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團座”必備的16件物品,面子大于實力!

刀郎凱撒 2024-04-22 12:53:27

“團座”這個詞,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是中民國時期下級對團長的敬稱,而在影視劇中,“團座”相當闊氣。

他們身居要職,穿著與普通士兵有著天壤之別;

其實,在曆史的長河中,“團座”這個詞根本就沒出現過,但他們身上肩負著指揮部隊、保衛國家的重任卻沒落下。

影視劇中每一位“團座”都是一個模特,穿著相當華麗,而事實上他們身上的物品,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生活用品和戰鬥裝備,更是他身份、職責、地位和時代背景的縮影。

也是展現了當時軍隊的裝備與文化。

下面,我們將探討一名國軍“團座”身上可能攜帶在戰場上的物品,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意義。

手槍

作爲軍官,手槍是他們最貼身的防禦武器。它小巧輕便,易于攜帶,能夠在關鍵時刻提供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當時一般情況下,“團職”的都是中校或者高配上校,是需要配手槍的,那個特殊的時期,軍備雜亂,配槍也不統一。

由于毛瑟公司生産的武器從清代就已經進入舊中國;

在舊中國的保存量相當大。

就有很多仿制品以及相當豐富的産品線出現,如,毛瑟M1934式手槍,這是毛瑟M1914式手槍的改進型。

口徑6.35毫米,槍長153.5毫米,槍管長87毫米,彈匣容量8發,發射勃朗甯7.65毫米自動手槍彈。

俗稱“張嘴蹬”。

這款配槍也屬于當時的“高端槍械”,並不是所有“校官”配槍,一些雜牌部隊的校官是配備不上的,不少配備“毛瑟C96”。

資料稱,毛瑟C96從問世到停産共生産了100余萬支毛瑟C96,其中70%被銷往舊中國,而國內的仿制版本産量更是幾倍于此;

可以說毛瑟C96在舊中國獲得了巨大成功。

有人說,毛瑟Hsc半自動手槍是軍官配槍;

其實不然。

毛瑟Hsc半自動手槍是30年代末爲軍用或警用而設計的,1940年開始生産,1941年才開始售賣。

所以,這槍在舊中國基本無人知曉。

指揮軍刀

軍刀不僅是戰鬥中的利器,也是軍官身份的象征。它代表了軍官的勇敢和決心,同時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工具。

我們被影視劇騙了。

其實,在作戰中,一般情況下是用不到指揮軍刀的,唯有特定的作戰准備以及特殊軍種中才會出現軍刀。

還有就是,軍刀一般是嘉獎品。

是在特定時期受過特殊嘉獎的獎品,屬于“配式裝備”,作戰中很難見到。

不過,日本除外。

在舊中國,只有校團職才有資格佩刀,但也不是全部校官都有佩刀,只有少部分人才有資格,就比如“嫡系”。

還有就是所謂的“中正劍”。

不過,能得到這把劍的人都是軍團長級別的,以及更大的人物,是身份的象征,更主要的一個作用是“自刎”。

曆史中的軍刀,更的場合是用在授勳場合,戰場上更多的是‘累贅’,因爲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將士的拼殺。

望遠鏡

望遠鏡是軍官觀察戰場、指揮作戰的重要工具。它能夠幫助軍官更好地了解戰場情況,做出准確的決策。

望遠鏡在“軍事地形學科”中,是每個軍官或偵察兵的必修課程。

在艱苦的1939年4月,由光學創始人龔祖同和金光路設計研發了第一款軍用雙筒望遠鏡,被命名爲“中正式”。

中正式望遠鏡可分爲昆明二十二和中正式兩種;敬之式誕生于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也稱爲昆鏡!

敬之式采用歐洲流行的矩形框標識,左肩框內上標“雙望”,下標“6×30”字樣,右肩框內上標“昆明”,下標“二十二”字樣,中軸下蓋刻編號。

中正式則是“中西結合”;

左肩棱鏡蓋刻橢圓形標識框,框內上標篆書“中正式”,下標篆書“五十三”字樣,標識框以下用篆書標“兵工署制”字樣,右肩刻一橢圓形測距標識,中軸下蓋刻編號。

地圖

地圖是軍官進行戰術規劃和導航的必備物品。它能夠幫助軍官熟悉地形,制定作戰計劃。

鋼筆與筆記本

鋼筆和筆記本是軍官記錄重要信息、撰寫命令和日記的工具。它們是軍官思考和學習的夥伴。

懷表

懷表不僅是時間的記錄者,也是軍官身份的象征。它代表了軍官的嚴謹和守時,同時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香煙與打火機

香煙和打火機是軍官在緊張戰鬥之余放松身心的工具。它們能夠幫助軍官緩解壓力,保持冷靜。

照片

照片是軍官思念家人和朋友的寄托。它代表了軍官的情感和人性,也是他們在艱難時刻的精神支柱。

那時候,上了戰場,就等于邁進鬼門關;

能不能回來全靠“運氣”;

人是有感情的,對家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都是勝負的關鍵,一般情況下,都會將自己家人的照片揣在懷中。

