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最新改型武裝直升機“米-28NM”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小小白鼠 2024-02-28 13:32:33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米-28NM是米-28N武裝直升機的最新改型,其能執行包括空中偵察、目標指示、攻擊地面或空中目標在內的多種任務。相比米-28N,米-28NM在操縱性和全天候作戰能力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米-28NM的火力也更強大,可以攻擊包括步兵、坦克裝甲車輛在內的各種地面目標。

米-28NM的研制曆程

米-28武裝直升機的研制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受美國研制AH-64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刺激,蘇聯政府要求米裏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研制出一款足以媲美“阿帕奇”的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米裏設計局根據要求設計出了米-28武裝直升機。但米-28在對比測試中卻輸給了卡莫夫設計局研制的卡-50,因此蘇聯國防部決定批量生産卡-50,米-28沒能投産。

1991年,蘇聯國防部下令米裏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分別研制米-28和卡-50的夜戰型。由于米-28基本型已經在選型中失敗,米裏設計局對夜戰型的研制極爲重視,因爲這是唯一能挽救米-28項目的途徑。在蘇聯解體後資金匮乏的情況下,米裏設計局依舊繼續著夜戰型米-28N的研制。1996年11月14日,第一架米-28N原型機完成了首次懸停飛行。在此後的1997年4月26日,米-28N原型機又完成了首次航線飛行。米-28N原型機在試飛中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得到俄空軍的高度重視。在2004年底,俄國防部在研究俄空軍 2005 財年軍費預算的會議上,決定停止卡-52 武裝直升機的試驗計劃。此後,雖然卡-52的試驗又被恢複,但俄國防部大規模采購的仍舊是米-28N。米-28N贏得了這一輪新的競爭,成爲俄陸航武裝直升機部隊的主力機型。

然而,米-28N雖然暫時贏得了選型的勝利,但其本身也並非完美無缺。研制于20世紀90年代的米-28N的機載電子設備在21世紀已經有些落後了。由于機載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落後,米-28N武裝直升機搜尋和引導導彈攻擊所需的時間超過了現代化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這使得其深入敵方防空系統射程之內作戰變得十分危險。其配屬的“阿塔卡”反坦克導彈對M1A2主戰坦克的攻擊能力也明顯不足。俄羅斯空軍對這些問題也不是不知道。2008年8月,俄空軍在接受首批米-28N生産型後,經過大量訓練演習,充分掌握了米-28N的缺陷後,責成米裏設計局研制米-28N 的升級改進版,以使其滿足現代化戰爭的需要。這就有了米-28NM。

米-28NM的研制始于2009年。當時米裏設計局根據軍方的需求開始對米-28N進行深度改進,爲其換裝新的電子設備、發動機,以提升其飛行性能、戰鬥力和操縱性。同時,由于米-28N的一些零部件已經停産,無法繼續供應。而米-28N的計算機和熱成像系統主要進口自法國和瑞典,無法保證供應的安全,新的改進型也計劃換裝俄羅斯本國生産的零部件,以實現進口替代。

相比米-28N,米-28NM的目標指示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爲米-28NM研制了新型的頭盔式目標指定系統。該頭盔配有多個傳感器和攝像機,可檢測飛行員頭部的位置變化,並相應地調整信息的顯示位置。頭盔上的攝像機對准飛行員的眼睛,可以確定飛行員的視線方向。直升機的時時數據、航線沿途的地形、目標分布和武器系統的選擇信息都會被投影儀打在飛行員視線方向上的頭盔玻璃上。這個頭盔式目標指示系統還能自主對戰場態勢進行分析並作出決定,飛行員只需確認系統作出的決定即可。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研制的這套頭盔式目標指示系統大大縮短了米-28NM的目標指示時間,從而縮短了攻擊目標所需的時間,使其能夠在敵方防空系統反應過來以前就完成對敵目標的打擊。同時,米-28NM飛行員獲取戰場態勢信息也更容易了,其在複雜作戰情況下的決策速度也大大提升。

