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喜提保時捷的女大學生,實至名歸

視覺志 2024-05-14 16:30:32

前兩天,全網被一個“大學生運動會顯眼包”小視頻笑死。有抖音博主發了小視頻,彙總了各個大學的運動會顯眼包。

開幕式非要穿漢服跳舞,被大長裙子絆倒在主席台前。

和同學一起表演軍體拳,臨時起意非要換個走位。

立定跳遠拗造型,不小心給觀衆老爺們磕了一個。

下雨沒帶傘,穿上通風管和硬紙箱,假裝是自由行走的花。

視頻文案挺客氣——鮮衣怒馬的你。下面評論:清澈的愚蠢,懷疑都是爲了加學分過來的。

點贊40多萬,網友覺得整挺好,還以爲是哪個搞笑博主,擡頭一看,居然是“央視網”。

好嘛,00後又攻克了一個大號,連央視網的氣質也能帶跑偏了,這屆大學生了不起啊。

關于運動會開幕式,80後中年人如今已經有資格寫篇論文,題目就叫《中國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形式流變的20年》。關于年輕人的運動會,中年人們是眼看著它變得不正經起來的。

還記得自己上學那會,運動會走方陣必須穿白襯衫或者運動服。棋手穿西裝或校服,喊的口號是“開展體育運動,增強民族體質”。

踢正步、舉花環是標准操作,花環的品質決定了名次,一臉嚴肅地放個鴿子就能拿個頭獎。好人誰敢在運動會搞笑啊。

過了些年,運動會逐漸個性起來,不同的院系有了自己的風格。服裝學院有漂亮裙子,醫學院有白大褂和模型,建築學院有自己DIY的吉祥物。

畫風是慢慢地崩壞的,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年輕人把無聊的運動會開場卷出花來。

某學生運動會主席台前忽然走過了植物大戰僵屍代表隊,他們被祝福在不久的將來被全部消滅。

他們前面是皇族後宮代表隊,小心地頂著旗頭,腳下無根。

後面是金剛葫蘆娃代表隊,熱情的小臉一起望著主席台,隨時願意管校長叫爺爺。

最近兩年,畫風完全崩壞,一場運動會下來,校長能欣賞到唐宋元明清等多朝代華服。

能看到芭蕾、國標等多種熱舞,和太極、詠春等多個門派武術。

有學生自創戲劇廣播操,在院長面前耍花槍。

誰要是簡單戴個皮卡丘頭套出場,那都不好意思喊口號。

沒有最癫,只有更癫,到了今年,一切再難收場。

北大運動會開幕會上的機器人:機械太奶奶和她的兩個怨種男護工。

到底是誰說AI飛速發展的?太奶奶這兩步走還不如隔壁腦血栓的吳老二利索。

高門檻的科技與狠活,成功降低了整個隊伍的前進速度。

青島農業大學的動物科技學院,近水樓台,從自家教學實習基地弄來三匹矮腳馬,一家三口上場營業,真叫一個其樂融融。

江蘇某高校的寵物科技學院:校長很難想象,自己活到這麽大歲數,還有機會在工作單位免費看到狗耍雜技。

動作不標准,圖的是搞活氣氛,效果也算很哇塞了。

不知道是哪個班的創意,大概是畢業班,有些忐忑在身上,深感生活不易,搞一出師徒蹦迪,喪並快樂。

還有人把運動會當實習,提前進入工作狀態,農學生估摸自己今後逃不開挖地種樹的命運,沒畢業就在操場搞起綠化,力求幹一行愛一行。

土木專業也展現出專業精神,安全帽和反光馬甲來一套,只要學校一聲令下,同學們即可能在操場中間挖出一個新沙坑。

而臨床醫學生每年的運動會隊列都令人印象深刻,不是在爲操場消毒,就是在擡著擔架狂奔。

難怪網友辣評:學校的操場真幹淨啊,都是同學們用顔面掃的地。

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屆高校運動會,因爲顯眼已經成爲當代大學生日常,運動會結束後,搞笑的本能會讓他們在課堂、宿舍裏繼續創造輝煌。

