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的2023年:負債成本率不降反升,行長願望終落空

野武士 2024-04-30 09:44:07

4月26日晚間,南京銀行披露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這同時也是南京銀行現任行長朱鋼自2022年12月正式上任後,任職的第一個完整年年報,只是從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南京銀行這份成績單似乎並不理想。

基本營利方面,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51.6億元,同比上升了1.24%;實現歸母淨利潤185.02億元。同比增長0.51%,增速不足1%。除了經營業績一般,南京銀行的個貸不良率和中收業務表現都不理想;行長朱鋼此前提及的2023年以降成本爲負債端主線的目標也未達成,付息負債成本率不降反升,進一步加大了該行的經營壓力。

負債成本上升,對公攬儲壓力增大

事實上,南京銀行的營業收入能夠保持正增長,主要仰賴的是投資收益的增加和彙兌收益的虧損收窄。2023年,南京銀行實現投資收益148.14億元,同比增長35.07%;彙兌收益則爲-15.37億元,相比2022年的虧損減少了5.77億元。這兩個科目將南京銀行的整體營收向上拉升不少,但該行最主要的利息淨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都出現了下滑。

利息淨收入方面,南京銀行實現了254.52億元的利息淨收入,同比減少了5.63%,利息淨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從上年的60.46%大幅下降到56.36%。利息淨收入的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負債成本上升導致的利息支出增加。

2023年,南京銀行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了8.42%,爲747.48億元,但同時,利息支出也大幅增加17.44%至492.97億元。利息支出的猛增,一方面因爲規模擴張,另一方面便是因爲成本率提升。2022年時,南京銀行的付息負債成本率只有2.39%,2023年便大幅上升了10個基點,爲2.49%,這一數據在已披露年報的37家A股上市銀行中高居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的存款主要來源是企業客戶,2023年該行成本率出現上升的存款項目恰好就是企業活期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企業定期存款的利率從2.75%上升到2.79%,企業活期存款利率從0.88%上升到0.99%,各自上升了4個基點和11個基點。對比之下可以發現,南京銀行2023年似乎格外重視企業活期存款,不惜大幅提高利率也要吸引企業客戶存活期。

這或許與南京銀行2023年趨弱的對公攬儲能力有一定關系。對公存貸款分別是南京銀行負債、資産的重要來源,但近幾年該行的對公存款增長一直在下降。2021年-2023年的對公存款增速分別爲12.24%、10.19%、3.11%,而公司貸款的增速卻一直保持在較高的位置,2023年還有20.8%的高增長。企業存款多是貸款派生,南京銀行2023年企業貸款大增,企業存款卻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仍低速增長,有一種可能是企業貸款中有一部分借新還舊、展期貸款,或者借款企業纾困需求較強,盡管這部分貸款放大了企業貸款數據,但無法形成存款貨幣派生。

除了對公存款,南京銀行的同業負債成本率也大幅增加。資産負債表中同業負債業務主要包括同業存放、同業拆入、賣出回購、已發行債券中的同業存單,而南京銀行這幾項的成本率在2023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同業存放成本率從1.9%上升到2.16%,賣出回購成本率從1.54%上升到1.66%,同業拆入的成本率增長更是駭人,從1.98%大幅上升到4.06%;此外,已發行債券(含同業存單)的利率也從2.79%上升到2.84%。不過,截至2023年末,南京銀行的同業負債+同業存單余額爲3239.4億元,較2022年末的增幅並不算太多,在總負債中的占比較2022年末也沒有增加太多。

猶記得在2022年度暨2023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南京銀行行長朱鋼爲2023年立下目標“負債端方面以降成本爲主……以優化結構帶動負債成本下行”。但從最終結果來看,南京銀行不僅沒有壓下來負債成本,反而讓負債成本的大幅上升影響了淨息差和利息淨收入,最終導致營業收入只能靠投資收益“力挽狂瀾”。

原董事長豪言未實現,大零售轉型面臨挑戰

負債端表現未達預期之外,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南京銀行原董事長胡生榮也放下豪言“我們一定要在今年12月31日實現‘300家營業網點’的目標”。

按胡生榮的說法,保持一定數量的物理網點,主要是有利于南京銀行的零售戰略推進。行長朱鋼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明2023年南京銀行將持續深化大零售戰略,做大個人金融資産AUM規模,做強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發力零售資産業務。

只可惜,胡生榮因到齡退休卸任董事長一職,南京銀行也沒能在12月31日之前達到300家營業網點。截至2023年末,南京銀行的營業網點只有283家,一年內增加了41家,該行推進多年的大零售轉型,也在2023年面臨一些挑戰待突破。

財富管理方面,南京銀行是國內比較發展較好的城商行。但2023年,南京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相關收入出現較大滑坡,全年實現淨收入36.29億元,同比大幅減少了32.1%,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從11.98%下降到8.04%。事實上,2022年南京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就已經同比下滑了7.87%,只是2023年降幅又再次拉大。

中收業務滑坡,症結主要在代理及咨詢業務收入上。2023年,南京銀行的代理及咨詢業務手續費收入爲20.86億元,同比下降了34.12%。代理及咨詢業務屬于財富管理業務,幾乎占據了南京銀行中收業務的半壁江山,但2023年卻出現了收入大滑坡,也爲該行的財富管理業務敲響警鍾。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中收第二大業務是債券承銷,債券承銷屬于銀行的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一樣,都能真正體現一家銀行的未來潛力,2023年該行的債券承銷業務收入也同比下降27.93%,僅實現了11億元。可以說,最能體現銀行潛力的投行和財富管理,在2023年反而都拖了南京銀行業績的後腿。

零售貸款方面,截至2023年末,南京銀行的個人貸款余額爲2839.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72%,增幅遠低于20.8%的對公貸款增速。事實上,近三年該行的個人貸款規模增速逐年走低,2021年和2022年的個貸增速分別是19.64%、13.8%,到2023年又陡然大降。規模增速下降的同時,零售貸款的資産質量也在下滑,報告期末,南京銀行的母公司個人貸款不良率爲1.5% ,較上年末增長0.41個百分點;而對公貸款不良率反而下降了0.12個百分點至0.7%。

可以說,盡管2023年南京銀行勉強維持住了業績正增長,但年報種種數據都是對此前業績說明會上的“打臉”。新的一年,朱鋼如何頂住行業環境壓力,與新董事長謝甯攜手優化南京銀行的負債結構,著手解決零售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呢?

0 阅读:87

野武士

簡介:把人文、科技與財經編成故事會,作爲你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