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持續高盈利的五大挑戰

汽車商業評論 2024-05-08 11:10:55

撰文 / 錢亞光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琚 佳

來源 / Automotive News, panmore.com 作者:Tierra Riddick, Andrew Thompson

5月8日,豐田將發布2023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財報。據該公司2月的預測,2023財年的預期銷售額從原先的43萬億日元上調至43.5萬億日元;預期淨利潤從3.95萬億日元上調至4.5萬億日元,將首次突破4萬億日元大關。

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在他擔任公司掌門人的第一年裏,帶領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實現了創紀錄的銷量和産量,很可能還將實現創紀錄的利潤。

但佐藤恒治也是搭上了其前任和導師豐田章男(Akio Toyoda)的順風車。這位創始人家族的後代在擔任豐田汽車掌門人超過10年的時間裏,打造了一支真正的日本“戰車”,其勢頭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勁。

佐藤恒治于2023年4月1日從豐田章男手中接過帥印,將于5月8日在東京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其任期內的首個官方財年財務業績。

從所有角度來看,佐藤恒治很可能會宣布令人矚目的數字。

除了已經在截至3月底的財年中創下了創紀錄的銷量和産量外,豐田預計將實現創紀錄的運營利潤。事實上,豐田預計其運營利潤和淨利潤都將比去年同期幾乎翻一番。

但在最終報告中仍有可能出現一些波動,包括對當前財年的指導以及紅火的豐田能否保持不懈的步伐。

“今年不會再有這樣的增長了,因爲去年的情況非同尋常,”東京裏昂證券(CLSA)亞洲汽車分析師克裏斯托弗·裏希特(Christopher Richter)說。

“芯片短缺的問題已經結束,疫情也已經結束,世界恢複了正常。汽車行業不是一個能夠長期支持這種增長速度的快速增長行業。”

豐田的發展機會

豐田及其競爭對手面臨相似的機會。汽車行業的情況是各公司之間的一場競賽,以盡快利用機會。例如,汽車公司在技術進步方面競爭,以使自己的産品更具吸引力和盈利能力。錯過或未能利用這些機會可能會使豐田的表現遜于競爭對手,比如通用汽車、大衆汽車和特斯拉。

這些汽車制造商競爭力強,有資源繼續擴大規模,提升産品和業務表現。作爲全球行業的主要參與者,豐田有潛力利用外部因素,爲跨國企業帶來機遇。

汽車行業的機遇通常涉及技術創新、多元化、增長和擴張。因此,與當前業務狀況相關的豐田的主要機遇如下:

1.技術創新。公司可以進一步加大對研發的投資。豐田汽車是創新性最高的汽車之一。增加研發投資可以增強競爭優勢,支持豐田的競爭優勢通用戰略和增長的密集戰略。這一戰略行動在當今汽車市場尤爲重要,因爲競爭對手總是在尋找新的創新方式。

盡管油價有時會出現下跌,但總體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漲。客戶在汽車行業尋找更經濟的選擇。豐田必須繼續開發混合動力、電動或燃油經濟性更好的汽車。這一戰略旨在滿足客戶對燃油經濟性和環境影響的偏好。

2.可持續性。可持續性問題影響著所有行業。在汽車行業,可持續性關注的是燃油經濟性和業務流程對環境的影響。例如,豐田可以開發新的發動機和設計來提高其産品的燃油經濟性,尤其是卡車。公司還可以通過提高生産過程的效率來解決環境問題。利用這些機會可以幫助企業改善其品牌形象、客戶認知和客戶忠誠度。

3.多元化。豐田汽車公司多元化程度有限。公司的大部分業務都在汽車行業。汽車市場表現的顯著下滑很容易導致公司業務的顯著減少。豐田可以通過多元化業務的方式來降低這種風險。例如,豐田可以更多地投資于重型機械和機器人的開發,並將業務擴展到這些不同的行業。