除了目標指示系統,米-28NM還換裝了新的導航系統。新的導航系統可以時時測出直升機的速度、偏航角和高度。該系統能讓直升機自動保持航向,即使格洛納斯系統的信號被幹擾,新導航系統的慣導組元也可繼續保持直升機的航向。

俄羅斯空軍現有的米-28和米-28N武裝直升機都使用TV3-117VMA渦軸發動機。TV3-117VMA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爲2 200馬力,應急功率達到2 400馬力。然而,TV3-117VMA渦軸發動機是由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産的,俄烏交惡以後,該發動機的供應成了大問題。爲避免再在發動機問題上被卡,米-28NM換裝了俄羅斯克裏莫夫公司生産的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當然換裝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也不單單是爲了國産化,還有提升性能的考慮。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的起飛功率達到2 500馬力,應急功率高達2 800馬力,應急功率輸出可維持2.5分鍾。VK-2500P-01/ PS渦軸發動機不僅動力比TV3-117VMA更強勁,可靠性也更好。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配備了現代化的數字控制系統,還具有防火功能。由于上述改進,VK-2500P-01/PS渦軸發動機在氣候炎熱地區和高山地區的可靠性更高。

米-28NM的旋翼經過了優化改進,和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相配合,可以使其最大飛行速度比米-28N提升13%左右,巡航速度提升10%左右。米-28NM的旋翼由複合材料制成,被20~30毫米口徑的炮彈命中仍可繼續飛行。米-28NM的座艙也得到了裝甲保護,可以防禦20毫米以下口徑的彈藥,甚至還能防禦穿甲彈。

爲了便于生産,雖然對機載設備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更新,但米-28NM基本沿襲了米-28N的氣動外形,只進行了一些局部的修改。從外觀上看,米-28NM最突出的變化就是沒有了米-28家族傳統的長機鼻。過去這個長機鼻是用來放置指揮“阿塔卡”反坦克導彈的火控雷達天線,現在這一功能被整合到N025雷達之中了,不需要再單獨安放這麽一個雷達,因此就取消了這個長機鼻。這爲區別米-28NM和米-28N提供了方法。

米-28NM的設計工作于2015年最終完成,同年,曾經批量生産過米-28系列武裝直升機的羅斯托夫直升機制造廠開始建造米-28NM原型機,原型機代號爲OP-1。2016年7月29日,米-28NM原型機完成了首次懸停飛行。2016年10月12日,米-28NM完成了首次航線飛行。此後,該機被賦予“701”的正式編號,並塗上了黃色塗裝。

米-28NM主旋翼直徑爲17.2米,尾槳直徑爲3.85米,機長17.05米,高3.82米,寬5.88米;空重7 89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0 9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2 1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24千米/時,巡航速度265千米/時;最大航程1 105千米,作戰半徑500千米,爬升率爲816米/分鍾,實用升限爲5 600米,懸停升限爲3 600米;乘員爲2人,最多可額外搭載兩名士兵。

在武器方面,米-28NM配有1門30毫米2A42機炮,備彈300發。短翼下4個挂點總共能挂載2 300千克的作戰載荷。米-28NM最多可挂載4枚AT-6反坦克導彈及2個火箭發射巢(可選用能容納20枚S-5型57毫米航空火箭彈的UB-20-57火箭發射巢或能容納20枚S-8型80毫米航空火箭彈的UB-20-80火箭發射巢或能容納4枚S-130航空火箭彈的發射巢)或16枚AT-16“旋風”反坦克導彈(一個挂點通過挂架可挂8枚)和4枚R-60空對空導彈或500千克航空炸彈。