不同時代的大學生有多會整活,有不同時代的電影可作證。《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80後大學生的小能耐就是背著宿管阿姨,偷摸在屋裏用電磁爐煮面。

《閃光少女》中,90後大學生已經解鎖了“教室飲水機涮火鍋”技能。

至于如今的年輕人,他們才不需要火鍋,他們自己畫一個鍋。

烤串也自己畫,這熱氣騰騰的,沒准老師在講台上都能聞見香味。

不想做飯的孩子,自己支個攤賣水果,香蕉蘋果大鴨梨,個個水靈。

講禮貌,不吆喝,主打一個發瘋靜悄悄。

也有好好學文化的,你說不好他學的是啥,反正能看出有文化。

學生條件有限,這都是窮玩,你要是敢給他們一毛錢買根毛線,人家立馬能給你在課桌上彈一曲《天空之城》。

要是加點錢給他們個ipad,就有更多選擇更多歡樂。老師上課,孩子在下面掂勺,爭取畢業拿上廚師雙學位。

這些大學生,除了學習,對什麽都感興趣,只要不鬧出人命,老師可能還想看個熱鬧。

中國傳統教育,講究一個尊師重道,上課能整的活兒有限,回到宿舍才能放飛自我。

春天在宿舍蕩秋千、兩根繩子一塊板,忽悠起大學生貧窮而快樂的青春。

夏天把房間變成水上樂園,人少了泡澡,幹搓濕搓隨意,人多了就是桑拿,豐儉由人。

秋天練筋骨,體美勞同時提高,水平僅次于橋本大輝。

冬天懶得出門,宿舍就是舞台。

能走秀。

能舞蛇。

能排練小合唱、交響樂。

實在玩不開去樓道,人形掃地機器人自由滑行。

頭幾年,賈玲參加的《百變大咖秀》挺有人氣,如今賈玲根本玩不過這幫百變大學生。

偶爾心血來潮,《甄嬛傳》演起來,先來一段反轉《驚鴻舞》,男生腰肢柔軟,表情管理比孫俪到位。

還能再來一場《滴血驗親》,除了沒有血,沒有嬰兒,沒有服化道,細節全部滿分。

關鍵是演員全情投入,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能上,還原度高達75%。

頭兩年鬧疫情,多少人爲缺少娛樂發愁,只有大學生快樂得很。宿舍樓裏辦維密秀,模特們色氣十足。

雖然服裝質量差了點,架不住靈魂自由。身在城鄉結合部,心在巴黎時裝周。

家長看見自家孩子在小視頻裏發瘋,巴不得孩子趕緊出門幹點有用的事,他們不知道,這批神獸放出去更嚇人。

他們要在淩晨的高鐵站打八段錦。

要在公共場合當著警察叔叔跳交際舞。

他們是爲了交作業,捎帶手錄個小視頻。

當代年輕人沒有包袱,問就是“e人”“想火”“爲了學分臉不重要”。他們肆無忌憚,靈魂不受約束。

可年齡大的網友看不下去了,開始潑冷水:“現在的孩子膚淺,庸俗,在學校不務正業,忙著搞笑,等找工作時就得哭。”

那可真不一定。年輕人本能地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

你不得不承認,每一代年輕人都有獨特的直覺,這是時代賦予的。

比如90年代選擇創業的那撥人。

比如世紀初選擇擺攤賣衣服的那撥人。

還有如今,選擇在小視頻整活的這撥人。

一夥年輕人組個草台班子,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可保不齊就能整出個年入百萬的大活。

今年年初,B站微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裏當保姆》火了,劇裏的王媽叫王志欣,是這部微短劇的主創,大二已經給爸爸換了保時捷。

王志欣是00後的年輕人,她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從小沒見過磁帶和黑白電視,卻有點擊屏幕的本能。她沒有挨過餓受過凍,從小能吃飽飯,沒遭過天大的災殃。

