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幼兒園,最應該“卷”的能力是什麽?很多家長都弄錯了

如波談育兒 2024-05-09 01:20:48

文/蘭媽談育兒

幼兒園門口接孩子放學時,簡直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

有些孩子會背唐詩三百首,有些孩子識字1000+,還有些孩子甚至可以口算20以內加減法…

不得不說,現在的幼兒園是真的“卷”呀

就拿蘭媽認識的幾位家長來說,他們對自家孩子的學習計劃基本上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小到跳繩、畫畫,大到學拼音、識字、做練習題和跳舞學技能,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表示說:

“卷也卷不動呀,我家孩子就認識奧特曼”

“我女兒讀中班時還不會跳繩,班裏其他孩子都學會了,不想丟臉,她每天放學玩具不玩了、電視也不看了,練跳繩積極得甚至連飯都不顧上吃,結果沒過多久,她就成爲班裏跳繩最好的那個孩子”

“真的沒必要太卷,孩子知道學的時候不用催就知道動,不想學的時候你越催、他們越煩,兒子讀大班那年,老師要求早上簽到寫自己的名字,那段時間他每天纏著我教他寫名字,這要是換作以前,你讓他寫個字跟掐他肉一樣反抗”

從這些就可以看得出,養孩子就相當于我們種莊稼一樣,急不得

該澆水的時候澆水,該施肥的時候施肥,孩子才能結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成長果實

盡管優秀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但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最應該“卷”的能力,不是認識多少字,會算多少題、會背多少詩句,也不是能寫出多麽漂亮的字,而是注重社交能力發展

社交,也是伴隨孩子成長裏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那我們該如何幫孩子擁有這種能力呢?蘭媽總結了以下幾種重要信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01

不要保護得太好

安全範圍內允許孩子自由玩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被家長保護得越好的孩子,反而越嬌弱,特別是在社交能力、和身體素質方面,就像是新生兒一樣讓人時刻操心

精養模式的堂姐露露,就是把她的女兒當成公主一樣富養

從小到大,蘭媽的這個小外甥女呀,說什麽就是什麽,被雙方四個老人團寵不說,平時出門跟小朋友一起玩兒時,堂姐也緊張地如保镖一樣隨時排除危險

比如,看到一堆沙子了,立馬就脫掉鞋子往沙堆裏鑽,堂姐見此一幕都會緊張地把她擰走,還解釋說“好髒啊,到時候弄到衣服哪裏都是”

又或者,小朋友們一起玩時,有幾個孩子看起來很霸道、還不講理,堂姐擔心她女兒會被欺負,也是連忙帶著離開

此外,爲了少生病,堂姐也采取了“隔離”措施

生病了就請假在家休息,哪裏都不去,家裏每天定時定點消毒好多遍

平時出門也是一樣,夏天怕曬不出門、秋天怕蚊蟲不出門、冬天怕冷也不出門…

如此一合算,精養模式的情況下,外甥女能出門的也就春暖花開時節了

本以爲如此細心撫養,孩子一定能被照顧得很好

可事實證明,溫室裏養不出松柏,庭院裏也跑不開千裏馬

別看外甥女在家裏霸道得很,到了外面可是慫地連話都不敢說,每次到了人多的地方也躲在媽媽身後尋求庇佑

身體方面呢,總是一送到學校沒多久就感冒發燒,特別是到了秋冬季節,堂姐幾乎就是醫院裏的“常客”

有一年冬天,就因爲頻繁生病發燒,她就跟老師請假說:“孩子一送到學校就生病,不如這個冬天就不去了吧”

老師呢,當時說話也比較直白

她直接告訴表姐:“沒有環境適應孩子,只有孩子適應環境,如果孩子抵抗力差,平時可以陪著一起多運動鍛煉,比如跳繩、慢跑這些運動都不錯”

從那以後,堂姐慢慢改掉了對孩子保護太周到的精養模式,只要不發燒就堅持送上學,只要場地安全也隨便孩子自由玩耍

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再看看外甥女的狀態簡直是變化很大

每天放學後都纏著堂姐帶她去找同學玩,大家一起在廣場上蹦蹦跳跳,即便是滿身大汗、全身髒兮兮地,回到家後也不會生病發燒

這就是“練”出來的好身體

社交能力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敢”放手,孩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挑戰機會

想要孩子在人群中走出自信洋溢的步伐,那就需要允許孩子自由玩耍,常帶他們出去見見人、打打交道了

02

不要幹涉得太多

孩子的事情由他們自己做安排

假期帶孩子回外婆家時,隔壁村的王奶奶找外婆聊天

看到蘭媽兩個女兒活潑可愛,一見到人就熱情打招呼的模樣,她有些羨慕地說:

“這兩個閨女養得這麽好呀,見到人就那麽親切,甜進人心裏面了,不像我家那個孫女,現在見到我連奶奶都不願意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媽媽教的”

