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近乎腰斬、股價動蕩不安,押注AIPC是聯想的“正確道路”嗎?

銀箭財經 2024-03-05 01:09:42

近日,中國企業們還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WMC)在AIPC、AI服務器和AI手機等領域“秀肌肉”、獲獎項,兩則股市消息讓我爲一家中國企業“鳴不平”。

一是,美股收盤後,戴爾科技受到財報與AI服務器需求利好。盤後股價大漲超18%,以完稿前戴爾112.95美元/股的價格來算。近一年戴爾股價漲幅超288%。

二是,中國聯想集團發布Q3財報次日,股價盤中一度跌幅近9%,即使受到AIPC與AI服務器的利好,近一年聯想股價仍處于“顛簸”中。

兩則消息結合在一起,難免讓人質疑聯想和戴爾一樣AIPC與AI服務器兩手抓,差不多的財報數據走向,中國的聯想集團于二級市場就難以受到投資人們的“完全認可”?

一、“差不多”的財報與“差得多”的走向?

若以財報數據入手,從營收趨勢來看,聯想集團Q3營收同比增長3%,是優于營收同比下降11%的戴爾科技。

兩家公司細分業務板塊趨勢也基本一致。

聯想包含個人電腦、平板、手機、物聯網等智能設備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營收同比下滑34.2%,包含AI服務器的智能基礎設施業務集團(ISG)同比增長48.7%。

戴爾個人電腦銷售額同比下降12%、企業銷售額下降11%與消費者銷售額下降19%,包含AI服務器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組(ISG)環比增長了10%。

兩家公司“差不多”的財報爲什麽換來的是“差得多”的二級市場走向呢?以摩根商研所來看,一是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差別,二是市場地位決定故事走向。

聯想營收增長高于戴爾是事實,但戴爾淨利潤同比暴漲89%,聯想淨利潤卻同比下降23%,如若把時間線拉長,前三季度同比下滑46%,淨利率幾乎腰斬。

對于投資者來說,去衡量一家企業的優劣,忽略體量的前提下,盈利能力通常是高于營收增長的。當更少的營收換來了更多的利潤,與更多的營收帶來更少的利潤,是一道不會讓人猶豫的選擇題。

其次。我們看當下風口在哪裏?ChatGPT、Sora 、AIPC、服務器、芯片通通都圍繞著AI。面對著AI需求的火爆。使得服務器、芯片等AI基礎硬件供不應求。

聯想身爲第三大HPC服務器廠商,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2022年聯想HPC服務器市場主要份額僅爲7.78%,卻遠低于HPE與戴爾的33.27%和23.15%。

傳統pc設備作爲聯想的優勢點,2023年蟬聯全球台式和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第一,23.9%的市場份額與2022年持平,但銷量同比下降12.7%。

當然,這是全球pc行業出貨量連續走低的不可避免,相較于蘋果同比下滑14.1%、戴爾同比下滑19.6%、華碩同比下滑20.6%,聯想已是成績較優的那位。

不過,聯想本財年前三季度利潤降幅是事實、營收占比超75%的核心IDG業務的頹勢是事實、ISG和SSG業務的體量過小無法填補IDG業務也是事實。

所以說,當AI成爲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聯想也必須走上AI轉型之路。從聯想Q3財報中出現了高達22次“人工智能”字眼,基本足以看出聯想轉型的迫切。

二、轉型之路,不能高估“必然趨勢”紅利?

2024年只過去了六分之一,卻已經被冠上了很多名字:AIPC元年、AI手機元年、Sora元年等等。AI的“必然趨勢”下,不可否認這些“元年系列”都是好故事,與聯想轉型方向的必要性。

從市場角度來看,無論是AIPC還是手機業務,聯想未來轉型道路或許並不會像預期一般順暢。

1.我們不能從客觀上高估AI+PC所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

在供需關系中,我們要看市場需求度是否真的有“留白”,去給予品牌增長:一方面,需要看市場需求總量走向;另一方面,需要看品牌方所推出産品是否真的有實用性與顛覆性,給消費者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

根據IDC預測,受PC換機潮和AI集成的驅動,2024年全球PC出貨量將增長至2.614億台,2023—2027年CAGR爲3.1%。不過,我們需要明白這輪增長是基于全球PC市場2022年出貨量下跌了16.6%和023年又下滑了13.8%的前提下。

