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養鵝技術第三章第十三節雛鵝的飼養管理(一)雛鵝的生理特點

雞鴨鵝養殖 2024-04-26 20:40:39

一般來講,雛鵝要經過4周齡左右的育雛期,此期間其生理及代謝特點如下。

1.調節體溫能力較差

家禽的羽毛在體表構成保暖空氣層,起著保暖作用。剛出殼的雛鵝,全身羽毛稀薄,對環境溫度的變化調節能力弱,特別是對冷的適應性較差。隨著雛鵝羽毛的生長和脫換以及體溫調節功能的增強,可逐漸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生産中小于20日齡的雛鵝,當溫度稍低時就易發生擠堆現象,常導致壓傷、窒息,甚至大批死亡。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應爲雛鵝創造適宜的溫度環境。

2.生長發育迅速

一般小型品種鵝出殼重73克左右,中型鵝品種90克左右,大型鵝品種130克左右。飼養20日齡時,小型品種勢體重比渤殼對增長6~7倍,中型品種鵝增長9~10倍,大型品種鵝可增長11-12倍。爲保證管鵝快速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要及時飲水、果食和適度補給青飼料,日糧營養水平要符合品種發育需求,不同性別的鵝生長速度不同,同樣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公餓比母雛增重快5%~25%,飼料轉化率也高,所以在飼養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盡量做到公母雛分開飼餵,雛鵝體溫高、呼吸快、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需水量較多,所以有錐時水槽不應斷水,以利于雛鵝生長發育。

3.消化吸收能力差

與哺乳動物相比,鵝的消化道短,雛鵝的消化道更短,而且容積小。早期雛鵝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因此在保證日糧營養全面的前提下,經過熟化處理的飼料更利于提高雛鵝消化吸收率,采用“少餵勤添”的方式將有利于提高飼料利用率。

4.機體抗病力差

雛鵝體質的抗逆性和抗病力均較弱,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如果飼養密度過大,衛生條件差,則易發生各種疾病,損失嚴重。因此,應做好雛鵝防疫工作。

根據雛鵝的以上生理特點,應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創造良好的飼養管理環境,可提高雛鵝的成活率。

下一節課 科學養鵝技術 第三章 第十三節 雛鵝的飼養管理 (二)鵝育雛的適宜環境條件

0 阅读:2

雞鴨鵝養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