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爭如果爆發,中國有6個地方可躲,老百姓必須掌握的救命知識

愚鑒 2024-05-10 12:29:31

1945年的8月,日本遭受了原子彈毀滅性的打擊,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幾乎全部被摧毀,這也是人類曆史上首個核戰爭。

這件事之後,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迎來了終結,可見核武器的厲害之處,反過來看現在的中國,如果核戰爭爆發,我們民衆究竟可以逃往哪裏呢?實際上,中國有6個可以躲避地點。

避難所與生活基礎,中國防空洞的設計

如今,距離美國發動的核戰爭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武器的發展也比當時更加迅速,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某種政治牽制或威脅。

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致使核武器的重要性越發的明顯,但實際這也只在少數國家擁有,這些國家也在暗中比拼著核研究水平。

中國也不例外,即便能夠開發大量的核武器,可一旦發生了核戰爭,人民百姓難免會受到牽連,考慮到這點,其實在中國還有建設防空洞的計劃。

早在上個世紀,共産黨就意識到了核戰爭的危險程度,于是爲了人民著想,便帶領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人才,前往全國各地建造相應的防空洞。

防空洞的設計采用堅固的混凝土結構,而且建立在更深層次的土壤中,有的爲了掩護,還特地在上方安置了大樓。

通常防空洞有坑道、地道、掘開和附建4種,就拿重慶的坑道式舉例,在防空洞裏頭有平面道路。

與地面有出入口,而且距離也較遠,安全性很高,空間的連貫性也特別的緊密,可以在裏面設計各種生活日常設施,爲日後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中國地鐵系統的防護,以及西藏地區的重要性

核戰爭大多是突發的,所以也會有民衆來不及到達防空洞的情況,而且核戰爭也會導致電力停滯,城市會陷入一片黑暗。

這時候地鐵站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實際上地鐵不只作爲交通來用,也是提供臨時避難所的聖地。

目前,中國已經有51個城市都建造了相應的地鐵路線,這個路線總長甚至高過美國地鐵路線的1344.70公裏,可以說世界總長最高的。

地鐵站的路徑交錯複雜,四通八方,基本能做到供給大量老百姓的居住,建設在地下,建築的工程也極爲有保障。

第三個可供人們避難的地區是西藏,這裏空氣稀薄,海拔也較高,雖然長期處于平原地區的人,可能會有所不適應,但這也是防止核武器擴散的關鍵。

因爲空氣是傳播介質之一,而稀薄的空氣則一定程度起到了阻礙作用,威力也會有所減小。

這地區還有很多的礦物質,核爆炸後遺留的物質,一定程度會被其吸收,大概率的減少了人體所面臨的風險。

除此之外,這裏包括高山、峽谷和廣闊的高原,地形交錯且複雜,能很大限度擾亂敵軍的視野,給予人民更充足的撤離時間。

自然屏障和地理特點,核威脅下的安全避難所

在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盆地爲中國軍隊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因其地勢平坦,而且周圍群山環繞,中方可以安全的在這部署軍事,同時發動突襲的指令。

但除此之外,針對核武器威脅,四川盆地也是個不錯的避難所,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不大,而且平均海拔較低,水資源豐富。

在農業灌溉上,長江、岷江、金沙江等更是爲其提供了種植作物的扶持。它的地理位置較爲獨特,在內陸中間地帶,距離沿海也較遠,如果入侵者登陸,根本不會立即發生沖突。

該地區的經濟並不是很發達,山巒又多,根本沒有太大的轟擊價值,就算發生了核武器爆炸,周圍的山脈和森林、河流都能阻擋一定的沖擊。

避難所的設置,一定是在比較複雜而且安全的地區,而青藏高原就具備這個潛力,在這裏人口極其稀少,但因爲海拔高的關系,卻能有效避免核輻射的影響。

保障人體的安全,在其土壤和岩石的作用下,大部分空氣中的顆粒雜物和有害氣體會被吸收,降低了輻射的濃度。

避難所不是唯一,唯有合作與努力

最後一個則是西北地區,其地處內陸,遠離海岸線,相對較遠的距離使得其不太可能成爲首要的核打擊目標。

在核戰爭中,敵方往往會優先攻擊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及軍事基地,而西北地區相對較爲邊遠,因此不太可能成爲首要打擊目標。

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城市規模較小,人口稀少,地形較爲複雜,包括高山、沙漠和草原等。

這些環境都利于抵擋核輻射以及人口撤離做足了准備,只要能合理的利用好這裏的資源,基本可以讓人們在這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對于核戰爭,我們從曆史上已經知曉了其危害程度,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唯有通過合作和努力,才能擺脫核武器的陰影,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共存的未來。

不然迎接人類的,只有無休止的戰亂和恐慌,核武器不只有大爆炸和熱輻射,還會帶來火災、放射性汙染等嚴重的後果,人類即便能夠在避難所躲避,但長時間考慮,這其實並不是個完好的選擇,畢竟這對生態都是場巨大的打擊。

因此,每一個人都是和平的建設者和守護者,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共贏的關系,才能真正的防止核危機的再次降臨。

1 阅读:177
评论列表