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的坑有多大?超6成購房者不滿意,怪不得中央要做這兩件事

海藍聊房 2024-03-22 11:45:05

疫情外加房地産下行,給很多開發商敲響了“喪鍾”,可即便有開發商跑路,但剩下的開發商數量和住宅施工面積,仍然挺恐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到2022年底,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數量近9.8萬個,其中上市的有5019個,而在1987年時,這一數據只不過2500多。

至于施工面積,就更不用多說了,2022年,住宅施工面積639696萬平方米,2023年,住宅施工面積589884萬平方米,即使同比下降,但2023年的施工面積仍然是2006年的三倍還多。

高速發展的房地産行業,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樣也帶動了經濟,可如此大的規模,自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日前,官媒中國房地産報在線發起了“你遇到過哪些購房問題”的調查問卷,結果不出所料,這簡直成爲了購房者吐槽的垃圾場,竟有超6成的購房者感到不滿。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次調查的結果。

第一個問題:購房過程中是否遇到不公平或欺詐行爲?

從調查結果來看,僅有7.63%的人沒有遭遇到不公或欺詐行爲,剩下的92.37%,分別遇到過延期爛尾、捆綁銷售、虛假宣傳、中介吃差價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占比最高是爛尾,其次收房時發現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延期交付排第三位。

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套房,結果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房價,而是拿不到房子或者是房子質量不達標,這不就是購房者的悲哀嘛,也怪不得網友痛罵開發商。

第二個問題,是否遇到過房産質量問題?

排名第一的是牆體開裂,占比達到51.69%,這裏的開裂,不一定是從內到外開裂,大部分應該是指牆皮開裂。第二和第三是水電問題,這點我深有體會,精裝修的房子,交付時衛生間的燈是壞的,陽台的插口沒電,來來回回折騰一個月才修好。

第三個問題是重頭戲:對當前房産的質量滿意度。

其中非常不滿意的占比一騎絕塵,碾壓其他選項,而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兩個選項的占比超過65%。盡管該調查沒有涉及到全部的購房者,但現有的滿意度,足以說明購房者對開發商、對物業、對房屋質量的態度。

最後一個問題:樓市最需要改進和加強的方面。

結果不出所料,占比最高的,果然是物業的服務水平,其次是開發商,相比之下,價格、配套和利率反而顯得沒有那麽重要。

物業服務水平是個給業主添堵的大難題,在有關于物業的文章和視頻下,幾乎全是對物業的口誅筆伐,甚至還有大量業主希望物業能全面取消,所以說,物業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以上這些問題,都在實打實地損害購房者的利益,是房地産健康平穩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在當下樓市下行調整階段,它們降低了購房者對房地産的信任,很多人因它們而對新房猶豫不決,不利于樓市企穩。

對此,國家看在眼裏,而且已經下定決心,通過兩個舉措來改變現狀。

第一個舉措,推進現房銷售。

要解決延期爛尾、房屋質量等問題給購房者帶來的損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現房銷售,讓購房者看到房子的真實模樣。

目前我們也能看到,現房銷售正在努力推進,自從去年提出後,不少省份都開展試點工作,甚至有部分區域已經徹底取消了期房銷售,比如河北保定的省級開發區雄安新區。

另外在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部長倪虹又表示:要有力有序推進現房銷售。可以預見,未來現房銷售的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第二個舉措,建設好房子。

都知道,房地産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是“市場+保障”的雙軌制,在這樣的新模式下,住建部提出:今後拼的是高質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務,誰爲群衆建設好房子,誰就能有市場就能有未來。

用倪虹部長的話來說,要引導房企設計好戶型,鼓勵企業研發好産品、好材料、好設備,建設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讓群衆能夠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在現階段,好房子的標准就是配套和位置,通過房價就可以判斷出來,但住建部提出的好房子,還包括質量和服務。

也就是說,在住建部和市場需求的要求下,開發商要注重房屋質量和交付前後的各項服務,這樣一來,上面提到的各種問題,將會少很多。

總而言之,樓市的這輪調整是史無前例的,誠然有很大的困難,但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僅可以擺脫過去的“三高”模式,更重要的在于給房地産行業的發展定調,要求開發商建設出讓老百姓住得安心的房子,提供讓業主身心舒適的優質服務。

1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