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官品服色制度,黃色是帝王專用,赤色又是什麽級別?

十九嘚吧嘚 2024-05-10 13:16:10

在中國古代,服飾顔色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有“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之說,足見此時辦理喪事時需要得素淨。後隨著織染工藝的發展,衣料顔色也越來越豐富,官方也開始出台各種規定,像是黃色只能是皇帝的專用色等。

不過要說這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中的重要制度,那便是唐宋時期形成的“官品服色制”,此後隨著封建制度等級觀念的日益嚴苛,這種服飾制度也變得日益繁雜。古代統治者通常以五行觀念、五色觀念爲原則,安排官服色彩。宋代統治者在制定官品色服制度時,在繼承了前代的服色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其他顔色。

影視劇照

唐代的官服色制,典型的是貞觀四服制,以“紫、绯、綠”三種色彩爲主的形,唐代《貴耳集》有雲:“博徒索采曰四,紅赤绯皆一骰色也”,即绯爲紅色。到了北宋初,官服服色的規定調整爲“紫、朱、綠”三種,並隨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

當然,與現代的紅色即紅色相比,古代的赤色、绯色、绛色才是紅色,而粉紅色卻被稱爲紅色。

另外,赤色在唐宋時期,被視爲是一種高級的顔色,這是源于古代人們對色彩的認知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漢高祖劉邦曾自稱是“赤帝之子”,這就奠定了赤色的政權地位。而南朝政權動蕩,爲了使其政權“合法性”,效仿東漢官服色“尚赤”,將官服色定爲赤色,向民衆傳遞南北朝政權是對“漢朝正統”的尊尚。

影視劇照

隋統一南北朝後,將官服制中的“公服”概念獨立出來,品色服制也逐漸代替了過去複雜的旒冕制。不過,在公服色系統尚未完善使其,赤色仍是被運用最普遍的官服色,它是“官戶”“權貴”的象征色彩。尤其是兩宋統治者,對于朱赤類顔色更是存有一種格外的熱忱,“赤”被視爲是宋朝的“國運之色”,可爲國家帶來祥瑞。

其實,赤在品色服中的定位,對應的是五行觀念,是一種用于“穩定方位”的色彩,在五行中起到“依托”的作用。所以,在官員服飾中,赤色以上是紫,再加入皇帝的專用色“黃色”,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克系統。

影視劇照

雖然品色服制度經曆了千年王朝的積累與修繕,是古代服飾文化的一種創舉。但歸其根本,官品服色的最終目的,還是通過色彩來區分人的三五九等,反映的是深刻的等級觀念。

內容取材網絡,僅供參考~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