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芬: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非遺”致富帶頭人

威海新聞網 2024-03-22 22:57:21

有著兼收並蓄的花樣造型、細致考究的配料用量、與時俱進的制作工藝,以及被賦予的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祝願,“膠東花饽饽”這一曆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曆經數百年滄桑後,如今仍在于日芬等一衆非遺傳承人的指尖煥發著勃勃生機。

延續傳統 匠心出新

2010年,汪疃鎮面食技藝協會會長于日芬自48歲在訪友時與一位80多歲的花饽饽老藝人結緣,由此便走上了“膠東花饽饽”非遺傳承的道路。

“就怕俺這一代走了,沒人會做花饽饽,你可千萬別扔了。”老藝人說。

“放心,我這一輩,我的後代都扔不了。”傾囊相授之恩使得于日芬深受感動,她心中對非遺傳承的信念也更加堅定,于是當即爽快地答應了老藝人唯一的請求。

于日芬本就心靈手巧,在得到老藝人的悉心指點後,她的面食制作技藝很快便更上一層樓,手中的花饽饽也變得越來越“俊俏”。學成後的她始終保持著不驕不躁的心態,將老藝人的殷切囑托放在心上。爲了學習各家所長,她輾轉膠東各地,遍訪名師學藝;爲了提升花饽饽的口感,她整月都窩在家裏,不斷地做實驗,研究最佳配方。

“每天能蒸3大盆饽饽,分給村裏人試吃,直到他們說好吃爲止!”于日芬說。

4個小時、2個小時、1個小時……經過無數次對水、蛋、奶配比的實驗,于日芬終于成功找到了制作花饽饽原料的最佳配比,如此一來,不僅蒸制一鍋花饽饽的時間大大縮短,花饽饽的口感也變得更加筋道香甜。

除此之外,于日芬改進花饽饽用料和技藝的探索也未止步。一方面,她創新構思,科學調配,將制作花饽饽的原始可食用色素染色技藝進行升級,轉換成利用各種蔬菜、水果榨汁進行染色,並推出了花饽饽粗糧保健系列;另一方面,她在網上認真收集資料,並到河北、山西等地學習各種面塑技藝,對花饽饽的造型進行改進,讓傳統的花饽饽由簡單的吃食演變爲精致可口的“藝術品”。

隨著口感和花色品種的創新改良,于日芬制作花饽饽的名聲越來越響,其精心研發的“膠東花饽饽”慶壽系列、寶寶生日系列、結婚系列等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遠近聞名,暢銷全國。憑著多年打拼和對面食技藝的執著愛好,于日芬的小工坊已頗具規模和影響力。“齊魯名吃”“山東省巾帼增收帶頭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等頭銜紛至沓來,汪疃花饽饽也被列入“威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到威海來不得不帶走的20種特色商品”名錄,並獲得由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理標志,産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等地。2017年10月,于日芬受邀參加第一屆華僑節文化交流,親臨韓國傳授面食加工技藝,更是進一步把“膠東花饽饽”這一傳統民俗文化帶出了國門。

紮根鄉間 誠信治村

2014年,西管山村進行換屆選舉,村民們都期盼著推舉一個“領頭羊”帶領群衆發家致富。在大家一致的呼聲中,把花饽饽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能人”于日芬成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面對黨員和群衆的信任,她那時只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承諾——一定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爲讓村民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于日芬以誠信爲引領,將其他地區誠信體系的成功案例嫁接進村,建立起家庭誠信檔案,引領村莊新風尚。最初,大部分村民對這一體系並不買賬,于日芬也不著急,只是爲參與志願服務的村民認認真真記上應得的分數。年底,她利用村委大喇叭通知誠信分數高的村民前來領獎。看著別人喜氣洋洋地從村委抱出一箱獎品,沒領到獎品的村民心中滿是懊悔。經此一役,“誠信”成了西管山村村民心中最要緊的事,那之後,村民們都積極投身于村中的志願服務活動。

黨建引領有力,鄉村振興有方。爲讓村民更進一步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一改過去基層社會治理建設“一陣風”“一頭熱”的尴尬局面,于日芬帶領村兩委,根據西管山村實際,全力推動鄉村網格智治體系和工作落細落實,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參與基層治理、服務社會的先鋒模範作用,讓村民的聲音延伸到村務的方方面面;走訪黨員群衆,調研村情民意,了解村民冷暖,成爲村情民意的“知情人”和村民冷暖“知心人”。

在于日芬、村兩委班子及西管山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裏的路更平了,村居環境更美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示範村正在一步步變爲現實,西管山村正演繹著美麗的嬗變。

引領創業 共同致富

“作爲基層黨代表,我要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化爲履職的動力和熱情,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當好強村富民的領路人,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交出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靠花饽饽精絕手藝發家致富的于日芬並不滿足于“一枝獨秀”,她仍銘記著自己當年對老藝人的承諾——要將“膠東花饽饽”的手藝傳承下去。于是,她時刻關注著海內外市場的動向,不斷開發新産品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她立志要把花饽饽産業做大、做精,做成品牌,讓更多的人知道“膠東花饽饽”,帶領更多群衆共同致富。

爲了扶持困難群衆創業,于日芬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膠東花饽饽”培訓學校,乘著“鄉村人才振興培訓直通車”進社區、跑村莊,無償傳授群衆花饽饽制作技藝,並免費贈送制作工具,鼓勵失業及下崗人員從事“膠東花饽饽”的加工、銷售。這讓不少原本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殘障人士找到了自身價值,讓下崗待業人員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心,讓衆多農村婦女打通了致富的新途徑。

2013年4月,于日芬衆望所歸成爲了汪疃鎮面食技藝協會會長。2013年5月,于日芬又被聘爲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班講師,爲200余名農村婦女講解花饽饽制作技巧,並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試驗的水、油、蛋最佳配比公布于衆。作爲會長,于日芬還常常利用空閑時間到煙台等地學習,然後將所學知識全部無償地傳授給廣大學員。

每年,還有不少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員拜師學藝。對每一名誠心學習的學員,于日芬都傾心盡力地教授技藝,從開店、采購設備和原材料,到花饽饽的選材、創意、銷售等方面,她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截至目前,于日芬已帶出上百位花饽饽傳承人,培訓人員6000余人次,並在北京、遼甯、內蒙古、煙台等地開了近百家“膠東花饽饽”連鎖門店。

此外,于日芬還會定期走進臨港區的各中小學校,將面食技藝與傳統節日習俗相結合,向學生傳授面食制作巧法,讓孩子們深刻了解家鄉的面食文化,爲發揚“膠東花饽饽”這一傳統民俗文化培養新力量。

十余年過去了,于日芬一手帶出的不少學員都憑著花饽饽手藝發了家。有人提出過疑問:“花饽饽這麽掙錢,你咋都讓別人學走了?”

“把老輩人的手藝傳承下去是我的初心,衆人在傳承中賺錢致富,我很高興。”于日芬對老藝人的承諾、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的初心在時間的侵蝕中仍保持著本色,她表示,未來也將繼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好“鄉土氣息”,讓鄉村文化振興先行。(來源:今日臨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