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我說這屆北京車展“創新乏力”?只聊這3點

吳佩頻道 2024-04-30 08:54:28

北京車展媒體日第二天我說,這是一屆“創新乏力的車展”,網友不答應,200多條評論裏怕是有一半覺得我說得不對。

至于有網友說我影射小米華爲,那也不是的,我完全沒有此意,否則我也不會當著雷總尹總魏總斌總幾位大人物的面兒也表達同樣觀點了。

其實這句話不是我第一次說了,去年廣州車展我就說過類似的觀點。

20年,一年3場大展,1-2場小展,我基本上沒缺席過,十幾年前做雜志那些年我還是車展報道的負責人,確實到2023和2024年,車展變得簡單而無趣了。

先說過往吧,總結一下車展展出的是三個點:“品牌、願景和産品”。

例如:品牌,會展示未來5年設計方向的概念車——用來收集公衆反饋並預告未來方向;願景,會有突破性技術和理念,一些車企也會展示F1賽車等代表品牌願景的展具;然後才是重磅新車。

但2023年開始,車展裏的“詩和遠方”越來越少,例如本屆北京車展,概念車寥寥無幾,更多的是“show car”,show car和concept是不一樣的,concept是展示未來五年的方向的,show car往往是産品都已經設計得七七八八再做一個誇張一點的車來准備預熱,能在2024年對未來概念提出清晰展示的品牌,其實沒多少,合資也好、自主品牌也好、新勢力也好,對未來産品的長期規劃,並不清晰;

車展上做技術的展示也不太多,多數是“把現有技術進行階段性展示”的展具,如果說“對未來技術的展示”,比亞迪的雲辇和吉利的輪邊電機等,還是有一些的,但合資品牌基本上就看不到了;

show car倒是不少,比如說吉利的大SUV銀河星艦,項目進度比這台展車更前。

所以,去年廣州車展我也發出類似的思考:創新乏力。

原因是什麽呢?咱不能管殺不管埋,這其中看到的,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變革。

第一個變革是:玩家變化了,過去合資品牌會在北京車展秀肌肉,利用global的資源進行展示,但很顯然,2023和2024兩年的情況來看,合資品牌已經沒有肌肉可秀了,這屆車展,各大合資品牌的外方老大幾乎盡數到場,車展後的兩三天時間,我參與了幾場外方老板的局,問題只有一個:中國市場玩不轉了,咋辦?

我哪知道咋辦,道理很簡單,大家都看明白了,就看外方在戰略上如何看待這塊市場了,以及龐大的組織架構是否及時應對。

所以,第一大變革是:失去合資品牌玩家的車展,熱鬧勁少了很多,畢竟曆屆車展願意燒錢展示品牌的,都是老外,中國人這方面確實欠點功夫,或者說咱中國人不太擅長于展示這一點。這也不算是啥優點,不會表達品牌確實是一個短板。

第二個變革呢,是技術路線的高度收斂,同質化,在過去的七八年間,電動、增程、插電基本上就把未來描繪清楚了,以往的車展往往還有點武林大會的意思,各自爲自己的門派喊一嗓子,現在大家都一樣,能聊的就那麽幾件事……

第三個變革,其實說的是産品的高度趨同。

我再問一個問題:熱熱鬧鬧的北京車展,你記住了穿綠衣服的雷軍,你記住了穿紅衣服的周鴻祎,你還記住了各家車企的老板直播,請問:你記住了哪一款産品?評論區裏告訴我。

高度同質化的産品,才需要大力出奇迹的營銷出圈,科特勒的4P理論裏,我們是産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這3P高度同質化,才需要利用第4P,也就是推廣(Promotion)來發力,所以車展現場變成了營銷現場。營銷場也沒問題,但這可能不是各大車企最體面的參展方式。

你肯定會問,來自Product産品的創新力呢?去年在某車企研發中心的演講,我曾經分享過一段觀點:我們一直是benchmark基准,過去是,現在也是,即便我們建立了全世界最好的研發硬件,但中國汽車行業裏真正的産品經理依然少得可憐,絕大多數車企的腦子裏依然是跟在合資車屁股後學習,學完日企長志氣馬上學習德企,而當老師們萎靡不振的時候,本該建立自我思考的我們,卻依然路徑依賴——我們開始依賴“已經成功的中國品牌”。

恍然大悟啊,不是崇洋媚外,真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一直慕強而已!

我在半年前的廣州車展表達過觀點——造轎車的都有一台秦PLUS(參數|詢價)相似的産品,造電車的就又一台特斯拉相似的産品,如果造SUV呢,都有一台理想L789相似的産品。

理解理想,學習理想,成爲理想,本該是個方法論。但落實到最後,大家沒仔細研讀雷軍的産品方法論,沒仔細研究華爲的五看三定,沒仔細讀完李想的産品《李想産品實戰16講》。

我看到不少人的路徑是:直接一步到位,抄襲理想。

我們一直沒有建立出原創的産品觀,而是繼續在benchmark的老路上做産品研發。

究其原因,我想有二,昨天偶遇深藍鄧承浩直播,被拉進直播間聊了聊我的想法,我說:“卷讓我們只顧眼前,看著下個季度的生存問題;卷也讓我重新思考我們這代人思維方式——起碼是我們這代人,從小被灌輸了太多的標准答案,讓我們滅掉了創新的包容性。”

好在,和往年車展截然不同的是,這一年車展有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媒體日的第二天、第三天,我都在展館見到了車企高管,結束流量大戰後,有人在認真看車,認真琢磨産品——這才是覺醒的早鳥。

我問了一位兄弟,他說臨時改簽了機票,留下來多看一天車——反應很快的一批車企,已經開始放棄死盯著對手比亞迪和特斯拉了,他們開始研究産品和用戶,這才是創新的原點。

最近我在看日本近三十年的曆史,曆史回到1985年,廣場協定帶來的日本內卷,幾年的內卷競爭後,1990年代的日本汽車工業開始以新的方式複蘇,各自定位,錯位競爭,各自獲取自己的用戶,並打出了一波20年的小高潮。

也許,我們當下的困惑,也和他們一樣,在解題前行。

0 阅读:6

吳佩頻道

簡介:專爲深度懂車、玩車人群、意見領袖打造的高端受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