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甯格勒是德國的祖地,怎麽就歸俄羅斯?

蘇飛說國際 2024-04-20 06:14:13

在波羅的海沿岸,有一個名爲加裏甯格勒的地方,它位于立陶宛西部和波蘭北部。

這個地方曾被譽爲德國的龍興之地,但現在的加裏甯格勒早已不再是德國的一部分,而是成爲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飛地。

那麽,遠離俄羅斯聯邦本土的加裏甯格勒是如何擺脫德國統治,成爲俄羅斯領土的呢?

在加裏甯格勒地區,曾居住著衆多古普魯士人。

自10世紀以來波蘭王國一直渴望征服普魯士地區。

但直到13世紀,他們都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直到一位波蘭公爵邀請了條頓騎士團進入普魯士地區,情況才有所改變。

條頓騎士團的早期成員主要是來自德意志的成員。

1255年,條頓騎士團征服了普魯士地區的幾個部落,並在其原始聚居地建立了一個新的要塞,名爲「柯尼斯堡」。

這就是現今加裏甯格勒的前身。

建立柯尼斯堡後,條頓騎士團開始向外擴張。

然而,在與波蘭王國和瑞典的戰爭中,條頓騎士團遭遇了挫折,最終淪爲波蘭和瑞典的附庸。

1525年,條頓騎士團的末代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建立了普魯士公國,並將首都設在柯尼斯堡。

1660年,霍亨索倫家族通過奧利瓦條約獲得了普魯士公國的完全主權。

1701年,普魯士公國升格爲普魯士王國。

隨後通過多年的不斷擴張,普魯士崛起爲歐洲的軍事強國。

通過一系列戰爭的勝利,如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普魯士王國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以及巴伐利亞地區。

到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被加冕爲德意志帝國皇帝,標志著德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德意志帝國統一後,柯尼斯堡也成爲了帝國的一部分。

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德意志帝國被協約國打敗,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國由此滅亡。

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在戰敗後要將東普魯士與西普魯士之間約80公裏寬的地帶割讓給波蘭,導致德國國土被一分爲二。

隨著德意志帝國的覆滅,魏瑪共和國建立,原先的普魯士王國也演變成普魯士自由邦。

然而,由于波蘭走廊問題,魏瑪共和國的普魯士自由邦成爲了一塊飛地。

等希特勒領導的納粹政權上台後,德國開始進行侵略性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突襲,收回之前割讓給波蘭的領土,柯尼斯堡重新和德國本土連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居住在柯尼斯堡的德國人擔心蘇聯人的報複,紛紛逃離該地。

然而德國二戰再次戰敗,柯尼斯堡的命運又發生了變化,這一變就徹底讓它離開了德國。

1945年4月9日,蘇聯紅軍攻占了柯尼斯堡,這座城市曾是繁華之地,然而在攻占之前大多數居民已經匆匆逃離。

據統計,四萬多人在蘇聯紅軍的攻擊下喪生,而九萬多人則成爲俘虜。

隨著蘇聯紅軍占領柯尼斯堡,當地德國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他們被遣返至盟軍占領區或流放至西伯利亞,柯尼斯堡也由此失去了德國人的身影。

隨著德國人的消失,蘇聯遷移大批俄羅斯人湧入柯尼斯堡,填補了空缺。

這裏徹底成爲俄族人的天下,改變占領地民族構成是斯大林最喜歡的套路。

在德國戰敗後,爲了應對德國的命運以及解決戰後歐洲的問題,以及期待蘇聯能夠盡早出兵對付日本。

美國、英國和蘇聯的領導人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柏林的波茨坦召開了曆史性的波茨坦會議。

在波茨坦會議上,盟軍同意了蘇聯的要求,將柯尼斯堡劃歸給了蘇聯。

蘇聯接管柯尼斯堡後,曾短暫地將其更名爲基奧尼斯堡。

然而,1946年7月,蘇聯最高蘇維埃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加裏甯去世後,蘇聯決定將柯尼斯堡更名爲加裏甯格勒。

隨著蘇聯解體,被俄族人占領的加裏甯格勒並沒有選擇單飛,而是成爲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塊飛地。

從蘇聯時期到俄羅斯聯邦,俄族對加裏甯格勒的統治持續了70多年。

如今生活在加裏甯格勒的德國人屈指可數,這裏的人口、語言、文化都被俄族取代。

0 阅读:7

蘇飛說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