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去世後有百官扶棺安葬,到現在還有人祭拜

張司馬講曆史 2024-04-30 07:44:21
前言

太監作爲封建統治的陰暗面象征,往往處于社會底層,常遭世人輕視與鄙夷,然仍有人出身卑微,卻爲自己掙得了不朽聲名。

著名者如明朝航海家鄭和,因其七次遠赴西洋之壯行,奠定了其在中國航海史上的地位。

此外,個別身居高位的太監仍堅守初心,陳矩即是其中代表人物,他身爲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及東廠提督,堪稱曆史上口碑最佳的太監。

一,年少入宮成宦官

1539年,陳矩生于北直隸安肅縣一村落,家境貧寒,家中子女衆多。

明代,爲生活所迫者,入宮做太監實屬不易。

在當時,入宮生活尚可保性命無疑更具吸引力。

因此,不少人爲求溫飽自願自殘,入宮當差。而此于陳矩而言則並非情願之事,故在九歲時遂淨身入宮,成爲大內侍衛中的一員。

盡管同爲入宮,起點卻至關重要,太監部門繁多,如司禮監、內官監、禦用監、司設監等,共計十二類。

若被分至某些部門,可能終身只能擔任廚師或清潔工等職位,而陳矩卻頗具運氣,被分至聲名顯赫的“司禮監”。

陳矩雖年少,但思維敏捷,行事幹練,因其出色表現,迅速得到當時的“宦官之王”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賞識,成爲其得力助手。

需先了解,司禮監掌印太監乃司禮監之首,亦爲十二監之首,權勢極大,被譽爲“內相”。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國家大事須經衆臣與內閣商議後呈遞皇上,然皇上難以閱盡所有奏折,故由秉筆太監代爲“批紅”,然批複後仍需交由掌印太監加蓋大印後方能生效,若掌印太監認爲不可行,有權直接駁回。

由此可見,陳矩之師高忠雖非掌印太監,但地位尊崇,跟隨高忠,陳矩在宮中地位得以提升。

在接下來的歲月裏,陳矩跟隨高忠一同處理政務,顯得遊刃有余。

到了嘉靖四十三年,高忠以極力贊賞之詞,向當時的明世宗朱厚熜舉薦了他。

陳矩憑借著自身傑出的才華和表現出的強大實力,迅速在司禮監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並被任命爲掌印太監李芳的“秉筆”。

隨著時光荏苒,陳矩的權力日益膨脹,逐漸成爲了朱厚熜最爲信賴的大臣,甚至開始全面負責司禮監的各項事務,進而逐步掌控了整個明朝的政治走向。

與此同時,他在皇宮內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可以說是位居衆人之上,無人能及。

二,輔助帝王查懸案

明朝萬曆年間,即公元1603至1620年期間,北京城曾遭遇一場神秘莫測的巨型風暴,被後世稱爲“妖書案”。

究其來由,源頭乃是一份匿名帖子,揭露鄭貴妃圖謀太子之位、欲擁立自身之子爲儲君。如此大膽言辭在京城廣爲流傳,引發了朝野震動。

此案始于萬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達到高潮。神宗震怒,下令東廠、錦衣衛等機構徹查真凶。

而真凶身份成謎,毫無頭緒可尋,爲了避免無辜者受牽連,朝廷不得不尋找替罪羊,導致冤案頻發,局勢日益嚴峻。

在此背景下,東廠總負責人陳矩接收到衆多官員的求助,他們試圖利用此事打擊政敵。

而陳矩堅守原則,一一回絕,盡管外界風波不斷,人人避之不及,但陳矩始終保持冷靜,對大臣間的紛爭置若罔聞。

在他的協助下,兩位被冤枉的官員得以幸免于難。

其中,郭正域與太子交情深厚,陳矩的公正執法給太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審理一位嫌疑人之女的過程中,小女孩僅憑兩頁帖子便描述出滿屋的“妖術”,顯然是受到他人指使。

面對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官員的敷衍態度,唯有陳矩堅持追查真相。

最終,該案雖以一位無辜秀才獲罪告終,但在陳矩的努力下,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得到了有效控制。

至萬曆三十四年,已屆古稀之齡的陳矩榮升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爲宦官中的佼佼者,他仍兼管東廠事務,集幹政與監察百官之權于一身,實屬罕見。

三,百官扶棺美名揚

公元1607年,陳矩安詳地在皇宮內去世,,崇祯帝親筆撰寫墓志銘,朝廷官員皆來吊唁送別。

遺體歸葬京郊梅溪村,村莊中的居民至今仍在其墓前焚香祭祀,敬求陳大人庇護全村平安。

村民常向外來訪客講述陳矩生平,他們對陳公的敬仰溢于言表。

因此,陳矩的墓園始終香火不斷,參拜者絡繹不絕。陳矩忠誠堅定的品質深深影響了後人,他的精神將永遠流傳。

結尾

這樣身居高位又仁德的宦官,在曆史的長河裏也算是難得,因此也只有他得到了“第一賢宦”的稱號,爲人所敬仰和懷念。

0 阅读: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