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曾擁兵兩萬,南昌起義時卻僅剩七千,賀龍:打光了都要跟著黨

香巧說過去 2024-05-05 01:46:27

在中國風起雲湧的近代史上,北伐戰爭與南昌起義是兩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曆史事件。

北伐戰爭標志著國共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崩潰;而南昌起義則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第一次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標志著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在這兩個重要曆史節點中,賀龍元帥都扮演了關鍵角色。

北伐時期,他領導的軍隊超過兩萬人,是北伐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到了1927年的南昌起義時,賀龍所能指揮的兵力卻僅有七千多人。

如此明顯的人數銳減令人們不得不思考,在此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的發生呢?

賀龍

一、誓師北伐,擁兵兩萬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是中國近代非常混亂的一個時代,軍閥割據,連年征伐,再加上列強的入侵與掠奪,令中國面臨著非常深重的民族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偉大的新三民主義,既“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在這一政策的支持下,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國民革命逐漸興起。

國共兩黨爲了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及列強在中國的勢力,實現統一中國、恢複民族獨立、推動社會進步的目標,開始了著名的北伐戰爭。而賀龍所領導的部隊則是北伐戰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他加入北伐軍的過程也頗爲傳奇。

1896年3月22日,賀龍出生于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個貧窮農民家庭。他的家庭有習武的傳統,曾祖父是武舉人。因此,賀龍自小喜歡練武,並常與村童玩耍時模仿軍事遊戲。

少年時期,賀龍跟隨著大姐夫谷吉庭奔走湘川鄂邊販運鹽棉。在那個時代奔波于各地從商,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經常會受到地方豪強的欺淩。

長期被人欺淩,這逐漸激發了賀龍的反抗意志。他後來加入了以打抱不平爲宗旨的“哥老會”,成爲了組織中的活躍分子,這無形之中爲他後面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礎。

1914年,賀龍由陳圖南介紹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次年爲策應蔡锷起義,賀龍不幸被抓。

孫中山

1916年3月,賀龍被營救出獄之後,他與好友一起手持兩把菜刀,英勇地搶下了當地一地主惡霸的武裝,並以此爲機會拉起了一支反抗軍。

在“兩把菜刀鬧革命”之後,賀龍所領導的部隊幾起幾落,但是在他的堅強領導下,這支部隊逐漸壯大,爲革命事業屢建戰功。

1926年,賀龍響應廣東國民政府的北伐號召,參與了北伐戰爭。他率領部隊從黔地進入湖南,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

賀龍率部返回湖南,這令湖南人民特別是桑植父老熱烈響應,第一師所到之處,不斷有新兵主動投身到賀龍的麾下。

1926年12月17日,賀龍率部一舉攻克宜昌。此時,賀龍所部的人數達到了頂峰,足足有兩萬多人。

二、堅守正義,遭蔣打壓

由于賀龍所部的人數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他也逐漸被蔣介石所不容。

蔣介石

因爲賀龍所部的主要兵源都來自農民,是一支具有較強革命性的部隊,與共産黨人走得非常近。

一向將共産黨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蔣介石自然不會坐視賀龍所部的發展壯大,于是開始找各種理由削減賀龍所部的實力。

當時,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作爲賀龍的上司,他先是將賀龍所部調離北伐戰場,派其前往鄂西作爲一支警備部隊。

之後,蔣介石又以警備無需太多兵力爲由,強行將賀龍的部隊整編,將人數活活減去了一半。

這兩次打壓,令賀龍一下子就看清楚了蔣介石的本來面目,于是更加堅定了他和共産黨人走在一起的決心。

然而,1927年3月,由于甯漢分裂,蔣介石對賀龍的態度也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蔣介石爲了與汪精衛對抗,開始到處拉人擴充實力,這其中就包括曾經受他打壓的賀龍。

不過,賀龍面對蔣介石派來的說客,毫不動搖,一口將其回絕。

蔣介石見空說徒勞,于是又派人去見賀龍,而這次他給賀龍帶去了一個天大的“見面禮”,那就是漢陽兵工廠。

漢陽兵工廠

對于一個領兵之人來說,兵工廠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但是賀龍依然牢牢堅守住了正義,對蔣介石嗤之以鼻。

