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戰爭中謝絕中意的姑娘,怕有牽挂,3年後改變想法,想結婚了

從陽化石 2024-05-09 04:45:30

戰爭年代,我軍的幹部成家立業比較晚,大多數都在抗戰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才找到合適的對象。盡管是自由戀愛居多,但大多數都是通過組織或者戰友介紹認識的。

不過,結婚可不是隨隨便便,要軍齡、職務、黨齡夠標准才可以,一般團以上幹部是沒問題的。

俗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對于不少幹部,到適婚到年齡後,也紛紛成家,也有些幹部想得就比較多,認爲成家幹嘛,一個人無拘無束無牽無挂,犧牲了算,何必又牽連一個人呢。像羅通將軍,在抗戰勝利後,戰友給他介紹一個對象,比他小一些,有文化,姑娘也對他有意思,但被他謝絕了。

理由很充分,戰爭年代的聚少離多,戰爭的慘烈,指不定哪一天光榮犧牲了。如果找一個對象結婚,心裏會多一些牽挂,在執行任務時就有顧慮,首先要考慮對方,如果自己犧牲了怎麽辦。如果一個人,那就沒有這方面的牽挂,上級交代任何艱巨的任務,也都無牽無挂。這樣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

像他這樣想法的人還有不少,如新四軍3師的胡繼成,身邊的戰友都成家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可他並不想結婚,認爲戰爭還沒結束,一旦打起仗來,會被束縛起來。他深深感到這樣的變化,過去大家都沒有結婚,執行上級命令堅決果斷,有人娶妻生子後,多了一些牽挂。

在此後的工作中,他離開延安派往晉綏軍區下轄呂梁軍區9分區擔任副政委,工作10個月後,重返老部隊南下開辟江漢根據地,擔任襄南軍分區副政委,在進行一系列的戰鬥後,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他過去不婚的想法也逐漸改變了。

1948年1月,他去襄南軍分區軍政幹校作報告,認識一個低頭作記錄的姑娘,對人家是一見鍾情。用他的話來形容:她喚醒了我已沉寂的思戀之情。

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從大形勢下來看,全國戰場上蔣軍大部分部隊已經被消滅,他們在江漢軍區不斷發展壯大,大規模戰事越來越少。也給他多了一些考慮個人情況的時間,畢竟已經三十多歲了,其他戰友都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了。

從個人情況來說,他覺得女孩文靜、修長、秀麗,無論是外在美,還是內戰美,都讓他産生了令人心醉的感覺。戰鬥之暇,很想多接觸接觸。對方是一位有文化的女孩,讀過高中,後在家鄉教學,1947年參軍。

倆人隨著接觸越來越多,彼此都深深挂念對方。但他並不願意馬上結婚,因爲戰爭還沒有結束,他不願意把終生的痛苦給所愛的人。盡管訂婚,等革命勝利後在結婚。

時間轉眼到1949年4月,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因爲二野、三野發起渡江戰役,盡管戰爭還在繼續,可長江以北基本上沒有大戰事了,他們身在後方的工作就是剿匪、穩定社會秩序等,也就在這時候成家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