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爲何日軍慘敗?雙方優劣初步對比後,發現日方戰略方針才是大問題

讀書悟道君 2024-03-28 14:50:55

1942年6月4日至6日,日美兩軍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史稱中途島海戰。

在這場血淋淋的海戰中,日軍慘敗,損失巨大,4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和數百名技術高超、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飛行員、機務人員,都在這場海戰中喪失。

不過美軍雖然贏了,但同樣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損失了1艘航母、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

那麽,日軍輸在哪些因素,而美軍又勝在哪些方面呢?以下從三個方面來看下雙方的優劣之處。

其一,山本五十六“未號作戰”計劃的缺陷

1941年,山本五十六力排衆議,指揮日軍偷襲了美軍珍珠港基地,以微小的代價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

之後在幾周之內,日軍從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群島登陸,先後占領了關島、威克島,控制了泰國、香港,又進逼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

到1942年3月底,日軍基本控制了東南亞地區和西南太平洋,並建立起一道外圍防線,戰爭初期屢屢得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日本對東南亞進攻,並且大量掠奪東南亞財富和自然資源,這使得日本的戰略資源得到了補充,爲其進行更大規模的海陸作戰創造了條件。

當然,日本的瘋狂擴張也深深刺痛了英、美、法等國,珍珠港受挫,東南亞失控,對此,美、英對日本的行爲進行了報複。

1942年4月18日,美軍的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艦起飛,對東京等城市進行了轟炸。這次轟炸損害性不大,但日本認爲侮辱性極強。

同時,日本從中也看到了珍珠港事件的一大遺憾,那就是沒有摧毀美軍的航空母艦系統,因爲當時美軍的航母恰好出港,所以沒有受到損失。而美軍這次對日本的空襲,也正是航母從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爲了徹底摧毀美太平洋艦隊及其基地,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啓動了“未號作戰”計劃。在這一計劃中,山本五十六選擇了中途島作爲決戰的戰場,

根據“未號作戰”計劃,其所參戰艦艇消耗的燃油和航行裏程,都將超過和平時期日本海軍全年的耗油量和航行指標,那麽隊伍究竟有多龐大呢?

山本將部隊分爲北、中、南三個集團、五支大的戰術部隊。

其中主力部隊由山本率領,有“大和”號等7艘戰艦、3艘輕巡洋艦和21艘驅逐艦組成,主要任務負責殲滅前來增援的美方艦隊。

另一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領,有4艘航母,261架飛機和2艘戰艦、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以及11艘驅逐艦,組成第一機動部隊,主要負責轟炸中途島,消滅該島及周圍美軍的海空力量。

攻擊部隊則由近藤信竹海軍中將率領,分配有2艘戰艦、1艘輕型航母、2艘水上飛機母艦、8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4艘驅逐艦,以及15艘運輸艦搭載有登陸部隊5000人。這一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占領中途島。

北方部隊由細萱戊子郎海軍中將率領,分配有2艘航母、2艘重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6艘潛艇。其主要任務負責在對中途島進攻前襲擊阿留申群島,以迷惑並牽制美軍,並引誘美艦隊北上。

先遣部隊則由小松輝久海軍中將率領,分配有1艘輕巡洋艦和15艘潛艇,主要負責偵察與警戒,查明美軍艦隊的動向。

那麽美軍又是如何布防的呢?

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親自改組了海軍高級指揮機構,越級提拔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爲太平洋艦隊司令。

尼米茲從珍珠港事件中吸取教訓,采用以航母作爲艦隊主力,以4艘航母爲核心組成幾支不大的特混艦隊,對東京的轟炸以及美日珊瑚海海戰,都是這一戰略的體現,而且成效明顯,爲航母作戰積累了經驗,從而形成了以航空兵爲核心力量進行海戰的作戰原則。

截至6月1日,尼米茲手中已掌握有3艘航母、8艘巡洋艦、近20艘驅逐艦和20艘潛艇,與上述日軍的裝備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但即便如此,尼米茲還要將這點兵力分成兩支航母特混艦隊。

第16特混艦隊,由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海軍少將率領,配有“企業”號、“大黃蜂”號航母及5艘重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

第17特混艦隊,由弗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配有“約克城”號航母、2艘重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

從上述日美的兵力裝備對比來看,美軍完全不占優勢,但是從戰略角度來看,美軍就略勝一籌,爲什麽這麽說呢?

