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版《三體》和騰訊版《三體》應該是共存的

有愛評論區 2024-03-23 17:36:21

網飛版《三體》上線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爭議,與此同時,它也免不了會被拿來和騰訊版《三體》比較。

對于這些紛擾,我就再多聊幾句吧。

兩套《三體》的創作思路、劇情選擇、服務宗旨、面向對象都是完全不同的。

網飛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流媒體公司,所有項目都是爲了伺候已經訂閱的用戶,並追求追求更多的訂閱用戶。

“網飛出品,必屬精品”的年代很早就已經過去了,近些年來,網飛一直在全球各地布局撒錢,買IP、扶植新團隊,說穿了就是跑量,這種策略當然收獲了不少成績,比如西語劇《紙鈔屋》、韓劇《鱿魚遊戲》等都是出圈的爆款,另外在日本、中國台灣、泰國等國家地區也有建樹。

但數量上去的同時質量肯定會有所下降,這兩年網飛出的爛劇更多,全是差不多的套路,我有時候都感覺那些劇組就是來騙錢吃大戶的……只不過網飛財大氣粗、不進則退,只要運氣好能熬出幾個爆款,剩下的垃圾自然可以算進合理損耗裏去。

其實和這次《三體》最像的作品,是去年網飛出的那部《海賊王》(one piece),同樣是大IP,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定影響力(OP的影響力要比三體高多了),這種級別的作品,網飛肯定是親自組團隊拍美劇的。

網飛作品所面對的是全世界的觀衆,而中國大陸市場,恰恰是少數沒能進來的地方(前幾年努力過,但是沒成功)——所以,他們的優先服務對象,絕大多數都是世界各地對《三體》沒什麽了解的普通人,真按照原著的大致脈絡去拍,絕對會在一開始被斃掉。

想在傳播維度上獲得成功,基本原則就是越通俗越好,我甚至覺得,這個劇組從一開始就是先定下了8集的篇幅(對網飛的新劇來說,8集算比較正常),再根據這個體量去做大規模減法。

人家的KPI很重的,《三體》項目頂著1.6億美元的預算,怎麽著都得搜腸刮肚把它盡量拍得簡單易懂,還原原著的精髓,真不是他們主要目標。

該劇的兩位主要編劇,是當年搞砸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的2DB,這兩哥們的本事不算大,但在有原著的情況下,還是能整出點活來的——當然無論如何,都不耽誤罵他們。

就目前網飛版《三體》第一季的成片質量而言,還算是一部容易理解的入門級作品,能讓許多初次接觸《三體》IP的新朋友對原作産生興趣,它就算成功了,可也正因爲太偏商業性了,所以就出現了許多在我們看來“顯得低級”的橋段,比如像在玩電燈開關的星空閃爍、43+8=51這樣的適度教學、葉文潔成了個滿腔仇恨報複人類的怨婦等等,觀感上也更像是諜戰、懸疑作品。

這部商業性劇集的敘事節奏和劇情進度都特別快,對于主要角色的改動也比較大,如果跳出原作光環,光看個簡單易懂、輕松快捷的故事,其實目前的效果並不差。

比如把一群本該從全人類中脫穎而出的人物,設計成一幫相互認識的小團體成員,入戲快,人物關系與相應劇情處理起來也容易。

事實上,網飛版《三體》的IMDB評分昨天還漲了1.1,到達了7.4,可見更多老外是買賬的。

但是,對于中國觀衆特別是看過原著的朋友來說,這版《三體》就很難接受了。

再說騰訊版《三體》吧,雖然人家拍劇也是想賺錢,但顯然,他們做的事情與盈利背道而馳。

該劇的導演、編劇等主創都是科幻迷和大劉粉,他們充分明白原著精彩、好看在哪兒,這份“信仰感”是那麽巨大,以至于他們幾乎沒有對第一部《三體》有任何傷筋動骨的改編,而是有什麽就拍什麽的實誠。

這就導致了該劇有時候真的顯得很沉悶、很磨叽——看過第一部小說的朋友多少都應該有這種感覺,反正我當年是第二次看才看下去的。

騰訊版《三體》固然收獲了許多原著粉和有耐心觀衆的認可,但對普通路人觀衆的吸引力相當有限,事實上,該劇除了在去年年初剛上線那一陣比較有流量外,中後期的關注度掉得很快,更是被同期的《狂飙》甩出了好幾個量級,說句“叫好不叫座”是不過分的。

網上聲量大不代表實際流量大,越是“高級”的作品越是如此,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又有幾個?

再加上文化壁壘、語言障礙、播放渠道等客觀限制的存在,騰訊版《三體》幾乎不可能去獲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大量關注,只能服務于中國觀衆……因此曲高和寡是免不了的。

說了這麽多,感覺我好像是在替網飛版《三體》說話,可實際上我是更青睐騰訊版《三體》的,其實我是想再次傳達“正視所有改編作品”的態度,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優秀故事IP,都會不斷被人關注和演繹,只要一直有新人加入,作品的生命力就永遠不會枯萎。

盡管我不太喜歡網飛版,但我非常樂于見到它客觀上給《三體》帶來的關注度,我恨不得全世界的觀衆都來讀原著、創作者都來拍影視動漫呢……

最後再說一下結論吧:想感受原著魅力的,肯定選擇騰訊版,但網飛版也有不可否認的價值存在,最好麽還是去讀原著。

無論如何,最終贏家都應該是《三體》和喜歡《三體》的朋友們。

0 阅读:56

有愛評論區

簡介:起于偶然,貴在堅持。電影影評、美劇劇評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