米-28NM的機載電子設備

作爲現代化改造的重頭戲,米-28NM的機載電子設備得到了徹底更新,裝備了新的偵察系統、光電轉塔和盲降系統。米-28NM不僅能獨立打擊目標,還能將搜索識別的地面和空中目標的坐標傳給地面和空中指揮所。米-28NM的武器系統和米-28相差無幾,其使用的武器包括制導導彈和非制導火箭彈以及普通的航空炸彈,機頭還有一門30毫米機炮。但由于安裝了高精度全天候瞄准系統和更精確的飛行導航系統,米-28NM打擊的精度更高。由于機載電子設備更加先進,米-28NM具備挂載更多新型導彈的能力。位于莫斯科的拉曼斯基儀器設計局還爲米-28NM研制了指揮無人機的無線電設備。

在米-28NM所裝備的機載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要屬N025型雷達了。N025型雷達能執行多種任務,包括:搜索、識別並確定地面各種固定和移動目標的坐標;同時瞄准四個地面目標;搜索空中目標並判斷其危險程度;低空飛行時探測包括輸電線在內的障礙物;探測航線沿途的天氣情況,分析惡劣天氣情況;地面測繪。

一般而言,直升機上的雷達主要承擔兩個功能——導航和作戰。承擔導航功能時,雷達需要測繪地形,發現航線沿途的障礙,如電力線或山丘,以及惡劣氣象條件。對于全天候直升機,強大的機載雷達是必須的。承擔作戰功能時,雷達需要搜索並識別目標,確定目標的坐標並將其傳輸給光電瞄准系統或熱成像瞄准系統,由它們控制導彈命中目標。但在惡劣天氣如雨天、霧天時,光學傳感系統效果會大打折扣,這時直升機的雷達就需要獨立承擔起目標瞄准的任務。米-28NM所安裝的N025型雷達完全可以同時承擔兩種功能。米-28NM采用了桅頂安裝技術,在旋翼頂端加裝了一部N025型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火控雷達。

把雷達天線放在旋翼上方可使雷達的視野最大,同時可使機身隱藏在高大樹木或山丘後面。經過充分偵察後,武裝直升機只需短暫飛出隱蔽處發射導彈即可,在戰場上暴露的時間大大縮短。

N025雷達的研制最早始于20世紀90年代,梁贊儀表廠承擔研制。梁贊儀表廠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中心負責研制雷達,現在該中心是俄羅斯最好的雷達科研機構之一。

由于技術難度巨大,加之撥款不足,直到4年後的2004年,梁贊儀表廠才造出首台N025雷達樣機,並隨之開始了一系列測試。2007年2月16日,N025雷達安裝在米-28N武裝直升機上首次升空。盡管在研制雷達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梁贊儀表廠研制出的N025雷達在安裝到直升機桅頂後仍舊出現了大量的問題。

首先是雷達天線旋轉頻率接近主旋翼旋轉頻率時的共振現象。這種共振使得雷達難以正常工作,無法獲得精確的目標坐標。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將雷達天線的運動和直升機旋翼主轉子毂的振動分離開。爲了實現這一點,梁贊儀表廠的專家專門爲N025雷達天線開發了一套新的三軸懸挂系統,以及一個保持雷達天線穩定旋轉、俯仰運動和調整方位角的自動機電系統。通過這個系統,雷達可以不受直升機旋翼振動的幹擾,保持恒定的目標探測特性和搜索範圍。

然而,這一解決方案仍存在問題。梁贊儀表廠最初設計驅動雷達天線的機電系統使用了齒輪箱,但在米-28N的使用中發現,由于振動問題,這種齒輪箱必須經常維修。因此,在米-28NM上,這套含齒輪箱的機電系統被換掉了。梁贊儀表廠研究了一套新的天線驅動系統。

除了各種配套的硬件設備,梁贊儀表廠還開發了配套N025雷達和其它電子系統的各種軟件,通過這些軟件,N025雷達獲取的數據能被機載計算機高效地處理。

雖然N025雷達的研制和改進很慢,但其投入生産的速度卻很快,這是因爲梁贊儀表廠畢竟是一家以生産爲主的企業。該廠在研制N025雷達的同時就開始了生産准備工作,雷達一通過國家驗收,立刻就開始了大規模生産。

