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額圖——韋小寶官場中最重要的“貴人”

鹽談 2024-04-06 22:50:52

想聊一個拖了三個月的話題——《鹿鼎記》(陳小春版)。

主角韋小寶的一生,是從底層一路攀爬的一生,是草根逆襲的爽文;是他的義氣和膽識,也是他的運氣加機敏。但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他的好大哥,他職場中的導師,他人生中的貴人——索額圖。

01學會當奴才

韋小寶和索額圖之交源于“抄家鳌拜府”。

一開始,索額圖就高能輸出,教會了韋小寶職場生存的最重要法則,以及混得如魚得水的職業技能。

韋小寶出身青樓,會貪小便宜,喜歡投機耍滑,看到鳌拜府大量的金銀財寶,豈有不動心之理。但動心歸動心,腦子還是清醒的,有賊心卻沒這個賊膽。

索額圖當然明白他的“司馬昭之心”,立刻給了韋小寶斂財的底氣:“皇上派你來拿經書就是要酬謝你的功勞,你要拿什麽東西呢,他是不會過問的。”

韋小寶聞言自然喜出望外,金銀珠寶、匕首、寶衣看得上的全拿了,一時間忘乎所以,直到看到兩本《四十二章經》。當他興奮地想翻看的時候,索額圖適時踩了刹車:“這兩本經書是皇上和皇太後指明要的,怕是裏面有什麽內容是太後不想讓我們奴才看到……”

看,這就是爲人臣子的分寸,職場老江湖的清醒。主子就是主子,主子願意給你,你才能領旨謝恩;主子不想你知道的,哪怕你們之間有“罵羊駝”的交情,你也得學會閉目塞聽。

聰明如韋小寶,立刻明白了這個道理。

不久後的將來,康熙問小寶:“小桂子,你想不想發財呀?”

韋小寶答:“皇上不讓奴才發,奴才不敢發;皇上讓奴才發,奴才不敢不發!”

聽,這是多麽完美的答案!

後來的後來,日漸穩重的韋小寶,還會告誡張康年和趙齊賢:“千萬不要打開布袋看!”

02 學會當主子

知道怎麽當“奴才”後,自然也要懂得怎麽當“主子”。不然,韋小寶就是一輩子的“小桂子”,怎麽也成不了“通吃伯”、“鹿鼎公”。

還要從“抄家鳌拜府”說起。

明目張膽地斂財,一筆一筆劃掉賬冊上的財物,韋小寶第一次體會了“當主子”的快樂。但是,當主子光自己快樂是不夠的。索額圖說:“我們每人拿出五萬兩銀子分給兄弟們,每個人嘴裏都有甜頭,就不會有人亂說話了。”

獨樂樂不如與衆,“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後來成了韋小寶的名言,“跟著桂公公,日子就很輕松”是後來張康年的總結。

當然,韋小寶跟著索額圖還學會了另外一點——向下兼容!

換成韋小寶的口頭禅就是:“好兄弟、講義氣!”

後來的韋小寶有過很多“好兄弟”,引領他走上這條路的人就是索額圖。

索額圖看上韋小寶,自然是朝中有人好辦事,但那時的韋小寶卻十分受用,一個大學士找他一個太監拜把子,那要是讓揚州麗春院的姑娘、老鸨們知道,那還不得嚇他們一跳。聰明如韋小寶很快學會了依樣畫葫蘆,籠絡楊溢之,發掘了趙良棟、孫思克等一批實力戰將。

當他和張良棟攤開說自己大字不識一個,佩服對方真刀真槍實幹立軍功,又拉著他歃血爲盟的時候。想來,張良棟那時候的心情,比韋小寶自己當年更受寵若驚、激動萬分。

當然,“當主子”光向下兼容是不行的,還得學會一項本事,那就是“高深莫測”。

這裏的“高深莫測”可不僅僅是徐天川口中的“韋香主真是深不可測”,而是一種上位者的喜怒不形于色。

吳應熊送禮,索額圖特意叮囑:“待會兒無論他送什麽,你都千萬不要露出喜悅的神色,還要表現得很平淡……”

這招果然有效,從翡翠馬、珍珠鏈,到三千兩黃金、十萬兩白銀。吳應熊的手筆越來越大。

這種“高深莫測”是對自我的保護,正如甄嬛對眉莊:“幸虧他們不知道我會什麽,不會什麽,不然,豈不是由著他們拿捏”。喜怒不形于色是對底牌的守護,高手過招,本就是一場博弈,看不到底牌,才有得叫價。

03 依然是兄弟

前面說了,韋小寶在“康熙世界”,有過很多兄弟,走得最近的是索額圖、明珠、康親王、多隆。這四位雖性格迥異,但常常結伴而行,堪稱“皇宮F4”。

這幾個“兄弟”每個人都有的自己的特色。

明珠奸猾,既貪功委過又得過且過,韋小寶一出事,第一個提出“撇清關系”的就是明珠。所以,他的友誼是最不可靠的,與其說是友誼,更多的其實是利益。

康親王比明珠好一點,他對韋小寶是有“欣賞”之情的。康親王府擺宴,當衆人吹捧他的高超箭術,韋小寶立刻附和,說得繪聲繪色。康親王從此高看他一眼:“小桂子知情識趣,難怪皇上這麽喜歡他”。但當自己的利益和小寶的利益沖突時,康親王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利益,“偷經書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即便如此,康親王是個懂行的,“經書事件”後,他又送豪宅又送奴仆。能做到知恩圖報,算是不錯了。

多隆最忠厚,是真把韋小寶當朋友,可惜有勇無謀,當朋友可以,卻稱不上“良師益友”,他和明珠是兩個極端。

只有索額圖,他既是韋小寶的“職場導師”,教會他宮中的“遊戲規則”;又是他的好大哥,用自己的手幫他擋下“斷子絕孫”那一刀。這種危難時刻的自發救援,怎麽不是真正把韋小寶當朋友、當兄弟呢?哪怕到了最後,康熙和韋小寶已不複當年,索額圖依舊能在康熙面前爲了韋小寶的生命而周旋。自願“背鍋”的是他,幫韋小寶逃出生天、盡力掩蓋的還是他。

縱觀整部《鹿鼎記》,索額圖是爲數不多,沒爲自己利益逼過他、害過他、占他便宜的存在,實屬難得。

寫在最後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想法,金庸武俠世界,人物的武力值一代不如一代。“越女劍”阿青,一劍單挑2000士兵;“天龍”中,沒有六脈神劍的大理段氏,不過處于中上遊;而到了“雙雕”,一燈大師僅靠“一陽指”就跻身“五絕”。《鹿鼎記》的主角幹脆不會武,武力值最強的陳近南最終死于“繡花枕頭”鄭克爽之手。

所以,人活于世,僅有“武力值”是不夠的。

電影《寒戰》中,梁家輝有做了很好地總結:“一個機構、一個部門、一個組織,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第一步,就是要把它學會;第二步,就是找出線頭來,學會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裏玩。”

所以,那個教你規則、陪你玩,還願意幫你、護你的人,怎麽不是你生命中的貴人呢?

1 阅读:65

鹽談

簡介:做一個真實的表達者,做一個理性吃瓜群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