持續盈利的五大威脅

當前汽車行業面臨的威脅有可能削弱豐田作爲行業領先企業的地位,因此豐田的持續盈利表現,可能面臨著對其構成威脅的五大風險。

1.醜聞時有發生

豐田集團一直受到令人尴尬的質量醜聞困擾,導致生産停工和銷售暫停,並損害了公司的聲譽。

2022年,豐田卡車制造子公司日野汽車因篡改排放認證而在公司上空籠罩著一片陰雲。日野已被指定與戴姆勒旗下的日本卡車制造商三菱扶桑合並。

去年12月,豐田的小型車子公司大發汽車因被發現在側面碰撞安全測試中作弊而暫停全球發貨。大發不得不停止所有車型的發貨。

然後在今年1月,豐田因豐田工業公司提供的發動機未經正確功率和扭矩測試而暫停全球10款車型的發貨。

産量和銷量的減少損害了豐田最初預期的良好業績。

豐田集團供應商電裝公司報告稱,其2022財年營業利潤下降11%,部分原因是質量保證支出增加。

2.銷量增長過猛

豐田的部分醜聞被歸咎于該公司近年來的銷量迅猛增長,這導致産品開發和車輛測試資源過度緊張。

高管表示,在創下紀錄業績之後,該公司將在本財年有意識地暫停,重新審視生産節奏,並重新調整到馬拉松模式。

該公司正在放緩步伐,以重新集結力量,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這些措施包括在日本暫停工廠,重新評估流程。

截至3月31日的2023財年,這家日本巨頭共生産了1121萬輛汽車,其中包括大發和日野的産量。該數字較上一財政年度增長4.5%,連續第三年實現增長。但豐田將在下一財政年度放緩産量。

3. 日元彙率波動

極度疲軟的日元兌美元彙率跌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點,其對其他全球貨幣的彙率也出現了大幅波動。

外彙彙率對日本出口企業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爲它使他們的産品在海外更具競爭力。日元的崩潰還使以美元計價的銷售收入在回到日本總部並兌換成日元時價值上升。

豐田受益于此。剛剛結束的財年,該公司的出口量達到208萬輛,這是自2012年以來的第二好成績。第一至第三季度,日元疲軟爲該公司增加了約27億美元的運營利潤。此後,日元進一步走弱,給豐田帶來了更多的意外之財。

一次大規模的彙率變動可能會使這一財年達到頂峰,但如果日元升值至曆史水平,豐田今年可能不得不放棄這一部分意外之財。

4.中國品牌的挑戰

中國市場一直是許多國際車企的軟肋,因爲中國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國産品牌和電動汽車。中國大型汽車企業有潛力進入並銷售其産品到豐田目前運營的市場,並可以在價格和價值方面與豐田競爭。

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豐田的表現比許多日本同行要好一些,但它仍需努力。

該公司在當前財年的前三個季度在中國的銷量僅微增2.1%至150萬輛,而區域運營利潤則縮水。相比之下,同期北美市場的銷量增長17%至220萬輛,營業利潤則飙升了10倍。

爲了鞏固在中國的業務,豐田在4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推出了兩款電動汽車。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合作開發了緊湊型SUV bZ3C,與廣州汽車集團合作開發了中型SUV bZ3X。

豐田表示,它正加緊在中國市場推出這兩款車型。

雖然豐田可能仍將在該市場面臨頹勢,但豐田也許會因專注于推出新款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型的策略逐漸取得成效而重獲活力與信心。

5.電動化路線搖擺

截至3月31日的2023財年,豐田售出了116654輛純電動汽車。這一數字是其上一年銷量的三倍多,而其2020年電動汽車的銷量爲零。

但與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頭羊相比,豐田的銷量依然微不足道。

批評人士質疑豐田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速度緩慢,認爲這可能會讓其落後于競爭對手。豐田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表現不佳被當作了證據。

然而,豐田的利潤卻在迅速增長,這很可能是因爲其謹慎的態度。相比之下,福特汽車公司的電動汽車業務部門在上一季度虧損了13億美元。

目前,由于混合動力車業務的蓬勃發展,豐田可以輕松掩蓋任何與電動汽車相關的虧損。在剛剛結束的財年中,豐田售出了超過37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這推動該公司預計將實現創紀錄的運營利潤4.9萬億日元(約347.6億美元)。

第四季度強勁的混合動力汽車銷售可能使豐田超過了這一預期。人們將關注佐藤恒治的舉動,看看他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如何調整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計劃。

0 阅读:15

汽車商業評論

簡介:中國汽車商業報道第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