盡管家裏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她依然是被QQ、微信、抖音左擁右抱的一代,讀霸總小說長大,擁有豐富的娛樂生活。

這代人對早年間的演技派演員印象不深,孫俪算是“高齡演技派”;《還珠格格》沒看過第一版,瓊瑤阿姨的作品都是笑話,認定何書桓是渣男;分不清趙寶剛和陳道明,最喜歡的周傑倫的歌是《告白氣球》。

王志欣還沒高中時,網劇已經當道,小視頻扛起大衆娛樂的大旗,所以,當她想在大學做點什麽賺錢時,拍小視頻和微短劇自然成了首選,吐槽青春期看過的霸總小說就成了最好的題材。

她陸續拍了很多視頻,知道《重生》系列大火。這部微短劇中沒有英雄和完人,霸總可笑,女主糊塗,保姆、管家這些配角才是主角。

當霸總和女主在家裏發瘋,保姆就和管家所在角落吐槽,觀衆們仿佛看到自己的神經病老板被罵,渾身酸爽,瞬間共情。

這是獨屬于這一代年輕人的視角。他們生于盛世,長于盛世,不接受規訓,不崇洋媚外,不喜歡特權,執著于普通人的真實日常生活,又爲競爭激烈的社會現狀而焦慮。

他們討厭霸總故事的反智,不按套路出牌,才能給予觀衆“發瘋”的快感。

你當然可以說,這種視頻內容是膚淺的,沒有營養的,但同時,它也是有趣的、聰明的、具有時代性的。這樣的視頻屬于這代年輕人,前無來者,是可供傳播學研究的優秀案例。

同時,它爲主創人員帶來了現實意義上的成功。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預計2027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

王志欣的“王媽”踩上了時代的風口,快速起飛,這種成功從遊戲和歡樂出發,以絕對辛勤的姿勢維持著,這是獨屬于這代人的努力方式和運氣。

隨便盤一盤在今年的網紅,其實許多成功者都是在學校中靠“玩”出圈。何同學22歲和庫克對話,擁有千萬粉絲,憑的就是幾期精彩的數碼類小視頻。

如今,他早已有了自己的團隊,畢業不用打工。

拉宏桑,從高中到大學都在拍小視頻,人氣一直很高,早期內容非常日常。

憑著聰明有趣的人設,她早早有了人氣,上了綜藝,現在想必財務狀況良好。

“摸魚事務所”的宋宇軒,知識從大學就學雜了,畢業跟爹媽說不想工作要拍視頻,爹媽都覺得孩子瘋了。如今,“摸老師”也在江湖上有一號了。

而最成功的案例——papi醬更不用提。大學畢業時,papi醬甯可在家躺著也不找工作,每天刷視頻玩遊戲。

後來她考研,回學校一邊學習一邊拍小視頻,某天一炮而紅,現在已經有了演員、老板、網紅多重身份。

當年,這些人都不是學校裏最好的學生,只是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順勢而爲,做了自己有興趣的事,然後不停地努力,慢慢找到了出路。

雖然他們的成功都是極小概率事件,可誰又敢說那些毫無流量的模仿小視頻和運動會上的尬舞沒有意義?

至少,他們在嘗試解構嚴肅,或是在努力打破一些刻板印象。至少,他們讓自己和周圍的人笑了。制造快樂,怎麽能算小事。

幾年前的五四青年節,演員何冰發過一段演講,當時遭到很多罵聲。他形容年輕人:

“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

當時很多年輕人憤怒,說何冰“何不食肉糜”,畢竟,很多青少年還活在沒有興趣、缺衣少食的困境裏。

可是,其中有兩句話,何冰還是說對了。他說:“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當代年輕人,聰明絕頂,妙趣橫生,令麻木的中年人滿懷感激。因爲那些充滿創意的有趣作爲,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爲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正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0 阅读:68

視覺志

簡介: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