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詢:又一波套路襲來,被騙如何挽回損失?

何苗 2024-04-26 12:00:26

隨著情感咨詢行業的興起,一些以“心理援助”標榜的機構運用基礎心理學常識,吸引正處于感情困擾階段的年輕群體,向他們收取數千至數萬不等的高額咨詢費。最近很多社交平台有不少打著情感咨詢服務的廣告,如果你被私聊遇到自稱是情感指導專家,請謹慎行事,盡管初步咨詢不收費,一旦用戶表達興趣,工作人員會將其介紹給公司的分析師。分析師隨後提供初步服務,並開始向客戶收費。

在悲傷或困擾的情緒下,個體往往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從而輕信並尋求這些咨詢服務。然而,部分消費者經過咨詢後,反映並未取得預期效果,甚至遭受了財務和期望的雙重損失。

真實案例

來自湖北的嚴女士支付3800元購買了一份所謂的獨家情感輔導課程,最終卻僅收到了一些可在網上免費獲取的預錄制視頻鏈接,內容包含通用的“形象提升”及“情緒管理”等指導,與個性化專業咨詢相去甚遠。嚴女士對此表示極度不滿,質疑爲何需花費如此多金錢僅得到一些基本的、非定制化的建議。

針對情感咨詢機構所實施的升級服務誘導行爲,該類機構在其官方網站上展示多項服務,包括“挽救情感危機”、“實現脫單目標”以及“建立持久相親關系”。機構不斷強調所面臨的問題複雜性,暗示需通過支付額外費用來升級服務,以獲取進一步的專業咨詢。

德衆律法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情感咨詢服務時應持審慎態度,避免被不切實際的承諾和潛在的商業套路所誤導。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應基于個體具體需求提供實質性幫助,而非通過銷售低成本的資料來換取高額利潤。

對于受騙者,爲了維護其合法權益並追回經濟損失,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因情緒化的反應直接與機構對質,以免對方拒絕交流或刪除聯系方式;

2. 冷靜地搜集所有相關證據,包括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

3. 妥善保管已簽署的服務合同或其他協議文件;

4. 及時備份聊天記錄、服務合同和付款憑證,尋求法律支持以追回資金損失。

嚴正聲明:本文由德衆律法撰寫,轉載請標明出處。

0 阅读:0

何苗

簡介: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