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1995年張家界“11·23”東門橋女醫生被害案偵破始末

路之意 2024-04-01 08:28:15

1995年5月的一天,湖南張家界退休女醫生譚滌坤來到永定區東門橋,這裏是張家界火車站與張家界飛機場通往城區的兩路交彙處,地處烈士陵園下,是城區較爲繁華地帶。譚滌坤見此地人員多,于是她租了一個門面開起了個體診所,治病救人。因爲醫術較好,前來就診的人員頗多。

1999年11月24日,天氣晴朗。上午11點多鍾,給譚醫生裝修新居的包工頭李祥號到譚滌坤的診所來取工錢,見診所卷閘門稍有開啓,喊了幾聲譚醫生未答應,遂感奇怪,便打開卷閘門,走進去一看,大吃一驚:譚醫生死在屋內,被砍得慘不忍睹。

永定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在11點30分接到報警後,僅5分鍾就趕到發案現場,進行勘查訪問。

經現場勘查:死者譚滌坤,女性,屍長158cm,屍體呈俯臥位,頭東足西,在其頭部正中、左額頂部、右頭頂部、額部正中均有大小不同的鈍角裂創和骨折,右頸部見14×6cm橫行裂創,創緣整齊,創角鈍,創周皮膚見挫式痕迹,颌的兩端見5個創角,頸總動脈、靜脈、氣管整齊橫斷,創深達頸椎骨質。剖開腹腔見胃內空虛,僅見少許胃液。在現場留有一把折斷的小斧頭,診所水池內有一把帶血的菜刀。診所臥室門鎖及室內抽屜鎖被撬。

一個年齡60歲的女人,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被殘殺在診所內。消息猶如電波一樣在城區迅速傳開,不僅引來了許多圍觀群衆,更驚動了市、區領導。

是搶劫殺人?是仇殺?還是其他什麽原因?

群衆紛紛議論、猜測,把目光都聚焦在刑偵幹警身上。

爲了給上級領導和群衆一個滿意的答複,刑警大隊把警力、精力、時間都集中在這起惡性大案上。

一是迅速成立了由刑偵支隊支隊長覃正長、分局副局長吳盛基爲組長,有12名精壯幹警組成的專案組;

二是充分利用321、禁毒中隊建立的特情,進行布控,搜集線索;

三是技術組、重案組對現場和死者有關情況進行詳細的勘查和訪問。

面對無辜的死者,幹警們都拿出了不破此案、誓不罷休的決心,深入群衆,細心調查。

當天下午,幹警們對現場周圍群衆,死者家庭、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資金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並在當晚10時,召開了有市、區兩級公安主要領導和刑偵幹警參加的高規格的專案會。

首先,幹警們從勘驗結果上分析,死者系被他人用斧頭擊中,後用菜刀砍斷頸動脈致大失血而死。

其次,從作案時間上來分析,死者臥室門明鎖被撬,證明還未入睡,作案時間不是很晚。同時據屍檢分析,也應在屍檢前18小時,即23日下午7點左右。

再次,根據死者家庭及本人情況看,死者丈夫楊某某,69歲,退休在家,一兒三女,都已成家,相處和睦,無利害沖突。死者本人一生行醫,治病救人,待人友善,仇殺可能性不大。

同時,從調查周圍群衆證實,死者當天白天給人治病,無異常情況。

究竟是什麽原因,是本地人作案,還是外地流竄作案?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案情仍處在迷霧之中。

專案會上,分局政委劉余根據大家的調查和分析,指出兩點偵查方向:一是從診所經營的藥品,特別是有毒藥品,查涉毒人員;二是從作案時間上,查最後離開診所的人。

個體診所,不像其他大診所,對病人的基本情況做了詳細的登記。要查出譚醫生23日這天到底給哪些病人進行過治療或者哪些人到了診所最後離開,其難度可想而知。但幹警們不急不躁,耐心從死者家屬中了解、從現場周圍群衆中調查、從死者熟人中詢問有關情況,將每一個獲得的線索查到底。

也許是該案故意考驗幹警們的耐性,查了80多名群衆,否定了三條線索,仍然毫無結果。

這時幹警們想到,個體診所一般所治病人都在鄰近,有的是非常熟的人。于是幹警們分成四組,從現場向四周挨家挨戶進行地毯式的摸排。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接近中午時,幹警查出了兩條價值非常重要的線索:

一是從距診所近2裏路的王春雷處獲知,他在23日晚上6點40分左右,與妻子一同從家中出來到譚醫生診所給母親買藥。約6點50分至7點鍾到譚醫生診所處,發現卷閘門已關,留有約30公分間隙。他喊了兩三聲譚醫生,並拍了幾下卷閘門,沒有回聲,裏面的燈也熄著,就到鹽業公司買藥去了。這說明發案時間在晚上7點以前。

另一條線索就是幹警在東門橋從一租住在城區的貴州銅仁人唐愛梅處調查得知,她23日下午5點40分左右到譚醫生處看病,有個20多歲男青年進來,中分頭、不胖不瘦、穿藍色西裝,與譚醫生較熟。在約半個小時她離開時聽譚醫生自言自語說:“今天沒有什麽病人,把垃圾倒了就回去吃飯。”她走後,就這個男青年在這裏。

兩條線索前後時間一對應,整個作案時間就只有約半個小時的時間間隙,那麽這個男青年應該是最後離開的人,作案嫌疑大。

事不宜遲,專案幹警們根據提供的男青年與死者很熟這條線索,向死者三女楊欣一問,這個男青年與租住在她家一叫楊平的年輕人相符。幹警們火速趕至租住處,人不在,也未發現可疑線索,是逃跑了還是出去了?

