節的實訓,多達60%~70%的應用技術大學學生,在實習企業中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選題是該企業中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而在蘇華看來,實踐中,職業教育存在校企合作不緊密、專業適配度不高等問題。要大力支持職業院校以技術技能爲紐帶,建立校企育人共同體,通過“引企業入校園、引産品入實訓、引工程師入課堂、教師進車間、學生進工段、教學進現場”等方式,實現校企協同育人。此外還要全力打造市域産教聯合體、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促進職業教育和産業人才需求精准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部分職業本科院校也開始不斷探索與企業、市場的緊密合作,比如深職院的汽車相關專業,就與深圳知名企業比亞迪開設合作班,教授實用技能,學生畢業後,可以順利到企業就業。

作者:趙越

編輯:孫曉波

1 阅读:377
评论列表

中國新聞周刊

簡介:每天真誠推送犀利觀點+深度報道+暖心好文+有趣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