山本的“未號作戰”計劃是過去“戰艦萬能論”的産物,也就是說,日軍以戰艦爲主力,航母僅是支援保護戰艦的機動部隊,這恰恰是現代海戰的大忌。

現代海戰中艦隊實力的決定性因素已不是戰列艦,而是航空母艦了。而美軍的戰略部署恰恰迎合了現代海戰的核心因素,因此,從戰前准備來看,山本的進攻就已是凶多吉少了。

更讓日軍頭疼的是,美軍的情報工作也實現了突破。

其二,情報工作出纰漏,是日軍粗心還是美軍太優秀?

尼米茲執掌太平洋艦隊後,特別注意對軍情報的收集,這一點也使他大大受益。

美軍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能破譯日軍的密碼了。在珊瑚海之戰結束後,尼米茲上將就掌握了日軍將在6月初對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同時發動進攻的計劃。

根據破譯結果,美軍不但提前知曉了日軍發動攻擊主要目標及時間,而且還從中分析出日軍各艦隊的航線,艦艇和飛機的實力,以及武器裝備和種類及型號,甚至艦長的姓名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說,在戰前,美軍就已經把日軍的作戰企圖摸了個底兒掉,而日軍此時還沉浸在“美軍只能在中途島遭到攻擊之後才能做出反應”的美夢中,對自己太過于自信,輕視對手,也是日軍慘敗的重要因素。

一向非常注意搜集敵人情報的山本,在這次作戰前並沒有派間諜去了解美軍和中途島的具體情況,警惕性很高的山本,在戰前也沒有更換情報密碼,這其中有什麽緣故,我們不得而知。

總之,日軍情報工作出現重大纰漏,最終成爲美軍勝利的關鍵因素。

尼米茲其三,在指揮官方面有沒有失誤呢?

中途島海戰被稱作是“太平洋上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日本從優勢走向失敗的轉折點。盡管這次日本作戰的總指揮是山本五十六,但在山本死後,卻有人說他其實並不贊成攻打中途島。

對于那些突襲中途島的方案,實際都是海軍總部的高參們提出來的,然後他們把計劃說成是山本的意圖。

真相究竟是怎樣的?據山本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山本在出發前曾給他的情婦寫信,說“現在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對于中途島海戰,他在信中表示說“我對它並不抱多大的期望。”

早在戰前日軍取得一連串的勝利後,面對衆人的溢美之詞,山本不無憂慮的說過“我們只是喚醒了一個巨人”,他深知美國國力的雄厚。

從上述山本的態度,不難發現,山本對美軍後續作戰的疑慮,以及對自身的懷疑,那麽這些因素有沒有影響到他的戰略實施計劃,情報工作的失誤以及偵察工作的警惕性降低,或許是一種答案。

南雲中一

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南雲中一的指揮也有問題。比如在第一批轟炸機返航時已得知美軍早有准備,但他還是決定進行了第二次進攻,當第二批戰機在卸下魚雷、更換炸彈時,美軍轟炸機已經抵達了現場,導致他所在的“赤誠”號陷入火海。

由于赤城號受到重創,南雲中一一度無法指揮艦隊,對此,山本在6月4日晚也解除了南雲的職務。可見,南雲中一的指揮也出現了重大失誤。

綜上所述,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慘敗,美軍獲勝,雙方實力及戰略方向是關鍵因素,而日軍在情報中的重大失誤,最終導致其慘敗而回。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