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社死現場,孩子的童言無忌,殺傷力可以有多大?

兒科醫生鮑秀蘭 2024-04-30 10:04:17

孩子到底有多童言無忌呢?

@佳佳我家兒子特別皮,我婆婆就老說孩子這麽皮,是屬驢的。三歲的時候上幼兒園,老師讓介紹一下自己,我兒子說,大家好,我叫×××,我是屬驢的。

@小于 上周末帶女兒去參加表妹的婚禮,主持人爲了活躍氣氛,叫女兒上去問了幾個問題。主持人說:“小朋友,你說新娘子漂亮嗎?”女兒響亮的說:“漂亮!”主持人又問:“那新新郎帥嗎?”女兒又響亮的說:“不帥,我媽媽說她長得像猴子一樣!”尴尬的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朵我女兒,我一周給她五塊錢零花錢。有一天她想買個小玩具錢不夠,想讓我多給錢,我拒絕了,她跑到他爸那兒說:“爸爸,你要是有8個老婆多好,一個老婆給我5塊錢,8個老婆能給我40塊錢”。老公的臉當場就綠了。

@天一 陪我家姑娘睡覺。姑娘說,“媽媽,你要一直陪我睡覺哦,陪到一百歲。”我說:“等你百歲了,媽媽都不在了。”姑娘:“不會的,我一百歲,你兩百歲,我是小王八,你是大王八,外公外婆是老王八……”還好,我爸媽都不在旁邊。

@阿花帶五歲的女兒在公園遊樂場前排隊買票,人特別多,准備掏出手機看一會,結果掏出一包衛生巾,眼尖的女兒看到了,立刻大聲說:“媽媽,你好羞羞哦,這麽大了還用尿不濕!”排隊的人都轉頭看向我。

……

孩子的天真無邪,主打的就是讓你手足無措,你想立即沖上去捂嘴都來不及。

你跟他說小孩子不能亂說話,他會怼你:“你不是說小孩子要誠實,不能騙人嗎?”真是戳心又戳肺。

你擺爛裝糊塗,又不知道他下句又會冒出什麽話,讓你社死當場,咋辦?

一、指責還是鼓勵?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童言無忌,都會指責孩子,讓孩子閉嘴。

這種做法帶來的後果可能是:孩子漸漸覺得自己無論說什麽都不對,于是變得少言寡語,甚至沉默不語,不敢再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唯唯諾諾,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底氣,或者是覺得說實話會被罵,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另一類父母,則是鼓勵孩子說真話,不要怕得罪人,尤其是遇到不對的事情或者自己被欺負的時候,要勇敢地站出來維護自己,不要什麽事都忍著。

這兩種做法,哪個更好呢?

小時候的孩子,對于不喜歡的事物,如別人插隊,違反規則等,都會毫不猶豫地指出來。但如果這種勇氣總是被壓制或扼殺,那麽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得隱忍,缺乏自信和勇氣。

相反,如果在孩子年幼時,父母們能夠用心呵護他們,鼓勵孩子勇敢地一次次嘗試,那麽這份勇氣與堅持,就會像種子一樣,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漸漸長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感,讓他們能夠更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比如有個女孩子對煙味過敏,但家裏來客人的時候總是抽煙,媽媽就讓孩子忍著,說不能傷了客人的面子,導致女孩子患上了慢性咳嗽。

還有個女孩,也是對煙味過敏,家裏來了客人,媽媽會直接對客人說我們家裏是無煙家庭,不能在家裏抽煙。客人一開始都會不舒服,但時間一長,都會知道在他們們家是不能抽煙的,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而且媽媽不僅自己這樣做,也這樣教孩子,如果公衆場合有人抽煙要大膽的上前阻止。

所以,讓孩子敢于說真話,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是在培養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二、大型社死現場該咋辦

當然,孩子的童言無忌也可能會讓大人陷入社死的境地,那麽家長該如何應對?

首先,家長要情緒穩定,通過轉移話題來化解尴尬。

小時候孩子口無遮攔,這並不是缺點,而是他們的一種天性。作爲家長,我們既要維護孩子的天性,也要告訴孩子在哪些情況下,有些想法要委婉地表達。

比如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直言不諱地嫌棄朋友做的飯菜不好,你不要急著去罵孩子,因爲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只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先轉移話題,等回家後,再告訴孩子:“阿姨做飯確實可能沒那麽好吃,但你知道嗎,這是阿姨知道你要去,特意學了好久才做的,所以即使不好吃,我們也要感謝阿姨的辛苦勞動。”

其次,家長平常說話時,要注意說話的語氣。

孩子說話的習慣基本都是從父母那學來的。所以家長在家裏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總是用命令、強勢、不尊重的語氣和態度與孩子說話。

也不要以爲孩子不懂,在孩子面前說別人的不好,孩子雖然可能不懂你在說什麽,但是他們可是優質的複讀機,能把你的話一字不漏的複讀給別人。

第三,當孩子爲自己的權利和尊嚴爭取時,家長能夠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的眼神。

力量感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有過一次成功維護自己的體驗,內心就會積攢起一點點的力量。

比如,當坐車時別人占了自己的位置,當自己的玩具被人搶走,當自己的行爲被人嘲笑時等等,孩子不應成爲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而應勇敢地爲自己爭取權益。在這過程中,大人一個鼓勵的眼神,足以讓孩子擁有力量感。當孩子足夠強大時,他就能審時度勢,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也要注意是,當孩子遇到那些行爲不當的人時,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安全,比如如果這時候是孩子一個人,孤立無援,那就不要急著當英雄,而是要先尋求大人的幫助。

0 阅读:42

兒科醫生鮑秀蘭

簡介:寶秀蘭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