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秘境石窟,給你點兒顔色看看:盛唐彩雕,驚豔千年,全國第一

雲水終南 2024-05-10 19:22:27

走古道我發現一個規律:古道必有佛龛造像。幾乎所有的造像佛龛,都在曾經的通衢大道旁邊。

離開的皇柏林,沿著G244國道,我們繼續往巴中方向行進,一路過了沙河鎮、赤溪鎮、下兩鎮、元潭鎮、棗林鎮,在雲山霧罩中,到了巴中市。

國道的路不錯,就是大車多,區間限速40,用沙河鎮粉店老板的話說:50公裏,要是不限速,大半個小時就到巴中,限速了就得一個多小時。

巴中市

巴中秦和西漢時期爲巴郡地,東漢始置漢昌縣,南北朝時期北魏首置巴州。現在的巴中轄三縣兩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巴州區、恩陽區)。

巴中市是國家確定的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紅軍之鄉" 之稱。

毛澤東同志曾稱巴中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大區域”——川陝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1932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由鄂豫皖經陝南轉戰巴山,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極盛時期發展到縱橫500裏,擁有23個縣市、680萬人口、4萬平方公裏的紅色區域。

進入巴中市後,車水馬龍,真是繁華之所在,在秦嶺巴山雲霧中轉了一天半,又到了一個繁華所在。

將帥碑林

我們導航的是南龛,車子拐來拐去,最後上坡到了將帥碑林,這也是巴中一個重要的所在,簡單介紹一下。

將帥碑林位于南龛山,是中國最大的紅軍碑林,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紀念像園,劉伯堅烈士紀念像園,碑林長廊,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紅軍陵園,奉獻碑等。

大門口安放飛機一架,三七高炮二門,共嵌碑2288塊,刻紅軍英名8.5萬名。

碑林的建造旨在紀念和緬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士的豐功偉績。大門口就有巨大的刻字,這裏免費。

進入大門後就是一些部門捐獻的退役的飛機大炮,再走就是觀景台,這裏可以俯瞰巴中市區。

沿途有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紀念像園和碑林長廊外,以及標志碑、“紅軍魂”、劉伯堅烈士紀念像、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

因爲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深入參觀,如果對那一段曆史有興趣,可以慢慢參觀。

我的主要興趣是南龛。

南龛

既然有南龛,就有東龛、北龛、西龛,還有一個永甯寺佛龛,但是以南龛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連,時間關系,我們就選擇一個代表。

南龛的名氣在圈內很大,“巴中盛唐彩雕,全國第一”,是全國十大石窟之一。

大佛洞區

南龛門票40元,我們下著台階,就看到石壁上的造像,愈走愈贊歎。最下面就是南龛大佛洞區,是造像最爲集中的區域,共有造像176龛,2700多軀。

我算是看過不少石窟,但是這樣列層分龛,鑲佛累累的石窟見得委實不多,更難得的是這些造像色彩保留的很好,不似其他地方要麽脫落,要麽褪色。

整個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長數百尺,方正如削,在下面看,還是很震撼的。

但是南龛並不以“大”著稱,雖然最大的107龛盧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鐵紅加躍坐,頭戴華玉的花冠,身著袒右肩袈裟,面容飽滿,唇潤臥豐,身軀健美,魅力非凡。

南龛石窟主要是精美,這和它大部分造像是盛唐前後的作品有關,少數是南北朝就顯得古樸一些。

唐代造像已經世俗化了,手法寫實,佛像菩薩造型或許還有誇張,弟子造型已經與世間和尚無異。足穿草鞋天王像,完全是蜀中民俗。

107號龛的“豎三世佛”,三佛不著袈裟,60號龛的“媚態觀音”,頭戴三葉冠,花裙曳地,衣帶飄拂,俨然唐代宮廷女子的扮相,頗具動態之美。

81號龛鬼子母佛,就是一位體型豐腴的中年婦女,她盤腿而坐,懷抱一個小孩,左右側各有4個小孩。鬼子母佛原是婆羅門教中的惡神,專吃人間小孩,被稱作“母夜叉”。被佛祖點化後,成爲專司護持兒童的護法神。

83號龛內有一尊雙頭瑞佛像,兩佛共一身軀,結痂趺坐于須彌座上。目前在四川僅發現這一例。

山門石區和瘗窟區

過了大佛洞區就是山門石區,山門石就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四面塑像,最大的就是南海觀音。

這一區域的石窟原有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洞,有意思的就是巴中民間書法家劉健公先生書寫的“和平”,“四世同堂”圖,“福”、“壽”二字,

難得的是這裏還有曆代題詞,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杜甫遊曆該處時所題的《判府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瘗窟,就是圓寂後的僧人安葬區,有27座,外形爲塔狀。瘗,就是埋葬的意思。

雲屏石區

對面的,是雲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頭石”,上面建有走廊。

再往前走到了雲屏石,上面也是密布佛龛,但是最著名的碑就是唐代巴州刺史嚴武《奏請巴州南龛寺題名表》,簡稱《嚴武奏表碑》,書寫工整,對南龛開鑿的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這個嚴武也是托了詩聖杜甫的福氣,大名才廣爲人知,看來結交一位千古流芳的名人,確實很重要。

原敦煌石窟研究院長、著名專家段文傑實地考察巴中石窟後,盛贊巴中石窟:“盛唐彩雕全國第一”。

確實,南龛的的色彩令人贊歎,開鑿于盛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南龛,造像的顔色依舊生動明豔。

石窟大部分的白色、紅色和金色,是唐代開鑿時保留至今,比較鮮豔的藍色、綠色是清代嘉慶年間一次補彩上色,此後再未補色。

在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南龛石窟“保鮮”的秘笈是什麽?雖然專家們研究結果是提取純天然色素,加上石壁爲白砂石地質,有利于顔料滲透。

也就是說:這裏,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唐朝的色彩。

寫這篇文章,專業性很強,我也是邊查資料邊寫,也是一種學習。不過話說回來,南龛真是值得一往。

如果看累了,看下一篇解乏吧,繼續我們的米倉道之旅。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2:18

    保存的可以,能看見顔色!

雲水終南

簡介: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