換句話說,大家翹首以待的“好日子”仍回不去全球PC的高光時期,仍是一個“減量市場”,競爭環境依然嚴峻。

其次,消費者並沒有對産品與品牌方選擇的迫切性與唯一性。可見,聯想、戴爾還是華碩,從功能和技術層面並沒有太多區別。

國內許多人在诟病聯想是“組裝廠”,難道戴爾、惠普們不是嗎?電腦核心的芯片、系統等技術基本來源于英偉達、英特爾、微軟和谷歌幾家企業。

的確,傳統PC步入了AIPC新紀元。不過,相同的芯片與相同的系統,等同于大家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譬如,AIPC被提出後,除聯想外,戴爾、榮耀等都已經發布了相關産品。

說白了,沒有核心技術上的優勢,哪怕在相關概念造勢上投入再多,基本等同于無用功。

聯想想要超越大致有兩條路徑:一是能否在技術大規模落地前,産出顛覆性技術與産品,譬如蘋果智能手機、華爲5G通信、微軟windowz系統等。

大概率是不能的,聯想雖每年研發經費高達百億,但這對于AI前沿技術研發來講遠遠不夠。並且,從財報來看,聯想在本財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資金反而同比減少了10.8億元。

另一條途徑是聯想能否靠品牌優勢蠶食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點還是有可能性的。

對于聯想這種規模的科技公司來說,肯定是有技術在的,只是或許並不是大家所期待的芯片、系統這種高度的實力。

反方向思考。“組裝廠”老大又何嘗不是聯想的技術與實力的具現化呢?如何在電腦性能、散熱、穩定等進行權衡,給出較優解也是個技術活。

聯想能夠做到讓多數消費者遊戲本的抉擇上,拯救者系列成爲首選,已經體現了其技術所在。畢竟,穩定的發揮、均衡的配置與價格和完善的售後並非都能做到的。如若把聯想比作一位裁縫,也是大師級裁縫了。

2.在手機轉型上,與AIPC趨同。只不過,聯想的PC與手機處于相反位置,一個是高位的“守”,一個是低位的“攻”。

目前來看,聯想轉型手機行業的“攻”,比PC的“守”更爲艱難。因爲,無論是手機還是PC都已經是成熟度極高的行業,市場格局已分,想要突圍成功就需要先打破消費者原有的“認知”,去玩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讓市場認可。

根據IDC數據,2023年Q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名分別爲蘋果、榮耀、vivo、華爲和OPPO,分別占比20%、16.8%、15.7%、13.9%和13.7%,共計80%的市場份額。

剩余20%的市場份額中還包含小米,其市場份額應當在10%以上。那麽,聯想要從個位數的其他份額中,和占比超90%的頭部手機品牌們相爭,其難度可想而知。

現如今手機功能已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甚至有些功能過載,這就使得聯想很難再給自己“貼標簽”。即使假設聯想成功突圍,線下渠道的打通與布局也是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

手機行業現如今已從功能性轉入品牌生態競爭,這一點是聯想短時間內難以完成的。

說白了,“組裝品牌們”都是上遊高端芯片與系統的消費者,大家並無二致,這也讓缺乏創新是困擾電腦和手機行業的底層問題所在。

不過好在,當下仍是“AI+PC”或“AI+手機”最好發展階段。畢竟,大家都仍處于同樣的“模版”中,暫時不會被新的AI硬件所替代。

尚有許多科技公司,在打著如何用AI技術開發新的智能終端,以取代智能手機地位或稀釋智能手機使用時間的“壞主意”,這也將成爲聯想這些老牌硬件公司們的變數所在。

寫在結尾:

AI轉型成“必然趨勢”,使得AI+也成爲各行各業的脫困模板。

從長期來看,在不能拿出“硬實力”前,走在轉型路上的聯想依然更像是一家“低科技附加值”的供應鏈企業,難以讓投資者們爲所謂的“AI成長概念”買單。

不過,作爲較早提出AIPC概念的聯想,無疑是對未來具有敏感性與前瞻性的。

這份前瞻性也給予聯想一些從容,就像聯想剛剛還在WMC通過ThinkBook透明屏筆記本電腦、自適應的(可折疊與可卷軸)摩托羅拉智能手機、AIPC商務筆記本等一系列産品證明自身等實力。

從短期來看,市場方面應該會給予聯想正向反饋。3月1日收盤,聯想集團港股上漲4.84%,股價回升至9.09港元/股。

聯想身爲中國企業在全球PC賽道“獨一份”的頭部品牌商,摩根商研所相信其能夠在全民AI時代繼續站穩腳跟,成爲超越同行業競爭者的超級巨頭,爲中國科技企業們開拓出一條全新道路。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0 阅读:30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