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獨角獸返貧了

每日資本論 2024-04-01 21:41:36

缺乏硬核的産品支撐,那些花裏胡哨的營銷、上市、宣傳,消費者最終會用腳來做出他們的回答。

文/每日資本論

押寶科技股的消費者怎麽也沒想到,這家曾是“世界成長最快之一的科技公司”,居然轟然倒塌了。

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柔宇科技)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産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爲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對此,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對媒體表示,一切以官方消息爲准。

柔宇科技被外界稱爲“折疊屏手機鼻祖”,多輪股權加債權融資累計近100億元,一度估值超過500億元,是中國科技界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之一,備受資本關注,中信資本、深創投、IDG資本、松禾資本、工銀投資、中國銀行等知名機構參與投資。

在柔宇爆發危機之後,知名獨董、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劉姝威曾兩度爲柔宇科技發聲,呼籲各方給柔宇科技尋找戰略投資者。

這樣一家站在科技前沿公司破産,的確讓人費解,更讓人惋惜。那麽,是什麽放倒了這家曾經前途無量的潛力公司呢?

要說柔宇科技就不能不提劉自鴻。他的簡曆非常耀眼,17歲時,他獲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21歲,他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23歲獲碩士學位,26歲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2009-2012年,劉自鴻曾任美國IBM公司位于紐約的全球研發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

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與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發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爲0.01毫米,卷曲半徑可達1毫米,在當時可謂是顛覆式的技術水准。

不過,此時的劉自鴻尚未進入聚光燈下。小插曲是,2019年1月,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上宣布,小米做出了全球第一台折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台雙折疊屏手機。隨後,華爲也宣布將會發布全球首款5G折疊手機。

有意思的是,時任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突然在朋友圈表示,柔宇在2018年推出的柔派才是全球首款真正可折疊的柔性屏智能手機,就連三星也只能屈居第二。

這個小小“口水戰”也讓柔宇科技迅速被媒體發掘出來。按照現在部分媒體的報道,柔宇科技是在2018年10月31日下午正式發售了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

而在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獲得了7輪融資,22家PE合計向該公司增資了50.53億元。2019年,柔宇科技被美國硅谷評爲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業公司之一。有統計顯示,到2020年6月前,柔宇科技從各路資本的手裏至少融到約90億元。

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變更爲股份公司,並搶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書,公開發行不超過12,000萬股,募集資金144.39億元,正式沖刺科創板。

但意外發生——2021年2月10日晚,柔宇科技科創板IPO審核狀態突然變更爲“終止”,而且是柔宇科技和保薦人中信證券“主動”提交了撤回科創板IPO的申請。

這或許是柔宇科技命運的轉折點。但之前問題就已經顯現。

首先是,柔宇科技自己發布的折疊屏手機FlexPai銷量慘淡,幾乎沒有存在感。其次是,既然是“鼻祖級”爲何沒有什麽合作廠家。包括小華爲、米、OPPO、VIVO、榮耀等主流手機廠商的折疊屏非柔宇科技生産。而柔宇科技除了宣布與中興開展折疊屏合作,將第三代技術應用在中興折疊屏手機上面之外,並未有其他廠商與柔宇科技合作的迹象。

這個結果,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市場在産品上的選擇。

壓力最大的還是債務。在招股書中,柔宇科技提到,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72.67萬元、1.09億元、2.26億元和1.16億元,3年時間內營收5億多元,虧損累計高達32億元。

壞消息接踵而至。2022年3月,柔宇科技被曝出6個月發不出工資;5月又曝出開啓新一輪裁員。同你那9月,由于拖欠供應商百萬合同款,柔宇科技董事長劉自鴻被限制高消費。

急轉之下的遭遇讓柔宇科技風雨飄搖。

爲了自救,柔宇科技也曾做出努力。他們試圖通過相關部門的力量,推動柔宇債務重組事宜,但遲遲未有進展。據說,其中一個原因是劉自鴻不願放權。除此之外,劉自鴻曾邀請柔宇科技A輪融資股東Jack and Fish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高管到公司商談債務重組事宜,但並未出台有效的解決方案。

簡單說,自救未果,柔宇科技快速滑落。

2023年2月,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柔宇科技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並限制公司及公司法人代表兼CEO劉自鴻高消費。

截至2024年3月,柔宇科技現存2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過30億元。再到,曝出申請破産。

對于柔宇科技的悲催遭遇,外界歸納爲兩個方面原因。首先商業化路徑選擇出了問題。本來柔宇有兩條商業化途徑,第一條是To B,做柔性屏供應商。這也是大多數面板廠商的共同選擇,下遊客戶包括消費電子、汽車等。其中,最有價值的便是能大規模采購標准化産品的手機廠商。另外一條是To C,直接做柔性屏電子産品,如自己做折疊屏手機。

柔宇選擇了後者,也是難度較大的一條,研發自有品牌的折疊屏手機。結果證明非常失敗。

第二個原因,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爲,柔宇科技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劉自鴻身上——他是科學家不是企業家,公司管理混亂,內耗內卷太嚴重,辦事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他對市場判斷失誤,導致商業化道路一直沒走通,沒法自我造血,而且花錢大手大腳,最後資金鏈斷裂。

不管怎麽說吧,作爲創始人劉自鴻肯定要負主要責任。但不得不說,在殘酷的商業世界裏賽跑,最核心的還是産品本身。缺乏硬核的産品支撐,那些花裏胡哨的營銷、上市、宣傳,消費者最終會用腳來做出他們的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柔宇科技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産,也未進入破産程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

柔宇科技在聲明中還提到,近期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是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産審查申請。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公司將基于客觀事實,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處理好相關事宜。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0 阅读:360

每日資本論

簡介:從中關村到華爾街,資本故事都在每日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