情況緊急,幹警將此情況向領導彙報後,馬上兵分四路,在車站、楊的教字垭家中、合作橋女友家中進行堵卡、搜查。另一路帶楊欣在城區尋找。

就在各路幹警空手而歸,城區尋找的幹警也查找了10多家旅店、影視廳後,途經現場時卻發現楊平正在現場旁聽群衆議論。

最後離開診所的人找到了,經唐愛梅辨認也是他,幹警們一下子興奮起來,認爲案件已破,兩天繃緊的神經可以松緩了。然而就在當天下午,審訊幹警傳出壞消息:楊平否認23日到診所,當天下午6~8點約三個朋友吃三下鍋、喝酒,以後一整晚在珍味酒店嫖宿。

幹警們根據楊平的交代,立即分頭查證,果真屬實,其三個朋友和珍味酒店失足女均能證實。幹警們的心一下涼了半截:如果將楊平排除,再找他人,一點線索都沒有,該案就可能成爲無頭案。

是唐愛梅記模糊了,還是警方的工作有疏漏呢?

11月25日下午,劉政委與龔大隊長進行討論,兩人從頭到尾一一進行分析,發現工作方法、偵查方向都沒有錯。兩人又從調查材料中仔細審閱,發現楊的三個朋友反映吃飯時間沒有鎖定,而作案時間又非常短,是不是楊擺出的迷魂陣呢?楊平交帶是叩了朋友的BP機吃飯,那麽查清叩機時間,就能最終排除是不是他了。

果不出兩位領導所料,幹警立即查出楊平叩機時間在23日下午6點54分,有作案時間。幹警再次興奮起來,馬上對楊平展開審訊攻勢。

楊平果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他不是避而不談,就是拿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極力否認事實。從25日下午4點一直審到晚上10點,楊平嘴中沒有吐出一個與案件有關的字。

怎麽辦呢?

這時幹警冷靜地想到若是楊平作案,那麽他時間短,後又請朋友吃飯整晚嫖宿,加之證人都說他沒換衣服,應該到他衣服上尋到血迹。

幹警們在楊平身上仔細一尋,喜出望外:在襯衣衣袖上發現了五六點血樣斑點,黑色皮鞋上也有模糊的痕迹。

在事實面前,楊平終于露出了恐慌的神色,與幹警們軟磨硬蹭了1個多小時,終于精神崩潰,供出了殺害譚醫生的事實。

當晚零點,血型化驗結果與死者血型相同。

11月23日下午6點鍾左右,譚醫生剛給病人打完吊針,楊平來診所找做護士的女友,見女友不在,便說肚子餓要走。好心的譚醫生就給他泡了包方便面與其閑聊。在交談中,楊平得知女友辭去工作,就問原因。譚醫生對楊平說其女友生活不正派,品行不端,要楊平與其分手。楊平見譚醫生不僅辭退了他的女友,還說她的閑話,一下怒火心中起。這時正在水池邊洗手的譚醫生還在唠喋不休說楊的女友的壞話。

楊平一怒之下,拿起桌邊的一把小斧頭,從後朝譚醫生的頭部猛擊一下,將譚醫生打昏在地。爲怕外面來人發現,馬上將譚醫生拖到進屋的過道上,用斧頭又朝譚的頭部連擊兩下,將斧頭把打斷。這時楊平認爲譚醫生已死去,走到大門邊准備逃跑時,又聽見譚醫生哼了幾聲。楊平馬上又返回拿起放在桌上的菜刀,朝譚醫生的頸部連砍數刀,見譚確已斷氣,又撬開譚的睡房抽屜,搜走包內僅有的120.5元錢,將身上的血迹和現場稍作清洗後,關閉電燈,拉下卷閘門,倉促離開現場。

後來,楊平爲了躲避偵察視線,掩蓋犯罪事實,當即叩朋友出來吃飯,以證明他沒有作案,吃飯後又到珍味酒店嫖宿通宵,給幹警鋪設迷網。但是,機關算盡,仍逃不出刑警們的手心。

該案從發案到偵破不到三天就告破獲,充分展示刑警攻堅克難的能力。

幾個月後,楊平被張家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

2 阅读:1141

路之意

簡介:博采中外、荟萃精華,展現哲思意韻、透析生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