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院藏龍紋主題展“龍”重登場

長江日報 2024-03-09 09:31:25

龍,源于上古先民對自然的敬畏與想象,經過曆代人們的加工創作最終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3月8日,甲辰龍年“二月二”來臨之際,沈陽故宮博物院龍年特展“祥龍啓運——沈陽故宮院藏龍紋主題展”在飛龍閣、翔鳳閣開展,86件(套)院藏龍紋文物展現龍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展覽設“合和之美”和“吉祥之美”兩個單元,通過服飾、瓷器、玉器、漆器、琺琅器等各類文物,闡釋紋飾裏的中國龍。

龍紋是我國使用時間最久的紋飾之一,其種類繁多,按照龍的形態大致可分爲夔龍紋、螭龍紋、應龍紋、雲龍紋等。在“合和之美”單元展出了各種類型的龍紋文物,體型較大且精美絕倫的“清掐絲琺琅夔龍紋亭式熏爐”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目光。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曉麗介紹稱,夔龍紋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主要紋飾之一,形象爲一足或二足龍的側面形象,身體伸直或彎曲,“清掐絲琺琅夔龍紋亭式熏爐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中間部分四面均有镂空夔龍紋裝飾,用于散發香氣。此爐設計獨特巧妙,器形規整端莊,掐絲線條娴熟,紋飾精美絢麗,爲清宮原藏琺琅器中體量較大的一件,是清代中期典型的實用器和陳設品。”

人們還將龍紋與其他紋飾、題材相結合,賦予其不同的寓意。在“吉祥之美”單元,展出了各種題材的龍紋文物,如“清雍正鬥彩龍鳳紋大盤”“清明黃緞彩繡平金棉龍袍”等等。而“清青玉蒼龍教子帶鈎”象征著清代皇帝對皇子的監督施教。通過這些文物紋飾上呈現的“龍文化”,觀衆可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中華兒女血脈之中的“龍情緣”。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張甯主任攝影記者常晟罡

來源:沈陽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