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李浩說娛 2022-11-02 21:59:41

在廣袤的草原上,有一個像雄鷹一樣的民族,他們能征善戰,被稱爲“馬背上的王者”;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的鐵騎不斷踏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地從蒙古高原沖出去,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並且一度成爲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這個民族有著一個讓人敬畏的名字——匈奴!

匈奴人用自己的剽悍和勇武建立了當時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匈奴帝國,並且與漢帝國連年征戰。雖然漢帝國在與匈奴的征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也損耗了巨大的國力,逐漸衰落。匈奴則在漢帝國的壓力下分裂爲南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族交往頻繁,逐漸與漢族融爲一體,北匈奴則西遷以後銷聲匿迹……

相傳,匈奴人是夏人的後代,經過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匈奴逐漸成爲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並且,匈奴于公元前3世紀興起于河套地帶(今內蒙古、山西一帶),遊牧于大漠南北。“匈奴”這個名字早就出現在了史冊當中,《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國策·燕策三》等史書中都有記載。“匈奴”,據說是鬼方、混夷、獯鬻、葷粥、猃狁、胡等的異譯。中國近代的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則認爲“匈奴”二字快速連讀,就發“胡”字的音,而“胡”這個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爲“天之驕子也”。“匈奴”一詞,漢語的意思直譯爲“人”,意義爲“天帝之子”、“上天之子”。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紀時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匈奴的政權體系相比中原的政權體系來說要簡單,他們的首領被稱爲單于,單于就相當于中原的國王、君主。《漢書》中記載:“單于姓攣鞮,其國民稱之爲“嶿黎孤塗單于”。匈奴語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塗”,單于就是天子的意思。在單于之下,則有左、右二賢王,各率領一大部落。

匈奴人最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後始逐步移居漠北。相對于中原穩定的政權結構來說,匈奴的政權結構相對靈活散漫。據《史記》記載:“自淳維(傳說爲匈奴人始祖)以至于頭曼千有余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在匈奴中所屬各氏族和部落,彼此間並沒有永久性的盟約關系,只是根據共同的利害關系隨時聚合離散。匈奴是在公元前3世紀時進入鐵器時代的,由于鐵器的普遍應用,使得匈奴的軍事實力得到相應加強。軍事實力加強以後,軍事活動就相對頻繁了起來。匈奴的鐵騎,經常馳驅于樓煩(今山西省甯武縣一帶)之下,對當地的居民進行騷擾。不久,匈奴又逐步推進,將勢力擴至戰國七雄中的秦、趙、燕邊境,並不時給燕、趙二國以威脅。公元前265年,匈奴騎兵被趙將李牧擊敗。雖然,在李牧擊敗匈奴騎兵以後,匈奴鐵騎騷擾北方人民的事情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但是沒過多久,匈奴的兵馬又卷土重來,使得北方邊境上的人們又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秦朝成立以後,秦始皇嬴政派遣大將蒙恬出兵攻擊匈奴,于此同時,還派遣自己的大兒子扶蘇爲監軍,同蒙恬一起打擊匈奴。由于這二人治軍有方,使得匈奴鐵騎連連失敗。匈奴戰敗後,“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但是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卻又乘機向南發展,逐漸傍近秦朝的邊塞。此時,秦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也就無暇顧及匈奴鐵騎了。

根據《漢書》的記載,在大約公元前215年的時候,匈奴部落的大本營,所在地不在外蒙古,而是在內蒙古一帶。匈奴的興起,與匈奴國家的創立者頭曼密不可分,頭曼是匈奴的首領,也就是單于。秦滅亡之後,頭曼趁著中國內亂、無暇北顧,于是發兵南下,一舉取得了蒙古地區,氣焰之盛,不可一世。

0 阅读:118

李浩說娛

簡介:大家好,謝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