聽到這裏,我本能地回答說:“不能吧,孩子長大之後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和我們這些大人沒有共同話題是很正常的”

可王奶奶依然不認同,始終覺得“孩子以前不是那樣的,就是最近幾年才變的”

後來,收假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王奶奶口中的孫女,她當時正和媽媽在路邊等車

想著可以順路,我就停車載著她們一起回家

當時,女孩第一個先上車,看了看我們,然後低著頭抱著懷裏的書包不說話

媽媽則緊跟其後,看到自己閨女連個招呼都不打的冷漠,她顯然有些尴尬地批評說:

“見到人都不打招呼,真沒禮貌,我看你是讀書讀傻了吧”

透過後視鏡觀察,媽媽的一番話也顯然讓女孩撅著嘴、滿臉不開心

大概又過了十幾分鍾後,當氣氛沒有那麽緊張了,女孩才緩緩開口說:“媽媽,我待會回去能不能找我同學玩會”

媽媽直接回答說:“不行,你的學校作業是完成了,可我給你布置的家庭作業還沒有完成”

于是,不服氣的女孩就開始頂嘴說:“天天把我關在家裏學習,我現在見到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跟人打招呼,嘴笨的‬連話都不敢說了”

確實,孩子的社交是需要靠“練”出來的,打招呼的勇氣和口才也是一樣

想讓孩子變得落落大方,那就不要限制他們的自由

如果讓孩子從小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井底之蛙生活,時間久了,再多的學問、再多的口才也會因無處施展而變得寡言少語

所以,在孩子貪玩的年紀裏就不要把他們綁在家裏學習,在孩子渴望交朋友的階段更不要過度幹涉

相信你的孩子,也告訴他們:“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必須要把作業先寫完,這是你的責任”

允許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同時也告訴他們什麽是不能觸碰的底線

這種有緊有松的教導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做到學習、和玩耍兩不誤

03

不要焦慮得太快

孩子沒朋友不是他們有多差勁

我們希望孩子擁有好的社交能力,但這是急不得,也不能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心理壓力

有個親戚家的女兒,小時候活潑可愛,見到誰都是甜甜地打招呼說:“你好呀”

那天生的自來熟個性,讓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將來上學後絕對不會寂寞,身邊肯定圍繞著很多好朋友”

于是,女孩讀幼兒園的第一天,就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連續詢問:

“怎麽樣,今天在幼兒園交了幾個朋友呀”

剛出幼兒園門口,媽媽會問,回到家爺爺奶奶會問,等到和外地打工的爸爸視頻通話時也不例外

面對這麽多“交了幾個朋友”的聲音,女孩爲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都回答說:“交了好多朋友”

聽到孩子如此厲害,大家自然是放心,又替孩子開心

很快,女孩到幼兒園第一天就交很多朋友消息,在周圍的親戚朋友間傳開了

每次一碰到熟人,也會拉著問一嘴:“今天又交新朋友了吧,快介紹給我們認識一下”

漸漸地,“今天交了幾個朋友”無形中就成了女孩的內心壓力

如果今天沒有交到朋友,或者別人拒絕跟她一起玩,那一整天就會抑郁地不願意說話,嚴重的時候甚至還不願意開口跟家人說話

媽媽得知這一情況後著急不已,把孩子拉到房間慢慢詢問才弄清楚真相

原來,女孩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並沒有交到朋友,在幼兒園裏給小朋友打招呼人家也不理人

回到家後再被大家一個接著一個詢問“交了多少朋友”,心裏面的自卑感就油然而生了

接下來,“今天交了幾個朋友”的‬關切也是一樣

盡管大家都是關心、了解女孩,但這種標簽式期待反而在落差感中讓人望塵莫及

所以,孩子交多少朋友、能交多少朋友這件事,急不得

作爲父母,我們也更希望孩子交健康的、彼此真心相待的高質量友誼

那在這個過程中,聰明的父母就會充當孩子的臨時好友,而不是關心唠叨的監護人身份

比如,當孩子的身旁今天沒有站著朋友時,我們就要化身大朋友去邀請孩子一起玩兒

告訴Ta:“爸爸媽媽現在是一個大朋友,你想玩什麽呀,我們一起出去嗨皮吧”,孩子會特別享受跟爸爸媽媽一起玩的時光

又或者,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膽怯地往後退時,我們就要像奧特曼一樣出現在孩子面前

告訴Ta:“我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誰想來跟我一起打怪獸呀”,接下來就是各種“我要”、“我想”的聲音,孩子也會在這種氣氛帶動下變得更勇敢、合群

愛孩子就跟孩子一起克服困難,愛孩子也是在他們遇到挫折不敢時,像個大朋友一樣陪著他們一起去打敗恐懼

當孩子不再柔弱地躲在爸爸媽媽身後怯懦時,也是他們獲得勇敢、掌握社交能力的高光時刻了

那麽,關于幼兒園最應該“卷”的是社交能力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3 阅读:466

如波談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