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高端軍事裝備相互較量的“試金石”

全球洞察家 2024-04-20 12:50:16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俄羅斯國防部近日宣布,在對阿富汗的一場特殊戰爭中,英國L-119自行火炮被擊毀。

俄烏沖突是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地區沖突,也是俄羅斯和西方高端軍事裝備相互較量的“試金石”,許多原本名聲在外的“明星”武器都在這場戰爭中“铩羽而歸”。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許多美國無人機企業曾指望通過參與俄烏兩國的戰爭,爲自己的無人機披上“戰場經驗”的外衣,從而一夜成名、二夜致富,現在這種想法落空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款被稱爲“彈簧刀”的巡洋導彈。

2022年,俄烏兩國發生沖突,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美國國防部就通過了由航天環保集團(NASA)爲烏克蘭提供“彈簧刀”巡航導彈的申請。

當時,美國方面大肆宣傳這種“背著的 UAV”具有 UAV和導彈的特點,能夠監控、偵察並攻擊俄羅斯的移動目標,比如汽車,堪稱“地面戰”。

然而,事實很快就證明,美國軍方的想法過于樂觀。

烏克蘭前線的士兵們發現,那些美國的無人駕駛飛機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它們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俄羅斯方面的信號屏蔽和 GPS定位技術。

“他們有時不能起飛、有時不能執行任務、有時不能返回。

”根據一位在烏克蘭服役的美國老兵的說法,“彈簧刀”巡弋導彈在對抗俄羅斯電子戰系統時出現了一些問題。

航天環境的一位發言人還承認,“彈簧刀”無人機在俄羅斯軍隊的幹擾下運行正常。

之前,“彈簧刀”在阿富汗的戰鬥中也發揮過作用,但是那裏的反美部隊幾乎不具備防空能力,而電子對抗手段更加匮乏。

美國無人駕駛飛機制造商也承認:“烏克蘭的電子戰是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格奧爾基·杜賓斯基,烏克蘭負責無人駕駛飛機項目的數字轉型副部長,也認爲美國無人駕駛飛機的性能不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說:“有時在作戰中,我們需要每天對其進行升級和更新,不然的話,今天還可以飛行,明天就不行了。

”我們必須很快適應新的技術。

在這一戰中,創新的周期是極其短暫的。”

美國制造的無人駕駛飛機通常昂貴,容易出故障,而且很難修理,烏克蘭前線的士兵,烏克蘭政府的官員和美國前國防部的官員都這麽說。

烏克蘭得到的這枚“彈簧刀300”巡洋導彈造價56,000美元,具有10公裏的射程、15分鍾的續航時間和100公裏/小時的巡航速度。

然而,如今,烏克蘭軍隊每月消耗約10,000架無人駕駛飛機,無法承擔向美國購買昂貴無人駕駛飛機。

因此,烏克蘭必須依賴民間部件來自己組裝小型、低成本、能攜帶炸藥的無人駕駛飛機。

例如,烏幹達軍隊使用的一種成本僅爲數百美元、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200公裏以上的穿越器,基本上取代了以前的“彈簧刀”。

美制M777155毫米榴彈炮也曾在俄烏沖突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俄烏沖突才短短數月時間,烏軍方現役的大口徑火炮幾乎全部報廢,有的甚至是幾十年前的老型號,急需補充。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批送往烏克蘭的M777自行火炮,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戰場救星”了。

當時,烏軍罕有地讓美國記者近距離觀看M777在戰場上的射擊,吹噓其射擊精准、速度快、易于使用、便于僞裝,聲稱“它使我方士氣大振”,而“敵軍則因目睹其結果而士氣低落”。

然而,烏軍很快發現,這些火炮的威力遠遠沒有美國人所說的那樣強大。

M777是世界上最輕155毫米自行火炮,全炮總重量不到4.22噸,僅爲同類火炮的二分之一,在阿富汗等交通不暢的地區,依靠美國的重型直升機運輸,深受好評。

但缺少空中優勢的烏克蘭卻無法做到這一點,使得M777看起來和普通的牽引火炮沒什麽兩樣。

更要命的是,M777使用了39倍的老舊炮筒,這使得它的射程遠不如俄羅斯的同類武器,在炮戰中處于劣勢。

而在這場戰爭中,俄軍也有不少亮眼的武器表現不佳,除了被烏克蘭無人機無人艇吊打的毫無脾氣的黑海艦隊之外,防空體系也是戰績不佳,顔面掃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铠甲”防空體系。

要知道,在前蘇聯時期,爲了保證自己的鋼鐵洪流在北約的空中力量的掩護下能夠順利前進,地面防空裝備也得到了相當的重視,而“铠甲”就是這方面的産物。

該系統將小口徑高炮與近程導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了“1+1大于2”。

按照俄國人的設想,在空中目標靠近的時候,先用防空導彈攔截,再用小口徑高炮補射,實在不行,就等著對方從頭頂飛過,再用導彈追擊,什麽直升機啊,火箭啊,無人機啊,巡航導彈啊,統統都能攔截。

“铠甲-S1”、“铠甲-S2”、“铠甲- SM”、“铠甲-SM-SV”等系列裝甲車輛相繼在俄羅斯陸軍服役,並大量出口。

俄烏沖突開始時,烏軍爲了拖延俄軍的攻勢,曾動用土耳其産TB-2型無人駕駛飛機襲擊了俄軍的後勤補給線。

當時,就連西方的觀察者們都認爲,這種速度不快、不隱身的無人偵察機根本無法在“铠甲”式防空體系下存活,然而實際的戰鬥結果卻是,俄羅斯的車隊接二連三地遭遇襲擊,甚至“铠甲”式防空體系也有不少被摧毀。

俄黑海艦隊的“莫斯科”巡洋艦沉沒之後,爲了加強駐蛇島部隊的空中防禦力量,從俄羅斯方面調來了一台“铠甲-S1”型防空導彈發射車,然而這台防空導彈發射車在投入使用之前就遭到了烏軍的空襲。

俄媒體指出,“铠甲”的電子裝備不夠完善,而且其裝備的地對空導彈也不能很好地對付先進的導彈。

但是,俄羅斯軍隊也在汲取經驗,繼續改善。

4月7日,美國《新聞周刊》報道,俄羅斯“風暴陰影”巡航導彈被俄羅斯“铠甲- SM”導彈防禦系統成功攔截。

在俄烏沖突早期,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單兵導彈,如“毒刺”防空導彈和“標槍”反坦克導彈發揮了重要作用,給俄羅斯造成了巨大傷亡。

不過,最近很少有報告說,這些先進的單兵武器能派上用場,倒不是說它們有什麽缺點,只是因爲俄烏戰爭初期,主要是城市攻防戰,短兵相接,不能充分發揮其威力。

而現在俄烏兩國的沖突已經演變成了陣地戰,雙方在幾十公裏外用重型火炮對轟,或者派出戰鬥機進行巡航導彈、滑翔彈的轟炸,更是讓單兵武器派不上用場。

免責聲明:

本文代表作者觀點,非法律或專業建議。讀者自行判斷,或咨詢專業人士意見。作者不對鏈接或資源內容負責。文章力求准確,不保證無誤。使用信息須自擔風險,作者不承擔損失責任。信息或知識截止于特定日期。作者不對任何損失負責。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我們將刪除相關內容。

1 阅读:742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8:31

    是牛皮破的過程[笑著哭]

全球洞察家

簡介:全球洞察家的視野超越國界,時刻關注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