蔣介石見拉攏不成,于是便又心生一計,打算以重金收買賀龍的部下,找機會把他的部隊拉走。

與此同時,爲了進一步對抗汪精衛,同時爲了竊取北伐戰爭的勝利果實,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駭人聽聞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變故完全暴露了蔣介石的反動面目,同時也令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遭受重大打擊。

奉系軍閥張作霖趁此機會集結起10萬大軍直撲武漢,當時駐紮在武漢的賀龍所部當仁不讓地北上迎戰。

然而,就在關鍵時刻,汪精衛政府卻一直拖欠著糧饷,不肯下撥。

汪精衛

對于一支軍隊來說,臨戰欠饷是非常可怕的。而這時蔣介石看准機會,派人去賀龍軍中到處散播謠言,令賀龍所部軍心出現嚴重動蕩,官兵們發動了大規模的“鬧饷”運動。

此時的賀龍所部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爲了穩定軍心,賀龍親自來到官兵們面前,向大家承諾三天內必發糧饷,這才勉強平息了風波。

之後,賀龍連夜派人在長江沿岸放鞭炮。鞭炮聲噼裏啪啦響了一晚上,汪精衛誤以爲這是賀龍所部嘩變的槍聲,害怕自己小命不保的他,第二天就將糧饷一子不落地送到了賀龍的駐地。

糧饷問題解決了,賀龍所部便立即出師河南,連克逍遙鎮、許昌,占領開封,重創奉軍,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爲“鋼軍”。6月,賀龍因爲功勳卓著,晉升爲20軍軍長。

三、南昌起義,如願入黨

雖然賀龍爲北伐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他所打的都是硬仗,部隊犧牲極大。

而汪精衛本就與蔣介石是一丘之貉,他對賀龍也頗爲忌憚,因此既不給他補充兵源,也不給他武器彈藥,致使賀龍所部越打越少。

到6月晉升爲20軍軍長時,賀龍所部的兵力反而降到了只有7000多人。

賀龍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緊隨著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大肆逮捕、屠殺共産黨人。

第一次國共合作就這樣宣告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也走向了失敗。

爲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中央領導人們經過商議後決定在南昌實行起義。

在作出相關決定後,南昌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立刻派遣譚平山去會見了賀龍,賀龍當即表示願意率部參加起義,並且完全服從共産黨的領導。

7月27日,賀龍率部下7000多人抵達南昌,在這裏與周恩來進行了會談。

周恩來對賀龍說:“接下來,我黨將會面臨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你的部隊曾經超過兩萬人,如今卻僅剩七千,這一戰恐怕還要再減少啊!”

賀龍聽後,他將雙手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說:“只要是爲了人民,我的部隊願意赴湯蹈火!就算打光了,也要跟著黨!”

就這樣,賀龍擔任了南昌起義的總指揮。

8月1日淩晨2時,隨著周恩來的三聲槍響,我軍各部隊向敵軍迅速發起進攻,打響了我黨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

南昌起義

其中,賀龍所部分別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戰至最激烈時,賀龍更是親自率部與敵人厮殺。

最終,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首長的領導下,我軍與敵激戰至拂曉,全殲敵軍。

在起義勝利之後,賀龍在起義軍南下的途中經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四、總結

隨著南昌起義的槍聲漸遠,賀龍所部的規模變化成爲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從北伐時期的兩萬多人到南昌起義時的七千多人,這一數字的減少不僅是軍事上的縮減,更是政治立場、戰略選擇與時代變遷的直接體現。

而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賀龍元帥在這一過程中的政治抉擇,這不僅體現了他作爲一名革命家的遠見,更展現了他時時刻刻與人民站在一起的內心。

賀龍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賀龍元帥的軍事生涯和南昌起義的曆史地位,已經成爲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鬥爭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讓我們永遠銘記賀龍元帥,向偉大的賀龍元帥致敬!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