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太玄乎了!“關公”喝三瓶白酒踩高跷,斷片後被神上身?

李砍柴 2024-03-05 19:52:35

福建遊神風剛從互聯網刮過,西北社火再次震撼全網。

只是任誰都想不到,之所以震撼,除了熱辣滾燙的演出陣容,還與一起近乎靈異的事件有關。

是的,你沒看錯,很靈異的那種。

前幾天,西北社火表演者段國林喝下了三瓶白酒後,踩上了兩米多的高跷,踉踉跄跄地表演起了社火文化中經典的人物形象——醉關公。

按照原定的路線,段國林要巡遊的路線是東邊,可酒意上頭的他卻大步流星地奔向西邊,這一幕,直接給隨行人員和觀衆都看懵了。

跟著醉關公的腳步,衆人一路走進了一個巷子,這才發現前方是個關帝廟。

就在這時,關帝塑像手中的青龍偃月刀,突然斷成了兩節……

更離奇的是,段國林酒醒後,已然忘記發生了什麽。

整個事件越傳越玄乎,還有人說在社火表演休息間隙,有人拍了一張圖,發現醉關公背後的樹影交織,那分明是關二爺的靈相。

甚至還有年邁的爺爺抱著啼哭的小孫女脫帽磕頭,祈求醉關公從頭上跨過,保佑孩子平安。

其實,這裏倒不是宣揚怪力亂神。

自誕生之日起,社火就被賦予了驅邪避惡的期望,傳承至今,已逾千年。

正如有網友評論的那樣:“當醫學和科學都無力回天時,信仰是最後一道防線。”

“社火”在西北又稱作“社虎”,是流傳于西北地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

原始社會,人類以狩獵爲生。當人類在獵取到大型猛獸後,便將獸皮裝披在身上跳舞慶賀,教育後輩要學會勇敢、智慧、謀略等本領,成爲能與猛獸搏擊的強者。

這種扮獸戲便是社火的雛形。

進入農耕文明後,人們在新春時節慶賀集會,敲鑼打鼓,火把開道,遊龍舞獅,人群相隨,久而久之,“社火”風俗應運而生。

在以農耕文化爲傳統的黃土高原,社火被完整地承襲下來,成爲曆史最古遠的一種民俗文藝形式。

在西北,社火又被稱作“啞戲”。

原因無他,只因爲表演者沒有台詞,而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進行遊展,觀衆對扮相角色的辨認靠的是臉譜。

社火臉譜用日月紋、火紋、漩渦紋、蛙紋等紋飾的不同組合表現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辨認人物的忠、奸、善、惡,紅爲忠,白爲奸,黑色爲正,金銀爲神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如今的黃土高原上,社火演變成了群體性狂歡。每年春節,各鄉村群衆自發組織各種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等。

社火隊伍所到之處,群衆燃放爆竹迎接,並贈送煙酒等禮物,鑼鼓喧天,人山人海。

因此,又有人將社火比作黃土高原上的狂歡節。

隨著時代的演變,社火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人們不再局限于對神靈的崇拜,而是將社火發展成一場生動有趣的民俗展覽。

因爲廣袤的地理差異,西北社火又因地域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北方地區的社火以粗犷豪放見長,比如“陝北腰鼓”、山西的“背冰社火”等,以其濃烈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情,展示了北方人民的豁達與堅韌。

而陝南的社火,則以種類繁多見長,譬如高芯社火、劃旱船、血社火等,服裝紛雜道具光怪陸離,極具視覺沖擊力。

社火表演裏,最吸睛的當屬高芯社火。

表演時,將一個不超過12歲的孩童固定在鐵架上。每個戴上臉譜面具踩著鐵架的孩子,遠遠望去,仿佛一個個戲劇中的人物在半空中漫步,既驚險又新奇。

通常情況下,社火表演者都要戴上臉譜面具,以此增強神秘性和藝術效果。

這樣的習俗,源自一則古老的傳說。

相傳周武王起兵伐纣,大軍行至麒麟山下,被商朝的聞太師擋住去路。一籌莫展之際,軍師姜子牙令士兵戴上似神似鬼的面具上陣叫罵。

威武凶煞的士兵令聞太師心驚膽戰,只得棄寨而逃。後來民間便有了畫臉譜逐鬼的民間習俗,並逐步融入到社火中。

對于當地的孩子來說,畫上臉譜踩上高跷,站在人群高處揮揮手,都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榮耀。

爲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民間有很多地方都流行劃旱船的活動。

而陝南地區的劃旱船,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

旱船用竹子做成船形,再用彩紙或彩綢粘糊,有女子駕船走碎步作航行狀,前方一男子手拿槳板扮作船公,二人或對唱或起舞,氣氛熱烈而歡快。

看似全民狂歡的社火,也有些少兒不宜的項目,以血腥恐怖爲基調的血社火,因場面血腥、恐怖詭異,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血社火又叫快活、紮快活,是陝西乃至全國唯一保留的社火品種,已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之所以取名“快活”,有兩種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鏟除了爲非作歹的惡人後人心快活。

血社火的表演內容主要以斧子、鍘刀、剪刀、鐮刀、錐子等器具刺入西門慶和其他壞人頭部,營造出一種神秘、血腥、恐怖的色彩。

但在當地居民眼裏,血社火展現了對壞人以及妖魔鬼怪的懲罰,因而具有懲惡揚善、威懾惡徒的作用,因此延續幾百年而不衰。

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一輩又一輩的西北人,用社火這種古老悠久的藝術,延續著這片土地上的生命與文明。

那些喧囂歡騰的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此起彼伏。新年的宏圖,就在這熱鬧的狂歡中緩緩展開……

本文作者 | 滄海明月生責任編輯 | 淡淡翠策劃 | 淡淡翠

1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