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職場劇依舊懸浮到離譜,可惜了11年後回歸熒幕的鄧婕

塔姐叨叨 2023-11-15 15:46:28

這兩年我與在播國産劇的所有接觸都來自于一個人——我媽,一位剛年過半百,心態十分陽光樂觀的勤勞女性。

我三不五時地陪她看看電視劇,最近這一部就是由鄧婕和王子文主演的《我的助理不簡單》。

我相信只要有過哪怕一點工作經驗的人,都能看出人設和劇情有多麽懸浮。

這也是大多數國産職場劇的通病,醫療劇沒有醫療常識,律師劇無視法律法規......更多的則是披著職業劇外套的婚戀愛情劇,編劇展現出一種“從沒上過班的美”。

《我的助理不簡單》的主線劇情,倒確實是鄧婕和王子文兩位老少組合一起搞事業。

而且能很直接地感受到這個劇多少是帶著點任務的,比如老年人再就業、女性面臨的規訓、年輕人的職場壓力、逃離北上廣反哺家鄉等等......

編劇試圖在劇中展現並探討這些話題,但顯然這超出了主創團隊的認知和能力,以致于角色過于單薄,劇情過于離譜,完全經不起細想與推敲,讓觀衆完全共情不起來。

人設單薄且擰巴

王子文飾演的北漂設計師姜甜,因爲得罪公司領導被“明升實貶”調回了老家蘇州。

而她得罪領導的原因是“她將領導撈外快的事情告訴了業主”,你沒看錯,北漂多年年過三十的姜甜,因爲這個原因被領導穿了小鞋。編劇大概是想通過這個劇情展現女主剛正不阿的品格。

一個工作了幾年的設計師,第一次見識吃回扣這真實嗎?

在知道領導吃回扣後,她選擇直接告訴業主,這是正常的腦回路嗎?

這個劇情展現了主角的剛正,更突出了她的幼稚愚鈍。編劇之後在一個個客戶案例中反複強調姜甜那種帶著愚鈍的剛正,讓觀衆感受不到人物的成長。

因爲500元/平米的設計費報價,而被老同學懷疑她漫天要價,意外得知此事的姜甜氣得立刻和老同學翻臉,然而緊接著面對新客戶她的報價就變成80元/平米。

你要是說她這是成長了,認清了老家的物價水平和北京不是一個層次的,那老同學又做錯了什麽呢?

不怪王子文在演繹這個角色時,80%的時間都是一副不耐煩的厭世臉,畢竟編劇一直在重複的套路就是:吳阿姨死纏爛打——吳阿姨惹怒姜甜——吳阿姨哭訴人生——姜甜愧疚諒解。

這個循環在劇中至少來了七八回,在拖沓的劇情節奏裏,吳阿姨負責大悲大喜,姜甜負責皺眉生氣。

對于另一位女主吳阿姨,編劇那就是更下狠手了。

鄧婕老師十多年沒拍電視劇了,我看到她的時候其實是有些小期待的,越看心裏越無語:鳳姐,你糊塗啊。

關于吳阿姨在劇中如何多次惹怒姜甜,我這裏就不再細說了,畢竟關于該劇的吐槽主要都集中在吳阿姨的各種“智熄操作”。主打一個自作主張,絕招就是先斬後奏,反正是怪鬧心上火的。

塔姐這裏重點想聊的是編劇給吳阿姨設置的人生境遇問題。

她年輕時遠嫁他鄉當了幾十年家庭主婦,在多年受拘束的婚姻生活中覺得備受壓抑,因爲自己不育和丈夫約定組建丁克家庭,年過60發現丈夫在外出軌生子,于是憤然離婚,選擇重新工作開啓新人生。

吳阿姨年輕時頗有才幹,會做生意,率性遠嫁似乎很有主見。

但那段婚姻在她描述中是買菜需得報備,出門必須征求老公開車的壓抑牢籠,這種婚姻她忍受了三十年。或許是因爲不育的她,認爲丈夫在這段婚姻中也有妥協和犧牲?而吳阿姨最終也因爲丈夫背棄丁克承諾出軌生子選擇了離婚。

編劇試圖用這種設定讓凸顯吳阿姨人物命運的悲劇性,似乎有意揭示婚姻關系和生育問題給女性帶來的壓迫。

很多觀衆可能會認爲這種劇情很真實,揭示了生活的殘酷真相。但在塔姐看來,這更像是傳統價值觀的一種傲慢。

劇中不斷穿插吳阿姨自己和他人對其無子和離婚的哀歎,某種程度上似乎在強調一個人如果無法生育,就無可避免地要忍受背叛和孤獨。

這種社會性偏見對女性的壓力顯然很強,但對男性也不手軟。一個男性無論再怎麽功成名就,一旦他沒有後代,人們不免要爲他歎息,或者揣測他是否沒有生育能力。

這也是爲什麽拿下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梁朝偉,還要三不五時就要出來澄清“離婚”和“私生子”的傳聞。

可能有人會說人性就是如此,偏見永遠存在。我想說如果文藝創作者和大衆,都不願去嘗試打破這些偏見,最深受其害的往往正是那群維護偏見的人。

吐槽了那麽多,爲什麽我說我還是能稍稍原諒這部劇呢?

主要是因爲我媽似乎頗有被這部劇鼓舞到,她剛年過五十,還在努力工作,同時也面臨著來勢洶湧的“衰老恐懼”。

無論這部劇的劇情如何懸浮離譜,她都在劇中看到了一個堅強且靈巧的年長女性形象,至少不是我們以往在電視劇中常見的婆婆媽媽,而是一個努力活出人生趣味的可愛女人。

0 阅读:11

塔姐叨叨

簡介:一位命途多舛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