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鵝的生物學特性第十二節鵝的生活習性學【家禽養殖大講堂】

雞鴨鵝養殖 2024-04-26 20:40:40

第二章 鵝的生物學特性 第十二節 鵝的生活習性學

鵝的馴化程度比雞、鴨低,有些生活習性與鴻雁相似。只有熟悉鵝的生活習性,才能制定出適宜的日常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科學養鵝。

一、喜水性

鵝的祖先是鴻雁和灰雁,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澤附近,喜歡在水中洗浴、嬉戲、配種和覓食。雖然經過了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馴化和選育,但家養鵝仍然保留了其祖先的這種喜水習性。在鵝養殖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其喜水的習性,無論哪個周齡的鵝見到水後都會主動下到水中活動。鵝的尾脂腺很發達,其中分泌的油脂被鵝用喙部塗抹于羽毛上,會使羽毛具有良好的瀝水性。在水中活動不會被浸濕,同時也提高了羽毛的保溫效果。

鵝趾蹼的結構也非常有利于在水中劃水。鵝沒有耳葉,耳孔被羽毛覆蓋,當鵝在水中活動時可以防止進水。這些都爲鵝在水中活動創造了條件。

在養鵝生産中,尤其是在選擇場地時必須考慮到有適當的水面供鵝活動,若無水面則會因爲鵝的一些生活習性無法得到滿足而影響生産。適當的水中活動有助于減少鵝體表寄生蟲(如螨類)病的發生,也有助于促進羽毛的生長。鵝喜愛幹淨,如果缺水不能洗浴會使羽毛髒汙,不僅影響羽絨質量,而且也可能影響種鵝的交配活動。

二、喜幹性

盡管鵝是水禽,有喜水的天性,但也有喜幹燥的另一面。夜間鵝總是喜歡選擇到幹燥、柔軟的墊草上休息和産蛋。因此,在其休息和産蛋的場所必須保持幹燥,否則對鵝的健康、産蛋數量以及蛋殼質量都會産生不良影響。鵝舍內潮濕、墊草潮濕且有泥,則會使鵝的羽毛非常髒亂,容易造成羽毛脫落和折斷。

鵝下水活動時,其羽毛上的泥巴被洗掉的同時也會洗去羽毛上的油脂而使其失去瀝水性,影響其保溫性能。

三、耐寒性

鵝的頸部和體軀都覆蓋厚厚的羽毛,羽毛上油脂的含量較高。所以,羽毛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水,而且保溫性能非常好,能有效地防止體熱散發和減緩冷空氣對機體的侵襲。成年鵝耐寒性很強,在冬季仍能下水遊泳、露天過夜。鵝在梳理羽毛時,常用喙壓迫尾脂腺,擠出分泌物,塗在羽毛上面,使羽毛不被水所浸濕,形成了防水禦寒的特性。一般鵝在0℃左右低溫下,仍能在水中活動:在-4℃寒冷地區也能正常生長:在10℃左右的氣溫下,仍可保持較高的産蛋率。

四、合群性

鵝具有良好的合群性,其祖先在野生狀態下都是群居生活和成群結隊飛行,這種本性在馴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下來。經過訓練的鵝,在放牧條件下可成群遠行數裏而不亂。因此,在鵝生産中大群飼養是可行的。母鵝通常性情溫順,在大群飼養條件下有良好的合群性,相互之間能夠和平相處。但是,公鵝的性情比較暴躁,相互之間會出現爭鬥現象,尤其是不同群的公鵝相遇後該現象更突出。因此,在成年種用鵝群管理中盡可能減少調群。當不同群體到運動場或水池活動時,也應防止出現混群。

五、警覺性

相對于其他家禽來說,鵝膽量較大,一旦有陌生人接近鵝群則群內的公鵝會頸部前伸、靠近地面,鳴叫著向人攻擊。鵝的警覺性很高,夜間有異常的動靜其就會發出尖厲的鳴叫聲。因此,有人養鵝做守夜用。但由于警覺性高,所以其也易受驚嚇。故養鵝舍及周圍環境應保持安靜,嚴禁生人和犬、貓、黃鼠狼、老鼠等動物進入,避免産生應激。

六、廣食性

鵝是雜食性禽類,其祖先生活在河、湖之濱,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爲食。鵝喜歡采食植物性飼料,但在生産中配制飼料時必須添加適量的動物性原料,有助于改善鵝的健康和生産性能。鵝消化粗纖維的能力比較高,有報道認爲,鵝能夠消化飼料中30%左右的粗纖維。鵝以覓食大量青綠飼料爲主,因而飼養成本低,飼料轉化率高,更適合我國人多地少、糧食比較緊張的國情。在冬季缺少青綠飼料的時期,可以將農作物稭稈粉碎後作爲主要的飼料來源。將玉米帶籽粒青貯後,可以作爲冬季和早春種鵝的飼料:也可以將墨西哥玉米進行青貯,使用效果都比較理想。只要保證每天約250克的精飼料,就能保證種鵝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七、就巢性

就巢性(也稱抱窩性)是禽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繁衍後代的本能,其表現是雌禽伏臥在有多個種蛋的窩內,用體溫使蛋的溫度保持在37.8℃左右,直至雛禽出殼。我國的大多數鵝種都保持了抱窩的習性,某些鵝種的抱窩性很強(如浙東白鵝)。鵝在抱窩期間卵巢和輸卵管萎縮,産蛋停止,采食量也明顯下降。每次抱窩的時間可持續10天,個別可長達1個月左右。抱窩性強的鵝産蛋量必然減少。因此,要在生産中提高鵝的産蛋量,就必須通過各種形式消除或減少鵝的抱窩行爲。

八、休産習性

鵝有明顯的繁殖季節性表現,在5~10月份絕大部分的種鵝都停産進入休産期,在此期間,種鵝的卵巢和輸卵管萎縮。對于種鵝養殖者來說,在休産期間可以停止飼餵精飼料而主要餵以青綠飼料,降低飼養成本,同時可以進行活體采毛以增加收入。

九、羽毛生長與脫換

鵝出殼時全身覆蓋的是絨毛,從3日齡開始新羽毛逐漸長出,5周齡前後全身羽毛長齊,6~8周齡翅膀上的大翎生長,10周齡第一次羽毛更換完成,12周齡後再次更換羽毛。在40日齡前,鵝體格發育的重要時期,鵝喜歡采食青綠飼料,如果把精飼料和青綠飼料分開放置,鵝會選擇采食青綠飼料,但是,在6~8周齡大翎生長期間鵝會更多地采食含蛋白質多的精飼料以滿足大翎生長所需要的蛋白質。

當大翎生長完成後,鵝又會主動選擇采食青綠飼料。如果3~5周齡大量使用精飼料會使鵝翅膀肌肉與骨骼的發育不協調,導致“翻翅”問題的發生。因此,在鵝生長的不同時期要提供營養不同的飼料。

仔鵝要選擇在10周齡前後出欄,如果推遲出欄則鵝可能處于羽毛更換時期,有血管毛的存在,不僅影響屠體品質而且降低羽絨質量。成年鵝在夏末秋初要更換羽毛,在此之前應該進行活體拔毛以提高毛絨利用效益。

下一節課 第三章 鵝的飼養管理 第十三節 雛鵝的飼養管理

我是專注禽病事業的葛老師,謝謝大家感謝收看

科學養鵝技術 第三章 第十三節 雛鵝的飼養管理 (一)雛鵝的生理特點

0 阅读:0

雞鴨鵝養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