N025雷達性能十分優異。它可以同時處理來自多個通道的信息,從而提高探測目標坐標的准確性。米-28NM裝備的N025雷達能同時追蹤10個目標,同時瞄准2個目標。N025雷達集搜索、火控功能于一身,裝備了N025雷達後,米-28NM就不需要在機鼻設置單獨的火控雷達了。

N025雷達可以以地表測繪模式工作,同時還具備移動目標探測功能。N025雷達的顯示屏可以指出目標移動的方向,綠色表示目標正在遠離直升機,紅色表示目標正在逼近直升機。N025雷達還具備低空飛行時偵測障礙物的功能。

梁贊儀表廠在研制N025雷達時,還考慮了探測無人機的功能。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未來同無人機作戰是武裝直升機不得不面對的任務。在不久的將來,即便是小型的無人機也可能對武裝直升機構成威脅。N025雷達能夠探測20千米範圍內的小型空中目標,米-28NM可以在有威脅的無人機靠近之前就將其消滅。

除了N025型雷達,米-28NM還裝備了十分先進的升級版“維帖布斯克”機載防護系統。“維帖布斯克”機載防護系統由位于薩馬拉的葉卡蘭公司于2011年開始研制。該系統能保護飛機免受紅外制導、雷達制導或複合制導的防空導彈的攻擊,其能幹擾距飛機幾千米範圍內的防空導彈,使其偏離目標。2015年,“維帖布斯克”系統安裝在米-8直升機上在阿赫圖巴附近的訓練場進行了測試。當時,地面人員向米-8直升機發射了20枚“針”式防空導彈,但這些防空導彈靠近米-8時受到“維帖布斯克”系統的幹擾,全部偏離了方向,無一擊中。這次測試證明了“維帖布斯克”系統的有效性,俄羅斯國防部隨即開始大規模訂購“維帖布斯克”系統。由于葉卡蘭公司生産能力不足,“維帖布斯克”系統的生産改由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負責。2015年底,首批 “維帖布斯克”系統交付俄空天軍。

此後,由于在敘利亞的實戰表明,沒有加裝機載防護系統的直升機在戰場上十分脆弱,極易被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2017年3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裏·鮑裏索夫下令爲所有俄軍機加裝升級版的“維帖布斯克”系統。根據鮑裏索夫的說法,升級版的“維帖布斯克”系統能幹擾更多的頻段,幹擾範圍更遠,能更好地保護所有飛機免受導彈的攻擊。米-28NM裝備了該系統使其戰場生存力大大提升。

“維帖布斯克”機載防護系統由激光傳感器、紫外傳感器、控制系統、紅外幹擾系統和紅外幹擾彈釋放裝置組成。激光傳感器和紫外傳感器可以探測出來襲導彈,而L-370紅外幹擾系統和L-370-3S有源雷達幹擾系統以及紅外幹擾彈則可以幹擾紅外制導或雷達制導的導彈。L-370-3S有源雷達幹擾系統比蘇-27使用的“索伯契亞”電子幹擾系統工作頻譜更寬,能幹擾更多的雷達頻率。裝備了升級版“維帖布斯克”系統和N025型雷達的米-28NM無疑比米-28N的綜合戰鬥力更強。

米-28NM的戰術運用

米-28NM雖然進行了深度改進,但其戰術使用仍然不脫離米-28N乃至米-28A的設計初衷。爲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仍是其最重要的任務。