思念時就看一眼。

是能鼓舞鬥志的,更主要的是心靈有依靠。

勳章與獎章

勳章和獎章是軍官榮譽的象征。它們記錄了軍官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貢獻,是他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那個時代,去了戰場就將生命置之度外,作爲軍人能夠帶走的並不多,但榮譽絕對是他能夠帶走的了。

並且,可以迅速辨別身份。

那個時期,授勳是一件大事,誰得到了什麽榮譽,什麽人給頒發的,都是有紀錄的。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啊。

指南針

指南針是軍官在野外生存和導航的重要工具。它能夠幫助軍官確定方向,避免迷路。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

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利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的特性,在中國古代,指南針最初用于祭祀、禮儀、和占蔔的方向方位。

也就是民間“大師”手中的“羅盤”。

最初,在軍事上發揮特性的並不叫“指南針”,而是叫指北針;“中正式指北針”就這樣誕生,是團級以上單位作戰的導航工具。

“中正式”指北針采用6400密位制計算。

水壺

水壺是軍官在野外生存和行軍中的重要裝備。它能夠確保軍官隨時補充水分,保持體力,舊中國時期,有許多是仿德制的。

團座的攜帶一般是由內務警衛負責。

舊中國時期“團座”是很有派頭的大人物,作戰時期有警衛負責警衛工作、副官全程陪同、作戰參謀、參謀等等一群人。

《少帥》中,徐承業就是副官長。

有人說“副官長”是二把手,其實不然,副官一般是處理一些軍事上的雜物工作,形式上權利大于參謀而已。

所以,他是長官身邊可以信賴的人之一,更多的似乎是處理內務以及軍事上參謀的一個角色。

像主官的飲食一般也由副官操辦。

帶均有警衛負責攜帶。

這一點,我們又被“影視劇”欺騙了,並不是所有的“團座”都梳著油頭,叼著雪茄、喝咖啡。

藥品

藥品是軍官在戰鬥中保障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物品。它能夠治療傷口、緩解病痛,確保軍官能夠繼續戰鬥。

其實,藥品是軍醫官的“槍”。

一般情況下,唯有大人物才配備單獨的軍醫官,“校官”是不夠級別的。

但爲了能更好的檢查指揮官的身體狀況,會在指揮部或者團部配備一名軍醫官,其軍醫官配備的藥品要比普通士兵的種類多。

頭盔

頭盔是軍官在戰鬥中保護頭部安全的重要裝備。它能夠減少頭部受傷的風險,提高生存幾率。

舊中國時期,頭盔並不是“人手一個”,有些雜牌部隊,連主要將領都分不到一個,但“嫡系精銳”確實是人手一個。

士兵與軍官的也不盡相同。

早期,從德國引進了一批M35型鋼盔,在舊中國也仿制了一大批此類鋼盔,不過質量上與M35型相差很大。

進口的陸軍裝備的M35是半光滑的原野灰色塗裝,內襯是皮革襯墊,襯墊上的每個“手指”上都有5個氣孔;

制作相當精良。

而仿制的則相當粗糙,從外觀上就能分辨。

制服

制服是軍官身份的象征,也是他們遵守軍紀和展現軍隊形象的標志。它代表了軍官的榮譽和責任,同時也是他們在戰場上的戰袍。

軍官的服裝與普通士兵的服裝有本質上的區別,軍官多以“中山式”軍服或者“黃埔式”爲主,多以呢絨布料。

腳踏皮靴、腰系皮帶配手槍,身披毛呢大衣。

一般情況下,注重禮節講究外在的的軍官要佩戴一副白手套,這也有利于檢查士兵的內務,更顯示自己的軍官威嚴。

不過,真正厮殺起來,白手套也沒有防禦bug,更多的時候是在社交場合才配備白手套。

15.公文包

隨行軍官的警衛,身上也總是攜帶一個公文包;

裏面裝載著筆、紙、資料和地圖等。

這個公文包通常由堅韌的牛皮制成,不僅堅固耐用,而且還具備了防水功能,保障了文件的安全,在雨天不致受損。

16.電台

軍用電台戰略通信的堅強後盾。

在硝煙彌漫、戰火連天的年代,軍用電台不僅是前線指揮與後方支援的橋梁,更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

能夠實時傳遞戰況信息,夠迅速掌握戰場動態,做出正確的決策。

協調各部隊之間的行動,確保各部隊能夠協同作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那時,只有團級以上的作戰單位才配備電台;

不過,那時使用電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

戰爭環境惡劣,通信設備易受損壞,敵方采取各種手段幹擾和破壞設備,最主要的是,缺乏維護、使用的專業技術人員。

以上內容爲本期內容;

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想要了解更多,請記得關注,下期繼續更新!

我是夜風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閱讀原文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僞滿時期,警察的穿戴高度日化

夜風行

不看的原因

內容低質

不看此公衆號內容

我是刀郎凱撒!

0 阅读:41

刀郎凱撒

簡介:扒一扒軍事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