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統一北方勢如破竹,卻因錯看兩名使者,錯失天下一統之良機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3-18 09:05:50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和多年征戰磨砺出的數萬精銳將士,逐步消滅了袁術、呂布、陶謙等割據勢力,占領了兖、豫二州,在各路諸侯競爭的舞台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禮遇許攸、張郃等降臣降將,統一北方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實力最強大的兩股力量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地區展開了對決。起初,袁紹大軍在兵力和後勤補給上占據壓倒性優勢,而曹操大軍本就實力稍弱,又不得不抽調部分軍隊防備西面的韓遂、馬騰,還有背後的孫策、劉表等人;加上徐州及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戶眼見曹軍形勢不利,紛紛斷絕了錢糧供應,使得曹軍糧草告竭,失敗就在眼前。

關鍵時刻,袁紹陣營中連連出現的降兵、降臣、降將幫了曹操的大忙。先是徐晃所部無意中抓獲的袁軍細作投降,供出了大將韓猛即將向前線運糧的消息,曹軍緊急出動,將這批糧草焚毀于途中。接著,袁紹的重要謀士許攸叛逃,送來了“袁軍糧草辎重盡屯于烏巢”的絕密情報,曹操親自帶隊夜襲,一把火將烏巢燒成平地。最後,袁紹麾下大將張郃、高覽等人歸降,帶來了大批精銳騎兵,使得曹軍有了橫掃北方,統一天下的實力。

看錯詐降的阚澤,使東吳崛起

官渡之戰後,曹操整合了袁曹兩家兵馬大張旗鼓南下,號稱“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所到之處,劉備望風而逃,荊州劉琮屈膝投降,此時的曹操只需按部就班、正常發揮,就能將長江以南攬入懷中,在隋文帝以前就再次完成統一中國的任務。可惜,此時的曹操太過志得意滿、輕敵自負,竟然連小小的苦肉計、詐降計都未能識破。

《三國演義》第37回“阚澤秘獻詐降書”中,忠勇老臣黃蓋的苦肉計和周郎的神機妙算固然是此戰勝利的前提,但阚澤涉險渡江、詐降送信才是成敗的關鍵所在。曹操生性多疑、深通戰策兵法,又征戰沙場多年,自然知道黃蓋等人真投降之利和假投降之害,因此剛剛見面就是一番試探,“于幾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命人將阚澤推出斬之,可惜阚澤雖然出場不多,卻並不是善與之輩,竟然機智勇敢、不卑不亢的打消了曹操的顧慮,使詐降得以順利進行,最終赤壁大戰一把火,扭轉了戰局,也使曹操從此止步長江。

輕慢真降的張松,劉備占據西川

長江天險無法突破,要想統一天下,就只能仿效當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方法,攻略關中,占據巴蜀,然後從長江上遊借水道運輸之便,攻滅中下遊的劉備和孫權。可惜,在第六十回“張永年犯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曹操再次犯了驕傲的毛病,竟然將前來出賣西川的益州別駕張松當成了一般使臣,先是態度輕慢,後來幹脆將其亂棍打出。

張松雖然懷揣西川五十四州地圖,卻連取出來的機會都沒有,一怒之下將其送給了盤踞荊襄的劉備集團,劉備、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之時,就已經確定了“先取荊州爲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的爭霸方針,對于“沃野千裏,天府之國”的益州地區早就垂涎三尺,此番得到張松投效,自然求之不得。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起大軍進入西川,很快取益州牧劉璋而代之,從此取得了三分天下的雄厚資本。

曹操此時雖然追悔莫及,緊急調動大軍經關中、漢中攻打西川,最終卻因起兵倉促、蜀道艱難,大敗而歸、抱憾終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