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入伍,兩次赴前線,看透郭德綱,姜昆的徒弟唐愛國,現況如何

法老不敢說教 2024-03-27 05:36:36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皓晗

編輯|皓晗

相聲界從來不缺名人,唐愛國的名字在其中絕對占據著一席之地。

他是相聲大師姜昆的得意子弟;

曾兩次榮獲晉、冀、魯、豫“十大笑星之首”。

1994年唐愛國聯合創作的相聲劇本《懶漢糖葫蘆》一經問世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就連一向眼光頗高的央視春晚,都對他頻頻發出邀約。

然而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曲苑雜壇總要推陳出新。

隨著“德雲社”的橫空出世,“笑星之首”唐愛國逐漸走向沒落。

而在對“德雲社”及郭德綱的看法上面,唐愛國師徒二人不止一次地發生過分歧;

那麽唐愛國與師傅姜昆當年是如何評價德雲社的,如今唐愛國又過得如何呢?

“德雲社”橫空出世

80年代初期,熱愛相聲表演的唐愛國拜姜昆認了師傅;

從此便跟著師傅姜昆正式學起了相聲。

兩人雖從年齡上相差無幾,但唐愛國在師傅面前十分恭敬。

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唐愛國很快便在相聲界中嶄露頭角。

當年只要一打開山東衛視,就一定能看到唐愛國的身影;

而在衆多表演中,唐愛國最出名的就要數《懶漢糖葫蘆》節目了。

“一件破棉襖,揣著兩只手,再操著一口濃郁的山東方言”。

唐愛國這個形象只要往台上一站,不等他開口,下面的人就會笑得人仰馬翻。

可以說在當年唐愛國是最成功的方言相聲演員了。

1992年,唐愛國搭檔齊立強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一段诙諧幽默的相聲節目《改門臉》逗得全場爆笑連連。

後來唐愛國又連上多期央視的“曲苑雜談”節目;

期間也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沒有一部能夠超越《懶漢糖葫蘆》的。

唐愛國因此也被觀衆“笑稱”,一輩子只演一個節目的“糖葫蘆”。

但不管怎樣,唐愛國當年在相聲界的名聲與成就都是毋庸置疑的;

可時代總在更新換代,放在演藝圈只會更加殘。

其實早在唐愛國之前;

隨著相聲界的馬三立、侯寶林、馬季等一代大師相繼隕落,相聲行業就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2005年,憑借著網絡視頻網站等新興媒體的出現;

相聲郭德綱,帶領著身後的“德雲社”異軍突起。

憑借著獨特诙諧的表演方式,很快讓相聲行業迎來了第二春。

在這次行業大洗牌中,唐愛國也無疑淹沒在了時代的滾滾洪潮中。

從此他便逐漸淡出了熒幕,開始轉向幕後對曲藝行業繼續拾柴添火。

“德雲社”這種打破傳統相聲表演的方式,雖緊跟時代,完美迎合了當代觀衆的偏好。

但也遭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質疑,唐愛國的師傅姜昆便是其中之一。

在對其看法上面,唐愛國還和師傅産生過不少的分歧。

師徒分歧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舊事物終將是要被新事物所取代的。

“德雲社”的出現也無疑是新老相聲交接的拐點。

跟傳統相聲的“意味深遠”“雅俗共賞”不同的是;

德雲社的表演風格似乎完全偏向了“世俗”。

“接地氣”的方式更加貼近了大衆風格,語言台詞方面也不盡考究。

于是在老一輩相聲演員姜昆看來;

德雲社的相聲表演極爲淺顯庸俗,這與相聲一開始的立意完全背道而馳。

之前都是在相聲節目中絞盡腦汁的“造梗”;可現如今的相聲卻隨著網絡去“玩梗”。

“破舊立新”本是件好事,但在姜昆看來這完全稱不上是創新。

當年在姜昆輝煌的時期,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的浪潮之中;

人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憧憬,姜昆的作品也深受時代影響。

他的相聲雅俗共賞,卻又耐人尋味;

整體積極向上的基調與時代完美接軌,在當時收獲了無數觀衆的喜愛。

然而縱觀如今的德雲社,他們似乎遺忘了什麽是“自我價值觀”。

反而轉頭迎合了觀衆的喜好,觀衆喜歡看什麽他們就演什麽;

觀衆喜歡聽什麽話他們就說什麽話。

也正是由于這一點,姜昆對德雲社頗有成見。

但身爲姜昆的徒弟,唐愛國在這一點與師傅截然相反。

固守本心,堅持相聲所謂的“傳統”,唐愛國不是沒有做過;

只是堅持的結果,就是被不斷進步發展的時代漸漸“抛棄”。

除了自己創作的《懶漢糖葫蘆》反響熱烈;

之後諸多嘔心瀝血的作品,再也掀不起任何水花。

唐愛國心中十分清楚,當年沒落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整個相聲行業。

“德雲社”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興起;

打破傳統,讓已經沒落的相聲行業枯木逢春。

因此在唐愛國眼中,郭德綱等人對相聲行業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而師徒二人的分歧,無意間折射了藝術發展的進程。

