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與加沙:天堂與地獄的對比

實事大家談 2024-04-29 21:54:27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今天早上,兩張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感受到了天堂與地獄的鮮明對比。

第一張照片,來自特拉維夫的海灘。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最近發布了一組照片,展示了特拉維夫人在地中海中暢遊、避暑的場景。孩子們在水中嬉戲,大人們在海灘上享受日光浴。這個現代化的城市,以色列的經濟和創新中心,給人一種甯靜和祥和的感覺。20多年前,我在以色列工作時,也曾多次到訪特拉維夫,被它的現代與美麗所吸引。

然而,僅僅幾十公裏之外,就是加沙。這個地區現在的情況,相信關注國際局勢的人都有所了解。短短幾個月內,3.4萬人被殺,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第二張照片,據說是加沙海邊的景象。同樣是一望無際的地中海,但背後卻是廢墟和死寂的加沙城。這不禁讓人想起地獄的模樣。

我也曾去過加沙,記得住在加沙海灘邊的一棟高樓裏,眼前就是浩瀚的地中海。加沙也曾美麗,尤其是它的海灘。但現在,加沙更多是饑餓、絕望和連續不斷的死亡。過去24小時內,以色列的掃蕩行動仍在繼續,又有數十人喪生。他們是哈馬斯?是平民?是婦女和孩子?全世界似乎都不關心。

聯合國人權事務最高官員蒂爾克也對此表示了悲憤,他說:“每10分鍾就有一名加沙兒童被殺或受傷。他們應該受到戰爭法的保護。”但保護在哪裏?這些生命,最終成爲了新聞中冷冰冰的數字。

安理會無法譴責,全世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對比,讓人不得不佩服以色列,但同時也爲巴勒斯坦人感到惋惜。他們畢竟也是人。

這次沖突的源頭是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突襲,以色列進行報複,這可以理解。但一支文明的軍隊,報複應該有限度。在加沙大開殺戒,這到底是什麽行爲?

西方國家的雙重標准,在這個問題上暴露無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接受采訪時,面對BBC女記者勞拉·別克的犀利問題,他試圖解釋,但似乎難以自圓其說。

這個不公正的世界,事實就是這樣殘酷。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有人在呼籲和平,有人卻在輸送武器。

美國大學裏,學生們和老師們正在抗議。屠殺、虛僞、苦難,還要持續多久?

這讓我想起了關漢卿《窦娥冤》中的一段唱詞,表達了對這個不公世界的無奈和悲哀。

“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對比,更是反思和行動。只有通過真正的和平努力,才能結束這種天堂與地獄的對比,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和平與尊嚴的生活。

0 阅读:21

實事大家談

簡介:與讀者分享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