配備“維帖布斯克”機載防護系統和裝甲保護座艙以及能抗輕傷的複合材料旋翼的米-28NM將能夠深入敵方防空區,對得到便攜式防空導彈、高射機槍以及小口徑高炮掩護的敵方目標實施打擊,爲己方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裝備現代化通信系統的米-28NM可以和地面部隊建立更加密切的通信聯系,不僅能根據地面部隊的召喚爲其提供火力支援,還能將目標坐標發給地面部隊,以便其火炮瞄准射擊。而反坦克則一向是蘇俄空軍的重要任務,從米-24到米-28再到米-28NM,都具備極強的反坦克能力。米-28NM在執行反坦克任務時可以使用“阿塔卡”系列反坦克導彈。其中,“阿塔卡”VN的射程爲8千米,而“阿塔卡”D的射程則達到了10千米,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550米/秒。“阿塔卡”VN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這樣在煙霧和灰塵環境下不會像激光制導導彈那樣受到嚴重幹擾,但“阿塔卡”VN卻會受到無線電幹擾的影響。而米-28NM使用的新型9M123型“菊花”反坦克導彈就沒有這個缺陷,它采用無線電指令/激光駕束複合制導的方法,大大增加了擊中目標的概率,而且使米-28NM可以同時瞄准多個目標。

反坦克功能是冷戰時對米-28的要求,雖然米-28NM也繼承了這一點,但其具有更好的多用途性,在局部戰爭中也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米-28NM原型機還處于測試狀態,沒有參加過實戰,但米-28N卻在敘利亞參加過實戰,從米-28N在敘利亞的實戰經曆可以大致推測出米-28NM在局部戰爭中的戰術使用。

在敘利亞,米-28N在惡劣的作戰條件下表現良好,給極端組織造成了巨大損失。在2016年沙爾油氣田附近的戰鬥中,俄羅斯空天軍的米-28N和米-35武裝直升機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當時,敘利亞軍隊正在對占據沙爾油氣田的極端組織發起進攻。步兵進攻開始之前,敘利亞軍隊首先進行了炮火准備,此時米-28N和米-35武裝直升機則在目標附近飛行,執行炮兵校射任務。炮火准備完畢後,米-35又發射了無制導的航空火箭彈打擊極端組織陣地。之後,敘利亞步兵才向極端組織陣地發起進攻。進攻的敘利亞步兵被極端組織殘余火力點阻擋後,米-28N武裝直升機立即搜索並識別出了剩余的火力點,發射導彈將其摧毀。在米-28N的支援下,敘利亞步兵攻占了極端組織的陣地。此時米-28N又轉而攻擊撤退的極端組織人員。在米-28N和米-35支援下,敘利亞軍隊很快收複了沙爾油氣田,而沒有對油氣田造成太大損壞。

從敘利亞的實戰經曆來看,執行炮兵校射任務、進行精確打擊和偵察是米-28NM在局部戰爭中的主要用途。在敘利亞作戰期間,只有1架米-28N在霍姆斯附近墜毀,機上人員全部死亡。根據俄羅斯國防部事後的調查,這起墜機乃是機組人員對地形不熟悉所致,並非是被擊落或飛機出現故障所致。相比之下,俄空天軍的米-35和米-8都有在敘利亞被擊落的記錄,米-28N的生存性顯然更勝一籌。

9 阅读:2712
评论列表
  • 2024-02-28 14:52

    辛苦了,寫的真好![鼓掌]但是,俄羅斯人說它不靠譜![笑著哭]

  • 2024-02-29 06:54

    有水平的好文章

  • 2024-02-29 09:22

    文章難得,足見下了不少功夫。

  • 2024-03-01 00:43

    沒一張米28最新改型照片,還是幾年前胖胖的舊機照。劇傳新機機載設備體積減少很多,很是苗條。

  • 2024-03-03 17:23

    俄在直升機發動機方面還是領先中國的。俄就是電子工業太拉跨,也許他們是在世界民用電子領域豪無純在感,所以最終也拖累了軍用電子工業。[摳鼻][摳鼻]

小小白鼠

簡介:阿成淺講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