新潮帶來的“創新”剛開始難免遭到傳統的“質疑”。

但行業總體的發展勢頭是好的,唐愛國也自然欣慰于德雲社的出現。

看著新生力量崛起,他也逐漸爲後輩們讓出了位置;

但縱觀唐愛國的演藝生涯,他這一生的藝術之路也尤爲精彩傳奇。

軍旅生涯與藝術之路

1957年,唐愛國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

在曲藝大院成長的他,自小便對表演産生了濃厚興趣。

于是唐愛國在小學時期,就自告奮勇地前往濟南鐵路系統參與演出。

當時他還沒一袋糧食高,就憑借活潑不怯場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在唐愛國十三歲那年,就被濟南軍區坦克八師特招當了兵。

1970年12月唐愛國正式入伍,進入宣傳隊中成爲一名宣傳戰士。

唐愛國也就此開始了軍旅和演藝生涯。

1979年我國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唐愛國以慰問演出的形式,第一次前往了廣西前線。

幽默的表演給前線戰士們帶來了不少歡笑。

唐愛國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表演爲自己帶來的價值;

因此更加確信了自己的藝術之路。

爲了能繼續深耕文藝,唐愛國在前輩的介紹下拜了姜昆爲師。

在姜昆的教導下學習了更爲深入的相聲表演。

而唐愛國在表演方面不僅有天賦,還極有想法。

他將相聲表演與自己獨特的軍旅生涯相互結合。

衍生出了獨樹一幟的表演流派。

此後他不僅繼續在部隊中爲戰士們表演相聲;

唐愛國還前往了遙遠的西沙群島,爲邊防將士們慰問演出。

到了90年代,唐愛國與搭檔齊立強創作出了相聲劇集《懶漢糖葫蘆》。

一經登台便迅速風靡了全國。

“一件破棉襖,揣著兩只手”的形象讓觀衆記憶深刻。

出于對他的喜愛,觀衆們還給唐愛國起了個“糖葫蘆”的綽號。

1994年唐愛國就被評選爲“全國十大笑星”

如此崇高的稱號,讓他迎來了演藝事業的高峰期。

他將前半生全部給了部隊與相聲;

對藝術奉獻終生的唐愛國,卻在生活中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當年正在基層部隊候場演出的唐愛國;

接到了家中老母親病危的消息,妻子想讓他趕過來見母親最後一面。

可登台在即的唐愛國依舊堅持走向了舞台;

下場之後他的眼淚奪眶而出,第一時間趕赴家中看望母親。

但母子二人還是沒有見上最後一面。

雖然唐愛國鮮少提及此事,但這確實成爲他莫大的遺憾。

自2005年之後,唐愛國漸漸遠離了屏幕;

但他並沒有因此遠離奉獻了一生的文藝行業。

擔任了山東文藝協會副主席的唐愛國,開始從台前轉戰幕後。

他四處挑選有表演愛好的孩子,不斷地爲文藝界輸送新生力量。

2007年~2009年這兩年間;

唐愛國還受邀客串了兩部電視劇。

雖戲份不多,但仍能看出他對表演的執著與熱愛。

現如今已經67歲的唐愛國依舊身體力行地回饋著整個社會。

2020年9月15日,唐愛國現身慈善公益活動;

在關愛退役軍人基金會與中投慈善會中均出面演講。

彼時已經64歲的唐愛國依舊精神抖擻。

2022年唐愛國還參演了電影《同合村的孝聲》。

表演功力不減當年,觀衆也直呼看得過瘾。

其實除了這些,唐愛國近年來確實鮮少露面。

不過就在今年2月份,一位忠實粉絲在某家早餐廳偶遇了本人。

唐愛國積極熱情地與其合影。

而他看上去已經年輕精神,狀態在線。

結語

爲藝術奉獻一生的唐愛國好評無數;

“相聲界的民族英雄”是藝術研究秘書長對他的最高評價。

衷心希望唐愛國在繼續從事藝術職業的同時;

也能保重好身體,假以時日繼續現身熒幕表演。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

【1】濟甯新聞網:《唐愛國:從軍營裏走出來的全國十大笑星》

【2】《唐愛國人物百科》

【3】知網《姜昆:相聲界的旗手》

1 阅读:3558
评论列表
  • 2024-03-28 09:48

    他是唯一在CCTV電視台表演中說濟南話的相聲演員。

  • 2024-05-19 11:02

    相聲圈裏從軍經曆最牛的是尹笑生先生,空軍飛行員

  • 2024-03-27 19:08

    “明”字輩相聲演員沒有大師,“文”字輩相聲演員就出了一個大師就是馬季。

    蒲公英 回覆:
    這幾位必須是大師
    用戶10xxx01 回覆:
    你這大師的標准太低了吧?
  • 2024-03-30 16:03

    走仕途的

  • 2024-04-25 19:11

    論于謙老婆的春闱秘事,他肯定不如缺德鍋

  • 2024-06-01 12:13

    糖葫蘆!你看看他說的相聲能尬死你!

法老不敢說教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