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宰相,卻禍從口出,最終落罪!李世民卻稱贊他“公平正直,尤識治體”!

青年尋史探訪 2024-04-29 22:04:49

高颎,鮮卑名爲獨孤颎,是隋朝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他出生于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聰明敏捷和博大的胸襟,尤其擅長辭令。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賓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因避奸臣之讒投奔北周,並被賜姓獨孤氏。

高颎 劇照

據說,高颎家中有一棵高大繁茂的柳樹,鄉裏的老年人曾預言說:“這家要出大貴人。”這可以看作是關于他童年的一個有趣預言。此外,高颎在孩童時期就讀過一些史書,顯示出他早熟且好學的一面。這些早年的特點爲他後來的政治和軍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高颎生活的時代爲南北朝末期至隋朝初期,這是一個政權更叠頻繁、戰亂頻發的時期。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經曆了長期的分裂之後再次走向統一。

高颎在隋朝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功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颎在隋朝建立後,被任命爲尚書左仆射兼納言,即宰相,是隋文帝楊堅的重要輔佐。他參與了隋朝多項重要的政治決策和制度改革,如制訂新律、營建新都長安等。

隋文帝

其次,高颎在軍事上也有顯著成就,尤其是在平定尉遲迥的叛亂、南下滅陳統一南北以及對抗突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次,高颎善于識別和推薦人才,如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虎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爲了隋朝的名臣。

在隋代,高颎的曆史作用極爲重要。他不僅在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他的政策和改革爲後來的唐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臣,卻因爲直言不諱,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高颎的死因與他的直言不諱有關。隋炀帝楊廣即位後,高颎因擔憂隋炀帝的奢侈靡費和對啓民可汗的過分恩寵,多次上奏勸谏,最終因“誹謗朝政”的罪名被處死,享年六十六歲。高颎的忠誠和坦率在權力鬥爭激烈的宮廷政治中顯得尤爲突出。他的直言進谏雖出于忠心,卻觸犯了帝王的忌諱,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

隋炀帝

後世對高颎的評價普遍較高。唐太宗李世民曾稱贊他爲“公平正直,尤識治體”,並對其不幸的遭遇表示惋惜。曆代名人也多有對高颎的正面評價,認爲他是一位具有文武才略、明達世務的傑出宰相。

總而言之,高颎是一位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忠誠與智慧,但也反映了古代忠臣在權力鬥爭中的悲劇命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