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印度具有三大優勢,中國和印度經濟實力正發生逆轉?

高天鶴 2024-05-13 07:06:45

標普全球近期發布關于世界經濟的報告,《中國放緩,印度增長》的標題反映了國際上一種日益普遍的情緒,也就是認爲全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經濟體相對實力正在發生逆轉。印度憑借每年7%到8%的GDP增長率,似乎在20年內可以穩超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

同時,不少美國媒體認爲,與中國相比,印度具有人口紅利和地緣政治等方面優勢。印度不但超過中國,成爲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根據2022年的數據顯示,印度有43.3%人口的年齡在25歲以下,而中國只有28.5%。印度未來將具有更多的勞動人口。

此外,印度還擁有地緣政治優勢,從2018年開始,美國與中國脫鈎,在對中國産品征收高額關稅的同時。還不斷推出各種貿易保護和技術封鎖措施。導致許多以前將中國作爲全球生産基地的跨國公司正在尋找替代國。其中,印度將成爲重要的選項。

印度目前的人均收入僅爲中國的1/3左右,不到美國的1/10,印度存在快速追趕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印度央行(RBI)副行長——帕特拉近期表示,印度GDP未來可以實現10%的增長率,甚至到2032年,印度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中國。到2050年,印度將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

近年來,爲了短期的政治需要,美國等西方媒體在美化印度經濟奇迹的同時。不斷抹黑中國經濟。其中主要目的是想引導更多西方跨國企業離開中國,到印度投資,從而間接打擊中國。

在調整GDP統計方式和印度政府近年推出激進的經濟刺激措施後,印度GDP增速也是近兩年才開始超過中國。而從2019年至2023年的4年時間裏,中國實際GDP增長了20.1%,超過印度的17.5%。

同時,市場普遍認爲印度的GDP計算方法存在缺陷和爭議,導致印度制造業增速估值虛高和印度GDP實際增速高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發文表示,印前首席經濟顧問、IMF印度執行董事克裏希那穆蒂·蘇布拉瑪尼安的預測——“印經濟增速有望達8%”並不代表IMF觀點,IMF官方仍認爲印GDP增速6.5%。此外,若印GDP計算方式正確,印經濟增長甚至會減速。

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阿爾文德·薩勃拉曼尼亞曾撰文宣稱,印GDP數據與信貸、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脫節,並暗示印2011-2016年GDP增速被高估數個百分點。

同時,印度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較差,難以長期維持高速增長。例如,近10多年以來,印度GDP增速在2011年和2017年分別出現過急劇下滑的情況。直到2021年開始,在印度政府大舉借債、加大資本支出和調整GDP統計方式後,才再度恢複至8%以上的GDP增速。

近年來,“印度制造”並未改善印度制造業的處境,印度制造業規模占GDP的比重不增反降。印度制造業極度依靠中國工業品中間件,從中國進口的工業品中間件規模連年增加,導致印度對中國出現1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印度在科技創新、人工智能、新一代工業革命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大幅落後于中國。

印度同時也缺乏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的産業,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地區不但是過去二十年來唯一一個適齡男性就業比例下降的地區。同時,女性就業率不到40%,在全球排名倒數。

世行南亞首席經濟學家近期警告稱,印度沒有創造足夠就業機會維持年輕人口生計,使該地區的人口紅利面臨風險。

在就業不足的背景下,印度家庭儲蓄爲47年來最低水平、家庭債務創曆史新高,導致消費市場陷入低迷。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印度最具優勢的軟件外包業已經開始受到明顯沖擊,未來影響將會進一步加劇。印度的人口數量優勢未來不但無法成爲印度經濟發展的紅利,反而也將會成爲經濟和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印度近年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是政府大舉借債,擴大資本開支。目前,印度政府債務高企,外債規模過高,外債占外彙儲備的比重已經接近國際警戒線。未來將會嚴重制約印度繼續舉債刺激經濟的空間。

與此同時,由于惡劣的營商環境,印度外商投資規模開始出現下降,大量跨國企業開始撤離印度。 2023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同比下降了16.3%。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外企數量卻不增反減。2014年以來,共有2783家外國企業離開了印度。

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將難以持續,印度也將難以超越中國。

0 阅读:0

高天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