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族左腳舞原生地——蟠貓鄉

文旅頭條新聞 2024-05-01 21:46:35

出牟定縣城沿元雙公路一路向北10余公裏,當看到路邊一塊醒目石刻“中國彜族左腳舞原生地”,蟠貓鄉人民政府駐地——大古岩村就到了。

大古岩以前不通公路,直到1975年才修了一條通縣的毛路,有25公裏。1998年鋪上了彈石路,2003年改成柏油路,2008年在舊路的基礎上修建了元雙公路,通過打隧道、架橋梁,和以前相比,到縣城路程縮短了約一半。

大古岩村是蟠貓鄉乃至牟定縣較大的村子,全村1246人,彜漢雜居,有普姓、起姓、畢姓、趙姓等十多個姓氏。大古岩村也是蟠貓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有一條長300多米的大街,另有幾條小街,小吃店、超市、服裝店、雜貨店,街上店鋪林立。遇到趕集的日子,姚安縣新村、小河村委會的群衆以及牟定四鄉八鄰的群衆都到大古岩來趕集,熱鬧非凡。

走進大古岩村,村容村貌粗犷、原生態。青石板鋪就的路面,隨處可見的幾十年、上百年的核桃樹,古樸的彜家屋舍,不夠光滑的牆面上繪制著許多反映彜家人生活、勞動場景的圖案,別有一番古樸的味道。一腳踏進這片未經雕琢的原生態之地,一顆喧囂、浮躁的心在瞬間就會安靜下來,渾然忘卻了塵世的煩憂。

而大古岩村吸引人的,遠遠不止這些。每當夜幕來臨,就有左腳調從村中心飄來。循聲走去,但見街頭的大橋上燈火閃爍、人影綽綽。走近了,只見男女老少皆舞,把街上的水泥地板跺得震天響。男人們用三弦、二胡、笛子、木葉奏起樂曲,女人們圍成一圈跳起來,伴隨著“喽哩喽,喽哩喽……”的對唱聲,且舞且歌,如癡如醉。那些洋溢著泥土芳香氣息的歌舞,像大地的燈盞,照亮著山野的一個個日子。

在牟定,《高山頂上茶花開》《大古岩的小夥子》《歌唱豐收年》都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左腳調。這些調子從詞曲的風格到調子的描述都不難看出是出自大古岩。

據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編纂的《定遠縣志》記載:每到六月二十四,彜族群衆赴大古岩趕集,吹葫蘆笙、彈月琴、吹口琴、唱彜曲……通宵達旦。這是對大古岩村左腳舞最早的官方文字記載。更早的記錄還有大古岩村普啓朝家珍藏的一本《普氏家譜》,裏面記載:普家三代做弦,賣給當地人跳腳娛樂,每把弦子兩石荞麥。(“石”,讀dàn。古代計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爲一石)。落款日期是1369年,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大古岩村的左腳舞已傳承千年,同脈相存,共同孕育了左腳舞這一獨特的文化奇葩。

隨著時間的推移,左腳舞慢慢地被牟定壩子以及周邊地區的彜族群衆接受和喜愛。“千年跳一腳,百年趕一會”,牟定左腳舞已有千年的曆史,“一會”就是牟定的三月會,三月會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

到大古岩村看大古岩人跳左腳舞,那是一種來自心靈的享受,歌詞娓娓道來,樂曲漫舞飛揚,那是一種原生態的舞。姑娘們身著美輪美奂、色彩鮮豔的民族服裝,小夥們高亢嘹亮、熱情奔放的聲音,跳左腳舞的人仿佛不是在表演節目,而是用肢體動作和音樂表現彜家人的勞作、愛情、生活……三弦曲調的優美婉轉,來源于在田間地頭勞作中産生的舞蹈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加上他們那份自然純真、酣暢淋漓、毫無表演痕迹的演繹,讓人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自然山水中,聆聽著來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感受著一個古老村寨的傳奇曆史,一個古老民族淳樸、悠遠的音樂藝術魅力。

大古岩村的風土人情,僅僅是彜山一隅的彜族群衆一種率性的表達,是對這片土地深厚曆史文化的再現和展示。他們把大地當作舞台,身後的青山便是幕布,太陽或星月就是天燈,身旁的樹木花草是芳香的道具。這樣的歌聲舞影,這樣的一情一景,讓人們記住了來自民間真正的藝術。

通訊員 張澤武 文

文旅頭條 圖

責編 馬寅瑞

校對 李嬌蓉

審核 華芳

終審 張敏

0 阅读:3

文旅頭條新聞

簡介:一手掌握文旅大事,全新全藝爲文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